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人:走遍河南東西南北中,什麼地方的美食最下飯?

都說除了胡辣湯、燴麵,河南就沒有再拿得出手的美食。這一看就是不瞭解河南的人說的話。東西南北中,河南美食太多了,以下硬菜,總有一道可以擊中到你!

豫東

開封套四寶

開封套四寶,豫菜一絕。這是一道什麼菜呢?見過俄羅斯套娃吧,大的裡頭套個小的,一層一層,可以套十幾層。

套四寶就是這個原理。整鴨的肚子裡是一整隻雞,雞的肚子裡是一隻鴿子,鴿子的肚子裡是一隻鵪鶉,鵪鶉肚子裡還有切丁的海參、切絲的香菇和切片的香菇。

最神奇的是,吃的時候,一根骨頭都沒有,四寶的形狀完好無損,身子腿套得那叫一個無縫對接,非常精準。

據說套四寶是清末開封名廚陳永祥發明的,他還給慈禧做過御膳。

在任何宴席上,套四寶都是搶眼的主,青花瓷盆端上來,一隻肥嫩的鴨子臥在清亮亮的湯水裡,你能想到它肚裡有乾坤?雞、鴿子、鵪鶉等等,吃得都是驚喜。

清湯東坡肉

清湯東坡肉,豬肉配冬筍,蒸到爛熟,肥而不膩。說起這道菜,似乎會想起一個人——宋代文豪蘇軾(東坡),今天能吃到這個菜,是託他的福。

北宋的開封還是都城,老百姓不咋吃鮮竹筍,因為覺得竹筍切成片後像梳子,稱為“刮腸篦”,古時為人忌諱。但是蘇東坡就喜歡吃竹筍,還引出很多高雅的詞句,比如給竹筍起名叫“玉板和尚”,燒竹筍叫“禪悅味”,甚至把竹筍奉為“素中仙”。

他認為豬肉和竹筍是絕配,併為這個菜寫了首詩:“無竹令人肥,無肉令人瘦。不肥又不瘦,竹筍加豬肉。”一下子,“筍加肉”火了,士大夫們紛紛開吃,並取名叫“東坡肉”,後傳到民間,經久不衰。

乾煸蟠龍鱔

乾煸蟠龍鱔是周口項城的特色名菜,屬豫菜系。鱔魚常常被認為是龍的化身,因此有蟠龍鱔之說。

黑褐色的天然生黃鱔,加辣椒、花椒,油炸、乾煸後,就是一道“辣而不膩,麻而可口”的美味佳餚。

關於這個菜的來歷,還有個故事。清末慈禧過四十歲生日,各地官員都送禮,當時袁世凱的叔叔袁保恆想討太后歡心,卻不知該送啥。

他祖母郭氏就說:太后吃慣了山珍海味,地方小吃肯定沒吃過,所以不如送個項城名吃。袁保恆聽後喜出望外,讓侄子袁世凱回家去找“項城名吃”。

袁世凱回家尋訪,聽說孫店崔家飯館的“乾煸蟠龍鱔”很有名,就跟父親一起去嚐了嚐,確實好吃,於是就高薪聘請崔家老闆崔世昌到京城去給慈禧賀壽。

慈禧吃了這個菜,相當高興,把崔世昌留在宮裡當了御廚,袁保恆也得到封賞,連他祖母郭氏也收到了慈禧的恩賜,從此袁家在仕途上平步青雲,一直到袁世凱稱帝。

蝦子燒素

蝦子燒素,顧名思義,肯定有蝦,但這個素是啥?你可能猜不到。是麵筋,並且還有一堆輔料。麵筋要炸透撕成塊兒,接著除了放蝦,還有雞皮、香菇、銀耳、雞湯、鴨湯,文火慢慢煮到收汁。

