維護喝粥尊嚴?蛋白質,我們不光攝入不足,還認知偏差


張文宏醫生自疫情發生來,從病毒情況到如何應對給了大家很多很多建議,沒想到最近卻因一句話被質疑。他當時提議:“早餐不能喝粥”


維護喝粥尊嚴?蛋白質,我們不光攝入不足,還認知偏差

為避免斷章取義,不妨回顧一下:4月15日下午,張文宏在出席一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講座時建議:

“你家裡的孩子不管長得胖,長得瘦,喜歡不喜歡吃東西,這段時間他的飲食結構,你要超級重視。”

“絕不要給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

其實,不難看出,他的核心觀點是:注重飲食結構,注重蛋白攝入。絕非“粥是下品”“崇洋媚外”


維護喝粥尊嚴?蛋白質,我們不光攝入不足,還認知偏差

科普時間

“構成免疫力的基礎營養素就是蛋白質。 蛋白質是最重要的生命物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缺乏蛋白質,就缺乏生命力。 所有的細胞、器官、組織的構成都離不開蛋白質。免疫系統也不例外,免疫細胞與免疫分子都是由蛋白質所組成的。 免疫防禦,免疫監視,免疫自穩能夠智能,都是蛋白質的作用。

為什麼人體需要蛋白質?

蛋白質不僅僅和力量等運動表現相關聯,不是說只有健身人群和體力勞動者才需要。

蛋白質是構成體內每個細胞和組織(包括肌肉組織、內部器官、肌腱、皮膚、頭髮和指甲)結構的一部分。平均而言,它約佔人體總量的20%。

蛋白質是新組織的生長和形成、組織修復和調節等許多代謝途徑所必需的,還可以用作產生能量的燃料。它也被用來製造幾乎所有的人體酶以及各種激素(例如腎上腺素和胰島素)和神經傳遞物質。蛋白質維持組織中最佳的液體平衡, 將營養物質運進與運出細胞,起到運送氧氣和調節血液凝結作用。

過於倚重碳水等主食,很多人蛋白質攝入嚴重不足

“按照中國現有的多發病和常見的慢性病為主的疾病模式來看,其實是因為我們的飲食習慣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是以油加熱為主,更多地攝入一些鹽類食物和碳水化合物,但蛋白質往往攝入是不足的。

必須和非必須,你搞清了嗎

人體內的蛋白質是由20種氨基酸所構成,其中9種為必需氨基酸(EAAs),11種為非必需氨基酸(NEAAs)。由於EAAs不能由身體生產,必須從我們吃入的食物中獲得,包括纈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賴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另外,兒童發育時還需要的額外必需氨基酸為組氨酸。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它也是成年人不可或缺的必要氨基酸之一。

當然,更重要的是營養結構均衡,搭配合理。

張文宏還強調:“雞蛋要保證,肉能夠吃就吃一點,維生素C和蔬菜也希望能多少吃一些”

那麼什麼食物富含蛋白質?不外乎“肉蛋奶豆”


維護喝粥尊嚴?蛋白質,我們不光攝入不足,還認知偏差


凡事都有度,過猶不及

如何確定合適的蛋白質攝入量?

請注意!!攝入多於需求量的蛋白質對健康或表現性能並沒有好處。一旦攝入量達到需求量,多餘的其它蛋白質並不會轉化為肌肉,也不會進一步增加肌肉的大小、力量或耐力

。這不但是一種浪費,而且對人體還有危害,因為蛋白質在人體的分解產物比較多,其中酮酸以及尿素等對人體會產生副作用,不僅增加肝臟負擔,還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長期以往影響肝腎功能。

推薦攝入量:1985年世界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提出蛋白質需要量不分男女均為每日每千克體重0.75g,這是對完全蛋白質(優良蛋白質)而言。我國膳食構成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蛋白質的質量及消化率較差,所以,成年人蛋白質推薦攝人量為1.16g/(kg·d),老年人為1.27g/(kg·d)。(d為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