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國外火爆的財商教育書《富爸爸,窮爸爸》

如何培養一個人的財商?如何才能實現財務自由?這些年隨著國內中產階級的崛起,個人財商的培養也在越來越多的人提上日程。中國有句古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但是,很多人對於財富增長的方式還多數侷限在銀行存款或者理財。然而,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遠遠不夠讓一個人的收入有什麼實質性的增長,更不用說達到財務自由。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來自美國日裔作家羅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是國外很多人必讀的啟蒙理財書籍。我個人是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讀到的這本書,當時這本書所講的故事就感到深入人心。影響最深的一個例子便是:作者本人的窮爸爸是個博士教育專員,他還有個窮爸爸(朋友的爸爸)是個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的企業家。在1977年,他親眼目睹了窮爸爸失業而富爸爸則成為夏威夷數一數二的有錢人。所以說,一個人的財富和他的學歷知識水平不是絕對的關係,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對待財富的態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財商。

以下是我看完後所採摘的感悟:

  1. 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提到無數次的是“增加資產”和“減少負債”。書中提到了三個“增加資產“的三個方法:打工,創業,投資。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打工是必經之路,也是積累創業和投資的原始資本唯一方法。這裡所說的原始資本不僅限於金錢方面,還包括你的人脈和社會經驗。我個人的計劃是在我現在這個年齡(20-30歲)儘快的積累原始資本,包括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從而提高工資和獎金;同時,儘量多的增加自己的收入來源和擴展自己的朋友圈,比如我在頭條寫文章。在下一個人生階段(30-40歲),如果個人工資收入已有顯著的提升,那可以逐漸地把重心挪到投資方面,這中間投資的方法就得看我這十年來人脈和財富積累的程度了。在40歲之後,我希望我的投資收益可以完全覆蓋我的日常開支,這樣我就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這也就是我所期望的財務自由的狀態了。
  2. 關於“減少負債”,對於負債的準確認知是尤為重要的。簡單的來說,所有可以給你帶來正向現金流才是資產。很多人都有私家車,然而私家車並不是資產,因為你每年要給車上保險,要給車做保養,這些都是支出。所以說私家車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是負債。
  3. 然而,“減少負債”不意味不要負債。畢竟人生缺乏了樂趣,那掙再多的錢也沒有意義。我本人就需要一輛私家車,這樣我就可以帶著我的家人出去逛街遊玩。但我就不會伴隨我收入的提升,去買新車。這也是書中所說的財務陷阱:很多人在一邊“增加資產”的同時,一邊“增加負債”,這樣就永遠達不到財務自由。

關注【三木財經】,每天給你分享財務相關的獨到見解。

如何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國外火爆的財商教育書《富爸爸,窮爸爸》

《富爸爸,窮爸爸》書籍商品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