這是商丘古城的一道漢族傳統名膳,源於明清。一直以來都是宮廷和官府的專享,晚清時期,來河南的欽差大臣吃的就是老廚師關合清的蝦子燒素,每回都讚不絕口。

後來,民國的廚師陳思容、陳思明改良了蝦子燒素的烹飪工藝,並推廣到民間。

豫西

洛陽連湯肉片

洛陽水席的大名,地球人都知道,裡頭的名菜也不少,比如連湯肉片,也叫洛陽肉片,水席中缺誰都不能缺它。

肉是精瘦的豬肉,當然也有用牛肉的。官方版本用的是豬肉,一定要純瘦肉。配料有木耳、西紅柿、金針菇、銀耳、雲豆角等等,你可以跟著時令菜酌情放。

肉片鮮滑的關鍵是油溫油量,這個屬於專業範疇,吃貨就不深入研究了,還是直接吃吧。

連湯自然少不了湯,洛陽水席哪一個不是湯湯水水的,且香醋和白胡椒粉是必備的調味料,酸痠麻麻辣辣,口舌生津。

洛陽長壽魚

長壽魚,其實就是黃河鯉魚。傳說東漢光武帝劉秀是這道菜的最早代言人。

歷史上的某個春天,劉秀來邙山,面對青山綠水的美景,他竟然看呆了,突然有條鯉魚飛躍出水面,渾身紅通通的,陽光一照,金光閃閃。劉秀那個開心的,馬上叫人逮回宮裡去了。

這算是鯉魚進了龍門,就出不來了。御廚為了讓魚更好吃,加了枸杞一起燒,放鹽、糖和醋,因此是鹹甜酸三味俱全,還給起了個吉祥的名字:長壽魚。

劉秀吃了以後,覺得神清氣爽,疲勞一掃而空,堪比靈丹妙藥。於是他經常吃,身體越來越好。後來,長壽魚的做法傳到民間,變成洛陽的一道名菜。

豫南

信陽悶罐肉

悶罐肉,在信陽大街小巷的館子裡,去哪裡吃飯都是必點的。

這是一道窮人發明的菜,不是宮廷菜,卻好吃得不行。過去沒有現在的生活條件,窮人家很少吃肉,只有過年能吃上肉,為了能夠一年到頭有肉吃,就在過年攢錢買一堆肉,然後加工做成悶罐肉,可以長期存放,擱在背陰的地方一年都不會壞。

後來,生活水平提高了,過年做悶罐肉也成了一個習俗。一到臘月,信陽人家就會選不吃飼料的土豬肉,挑肥瘦相間的五花肉來做悶罐肉,先煸炒,後放入罐子裡,蓋上蓋子封存,放到陰涼地。

平時吃的時候就取出一塊兒,跟白蘿蔔搭配最佳。蘿蔔和肉都切成薄片,放油入鍋炒香,加油鹽醬醋,再加熱水,文火慢慢燜燉,最後大火收汁,哇塞,口水要流出來了。

老鱉下滷罐

老鱉放到滷湯罐裡,還是很稀罕的。這是信陽光山縣的四大名菜之一,信陽的好些地方都產老鱉,比如光山、潢川。滷湯罐那更是信陽人家裡廚房的標配,老一輩的還有幾十年的老滷湯罐。

老鱉選的是兩歲野生的,洗淨焯水並且得濾幹,才能放到滷湯罐裡,燒開後,文火燉兩個小時撈出來,要好看的就整個上盤子,要方便的就撕開成片了上盤子。

滷味加上甲魚的鮮美,真是難得一見的美味,這還是道藥膳,甲魚全身都能入中藥,且滷湯也是用滷藥做的,食療滋陰補腎再好不過呀!

明宮三茹鴨

在駐馬店驛城區的某飯店,有一道代表菜,叫明宮三茹鴨,相傳是明代宰相徐達從皇宮裡帶出的烹飪秘方,之後便流傳民間了。

這是河南漢族傳統名菜,屬豫菜系。

選用的是櫻桃谷鴨,配料有花菇、珍菇、冬菇、冬瓜等,一說也有叫三菇燉鴨的。

鴨子是先得醃三個小時,三菇切片擱鴨湯裡蒸熟,接著將鴨子放到砂罐裡燉,最後把鴨子和其他配料裝盤上桌。

此菜清香爽口,不是重口味兒,卻溫情脈脈。

豫北

安陽三燻

三燻在安陽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燻的是雞、雞蛋和豬下水。

原料先滷一滷,再燻,用的是松柏樹枝或鋸末。幹香是其特色,脆爛能久放。

三燻的來頭,還得從民國十一年(1922)說起,一個叫邵金榮的在安陽古樓後開了個熟肉店,請人經營燻雞、燻蛋、薰香腸、兔肉等,後來他的外甥閻好德接班,改名“德慶樓”,繼續經營燻系列,但規模不大。

解放後,閻好德跟師傅們將燻這個手藝發揚光大,加入了豬下水、豬肚、豬頭、口條等,深受大家歡迎。

現在,規模越來越大,但依舊是供不應求,為啥呢?太好吃了唄。

清蒸西瓜雞

西瓜和雞一起蒸,該是啥味道?安陽的風味名吃,也叫“西瓜蒸雞”,賣相著實不錯,西瓜裡裝著嫩嫩的雞肉,看著就很有食慾。

首先把西瓜切開,挖空瓜瓤,接著將切成塊兒的雞或者剔下來的雞肉放到西瓜殼裡,蓋上另一半瓜殼,可以用竹籤封一下,這樣不漏氣,原始的味道更濃郁,放入蒸籠蒸鍋裡蒸一小時就OK了。

