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努力就可以不一樣,為什麼我們還是會放棄?

最近有個詞非常火——“隱形貧困人口”。

主要說的是一些年輕人的生活狀態:能花錢、吃喝玩樂樣樣不缺,日子看起來相當不錯。但是,他們並沒有太多錢,甚至是很窮,信用卡基本月月透支。

明知道努力就可以不一樣,為什麼我們還是會放棄?

為什麼喜歡這樣生活呢?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有本很火的書《自控力》。書裡面講了這樣一個實驗:

猩猩和人類都有兩個選擇:第一個,立刻可以吃到兩份零食。第二個,如果願意等一會,可以吃到六份零食。實驗的結果如何,你能猜到嗎?

72%的黑猩猩會等待,而人類只有19%會等待。凱利由此提出一個概念:即刻滿足。我們的天性就是更願意追求即刻滿足,等不了,或者說是我們不能拒絕現在的誘惑。

在採訪一些“隱形貧困人口”時,他們也說“我現在就想過更好的生活”,存錢根本沒有吸引力。

明知道努力就可以不一樣,為什麼我們還是會放棄?

這是一種生活狀態,或者說這是一種我們大部分人活著的狀態,沉淪於“即刻滿足”。當我們想要學習時,剛坐下就想到不如準備一些零食吧,這時又會順手刷刷手機,這一刷就停不下來了,學習計劃今天被迫停止。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目前很多時候都是會焦慮的,焦慮財務狀況、焦慮體重、焦慮未來工作發展,我們在焦慮的同時,卻還能時時看見身邊的勵志典型。

小編的一個師兄,以前8年的作息時間表是這樣的:

6:30起床

6:30-7:30晨跑

7:30-8:00吃飯出門

9:00-19:00上班、交通

19:00以後 如果不加班,就學習三個小時的目標課程

22:00 學一小時外語

23:00 看一小時書

24:00 睡覺

而且週六日,基本上除了鍛鍊體育活動,就是上課學習,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在這8年間,他完成了很多課程學習,薪酬也完成了幾級跳。

這種苦行僧似的生活,有沒有堅持不了,受到誘惑放棄的想法,他說:有的。但是,他知道只有努力了,他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和職業規劃,將來的選擇權也會更多。

明知道努力就可以不一樣,為什麼我們還是會放棄?

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明明知道自己應該努力,只要努力就能改變。但是,就是因為這個改變要很長時間,就是因為這個未來還不確定,我們就經常半途而廢,放任自流了。

所以,成功的秘訣不是情商、不是智商,而是堅毅!

有了行動計劃後,能不能抵禦住“及時行樂”的誘惑,堅定不移地實施下去,靠的就是堅毅的品質。

而這份堅毅,是在你不斷地行動中成長的。明知道努力就可以進步,所以停止無謂的空想,道理人人都懂,但是成功的就是那些堅持到底行動起來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