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導遊考試難點之一:佛教重點知識

導遊考試中《全國導遊基礎知識》科目知識點涉及面廣,知識量大,因此在備考複習階段,對於知識點的積累是十分重要的。

小博為考生們準備了全國導遊基礎知識重點:佛教知識,讓我們一起開始複習吧!

佛 教 知 識

一、佛教的產生

佛教是以信仰“佛”為中心的宗教,公元前6世紀由喬答摩·悉達多所創。

後世佛教徒尊稱其為“釋迦牟尼”,意即釋迦族的聖人,簡稱為佛陀、佛。

佛是梵音,意為覺悟者,即自覺、覺他、覺行三覺圓滿的智者。

釋迦牟尼生活的時代大約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時期。

二、佛教的發展

(一)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時期

大乘佛教:認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的果位分為羅漢、菩薩、佛三個等級。修行的最終目的,不僅是自我解脫,同時還要普度眾生,這樣才能修成正果、最終成佛,這是佛的最高境界。

小乘佛教:又名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佛,即佛祖釋迦牟尼,主張修行重在自我解脫,即自覺。眾生修行的最高果位是羅漢。

(二)密乘佛教時期

密宗自稱接受法身佛大日如來密傳親授的教義,其他大乘教派則相對地被稱為顯宗,

三、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一)南傳佛教

以小乘佛教為主的佛教教派向南傳入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等南亞、東南亞國家,並進入中國雲南傣族等少數民族地區,主要影響了中國的傣族、布朗族等少數民族。

(二)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於公元7世紀傳入西藏。它主要影響我國西藏、青海及內蒙古地區。

1.藏傳佛教的主要教派

藏傳佛教現在有四大教派,即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和格魯派。格魯派成為西藏地區執掌政權、勢力最大的教派。

2.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

格魯派創立後,規定喇嘛不許娶妻,所以,活佛轉世制度更為流行。

藏傳佛教信奉咒術,對喇嘛異常地尊崇,這些都是藏傳佛教的重要特點。

(三)北傳佛教

北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也包括密宗佛教,是中國佛教的主體部分,因其經典主要屬於漢語,亦稱為漢語系佛教。

漢族地區佛教的傳播與發展大致經歷三個階段:

1.譯傳階段(西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

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個佛教寺院,河南洛陽的白馬寺。

最著名的佛經翻譯學者是鳩摩羅什。

2.創立階段(隋唐時期)

歷史上最大的“會昌法難”發生在唐武宗年間。

3.融合階段(宋元明清時期)

宋以後,佛教空前廣泛、深入地與中國傳統文化全面結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在理論上加強同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

二是藉助文學、繪畫、雕塑、建築等藝術形式,加速中國化的進程。

三是佛教由精英佛教轉向大眾佛教,出現“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局面。

世界上最完整的佛教在中國,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經典也在中國。因此,佛教誕生在印度,而真正發揚光大卻在中國。

四、佛教的基本教義

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是“四諦說”,它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認的基礎教義。

“諦”指真理,四諦就是指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大真理。

五、佛教的經典和標誌

佛教的經典是《三藏經》。內容包括經、律、論三藏,故稱“三藏經”或“大藏經”。

藏傳佛教的經典分為《甘珠爾》《丹珠爾》兩部。

佛教的標誌也常常以法輪表示,謂之佛法如車輪輾轉,可摧破眾生煩惱。

六、佛教供奉的對象

(一)佛

佛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是佛教的最高尊神。

大乘佛教宣稱三世十方處處有佛。

佛教經典和佛寺中主要有三身佛、三方佛、三世佛、華嚴三聖等。

1.三身佛: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

中尊為“法身佛”——毗盧遮那

“報身佛”——盧舍那

“應身佛”——釋迦牟尼,

2.三方佛

中尊為娑婆界塵世教主——釋迦牟尼佛

東方為淨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

西方為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

3. 三世佛又稱豎三佛

中尊為現在世佛——釋迦牟尼

過去世佛——燃燈佛

未來世佛——彌勒佛。

4.華嚴三聖: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二)菩薩

1.文殊菩薩:文殊是“文殊師利”的簡稱,以智慧辯才第一,被推為眾菩薩之首,又稱為“大智菩薩”。道場在山西五臺山。

2.普賢菩薩:人稱“大行菩薩”。道場在四川峨眉山。

3.觀音菩薩:稱“大悲菩薩”。道場在浙江普陀山

4.地藏菩薩:又稱地藏王,道場在安徽的九華山。

(三)羅漢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羅漢是小乘佛教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果位,在大乘佛教中低於佛、菩薩,位居第三。