夏天吃這個最好不過,好吃就不說了,還能清熱解暑,補虛益氣。

新鄉紅燜羊肉

紅燜羊肉是新鄉人李武卿首創的,他是個退伍老兵。在四川的時候,把當地火鍋吃了個遍,到北京後,又經常去東來順吃涮羊肉,於是,他就尋思把這南北兩大火鍋搞成一鍋,適合咱中原人的口味。

1988年,退休的李老先生開了間飯莊,賣起了他發明的紅燜羊肉,沒曾想,大家都愛吃,生意相當紅火。有很多人天天來吃。

上口筋,筋而酥,酥而爛,一口吃到爽,這便是紅燜羊肉給食客留下的印象。

火起來後,精明的食客變成了老闆,紅燜羊肉的館子不僅開遍了中原大地,還開到了京城。

1995年到2007年是最鼎盛的時期,新鄉和鄭州等地居然出現了“紅燜炊煙浩蕩處,今日早市沒有羊”的奇觀。

豫中

西義興滷肉

鞏義市北山口鎮的西義興滷肉是“河南省十大名吃”之一,祖傳的秘方,油亮的肉,細膩的紋理,肥的不膩,瘦的醇香,更重要的是吃多了也不會消化不良。

選料主要是肥瘦均勻的鮮肉,還要把過多的肥肉和肥油去掉,烤一烤,洗乾淨才放到滷湯裡,那是有著神奇配方的滷湯。

這神奇的配方是咋來的?說起來還是個報恩的故事。

清光緒年間,鞏義常莊村趙東生年輕時靠賣肉為生,他曾來到新安縣租了兩間門面當屠戶,兼賣滷肉。一年冬天他無意中救了一位病倒在他店門前的老者,老者是個御廚,還是專門做滷肉滷菜的,為了感謝救命之恩,就把自己做滷肉的秘方傳給了趙東生。

之後,趙東生的滷肉生意紅火起來,門店也越開越大,西義興滷肉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泡椒烤河蚌

漯河的河鮮自然是不缺的,尤其河蚌,提到這個詞,就想流口水了。所以,這道美食在當地有多麼受歡迎就可想而知了。

實際上也不是烤出來的,先把河蚌去殼,蚌肉切成片,加料醃十分鐘;這時候就開始做湯汁,青蒜杆子切碎跟乾紅的辣椒、調料等一起放鍋裡炸香後盛出,接著用剩下的油爆炒蚌肉,要快,最後把湯汁澆到炒好的蚌肉上拌勻,撒點兒紫蘇葉就可以吃了。

怕是不敢吃辣椒的人,面對這道菜也會扛不住誘惑的。

王洛紅燒豬蹄

一聽這名字就有故事,誕生在許昌襄城縣,那是曹操定都的地方。

據說,春秋的時候,周襄王避難經過襄城,王妃在路邊的一個店鋪生下一位王子,所以就賜這個地方叫“王落子店”,後來又改成了王洛。

當時,王妃生完孩子後,老百姓用豬蹄燉湯給她補身體,從那以後,王洛豬蹄就出名了,並且傳承至今,烹飪工藝逐步改進,越來越好吃,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看來,古代美食多數都帶名人效應,大部分名人都是皇族。

不過,古人還是很實誠的,好吃就是好吃。王洛豬蹄用醬料多,而且是用老湯燜燉,老湯是熬了N多道的,不變質不變味,那味道是時間養出來的。

魯山攬鍋菜

有人說,攬鍋菜不就是大雜燴麼?也是也不是,它是在大雜燴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成為魯山當地的特色美食。

有豬肉、豬肉丸子、粉條、豆腐、白菜、蕨菜和時令蔬菜等,顏色五彩斑斕,味道相當下飯。

追溯起源,可以到明朝洪武年間,雜燴菜在楊氏幾代人的研究下,逐漸成為河南地方名吃。

而在魯山,有個叫楊根憲的小夥子,開了一家快餐店,他賣的都是外地菜,於是就想弄一道有當地特色的菜,他在雜燴菜身上動腦筋,發明了魯山攬鍋菜。

他的招牌一掛起來,立刻引起了關注,吃飯的、學習的,一時間門檻兒都要被踏破了,不到半年,當地大大小小的飯店都在菜譜里加上了魯山攬鍋菜。

來源:豫記原文標題:走遍河南東西南北中,什麼地方的美食最下飯?|豫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