寺院中常見的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

(四)護法天神

1.四大天王:也稱護世四大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服色(白色);表法意義(代表盡職盡力主持國家事務);手持法器及其表法意義:(琵琶:代表做事要合乎中道、恰到好處);

南方增長天王:服色(青色);表法意義(代表“天天進步”);手持法器及其表法意義:(慧劍:代表斬斷煩惱);

西方廣目天王:服色(紅色);表法意義(代表“多看”);手持法器及其表法意義:(龍(蛇):象徵世上一切人和事變化無常;);

北方多聞天王:服色(綠色);表法意義(代表“多聽”);手持法器及其表法意義:(寶傘:代表遮擋世上的種種汙染)

2.韋馱

3.金剛力士(“哼哈二將”):密跡金剛和那延羅天

4.伽藍神:即寺院的守護神,關羽是最著名的漢化伽藍神。

七、漢地佛教寺院

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座佛寺,被譽為“中國第一古剎”、中國佛教的“祖庭”、“釋源”,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大雄寶殿是佛寺的主體建築。

著名的寺院有五臺山南禪寺、陝西西安慈恩寺、江蘇揚州大明寺、江蘇南京棲霞寺、江西廬山東林寺等。

藏傳佛教的主要寺院有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扎什倫布寺、塔爾寺、北京的雍和宮和承德的外八廟等。

八、中國的佛塔

佛塔,漢語譯為“萃堵坡”、“浮屠”,是為保存佛祖舍利而修建的。現今佛祖舍利僅存3處,是陝西扶

風縣的法門寺,北京西山八大處靈光寺和斯里蘭卡康提市佛牙寺。

(一)樓閣式佛塔

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山西應縣木塔等。

(二)密簷式佛塔

河南登封的嵩嶽寺塔、西安小雁塔、雲南大理的千尋塔等。

(三)覆缽式佛塔

也叫做喇嘛塔或白塔,是藏傳佛教的佛塔類型。

有名的覆缽式建築有北京北海的白塔、五臺山白塔,

(四)金剛寶座式佛塔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慈燈金剛寶座塔、北京真覺寺的金剛寶座塔

九、佛教常用的稱謂、禮節及佛事活動

(一)佛教常用的稱謂

佛教常用的稱謂有法師、住持、居士。現在一般稱僧人為師父,稱尼姑為師太。法師是對通曉佛法之僧人的稱謂。方丈、住持都是對寺院主持的稱謂。居士是指皈依三寶的在家佛教徒。

(二)佛教常用的禮節:

1.合掌 2.繞佛 3.頂禮

(三)佛教常見的法事

1.日常的課誦

2.懺法

3.盂蘭盆會(也稱中元節,一般於農歷七月十五日舉行)

4.焰口施食

5.水陸法會

十、中國的佛教名勝

(一)佛教四大名山

1.清涼勝境——五臺山

2.海天佛國——普陀山

3.秀甲天下———峨眉山(有“光明山”之美稱。)

4.佛國仙城——九華山

(二)四大石窟

1.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

2.龍門石窟

3.雲岡石窟(雲岡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4.麥積山石窟

(三)藏傳佛教的主要勝地

1.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吐蕃王朝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修建的城堡。

“布達拉”是梵音的音譯,意為“觀音菩薩”的居地。

布達拉宮是是世界著名十大土木建築之一,裡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大昭寺

3.塔爾寺:塔爾寺有著名的藝術“三絕”,即酥油花、壁畫和堆繡.

4.扎什倫布寺

5.羅布林卡:“羅布林卡”的藏文意思是“寶貝園林”。羅布林卡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