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賞析——張藝興外國火爆的《蓮》到底品質如何?

專業賞析——張藝興外國火爆的《蓮》到底品質如何?


寫在前面

定位:張藝興-《蓮》的定位,並非國內市場,而是針對海外市場。所以我們將以歐美市場作為賞析標準,而非我們華語音樂市場;首先上賞析結論——

文化品質:SSS;文化輸出,精準投送;

作曲品質:B;

作詞品質:A;

編曲品質:S;

配器品質:SS;

總體品質:S

專業賞析——張藝興外國火爆的《蓮》到底品質如何?

文化輸出的號角

我們首先必須承認一點,在整個市場環境的競爭中,我們華語音樂是有部分侷限的;大部分華語音樂的市場主要集中在了我們華語地區,而對於海外市場有自發性屏蔽與抗拒;這種市場的侷限性,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音樂資源分配的問題;

市場決定了流行音樂的走向,所有經紀公司都願意在我們已經成熟的華語市場中運營,而不願意去開拓海外市場,因為收益決定了走向,前者可以賺的盆滿缽滿,後者卻可能虧得傾家蕩產;這就造成了,我們的華語音樂而沒有很好地將向英文主流歌曲市場輸送;

而這一點,恰恰是張藝興這張專輯《蓮》的切入點,這裡不得不說,很贊!不論音樂性,單純是一點開拓華語音樂市場的動機,就很贊很讚了

;畢竟,周杰倫周董也不願意做這種砸錢不討好的事、與科比的《天地一斗》與驚天魔盜團的《Now You See Me》成績都不算好;

專業賞析——張藝興外國火爆的《蓮》到底品質如何?

我們先來看看,張藝興的《蓮》在海外的反應,首周——


專業賞析——張藝興外國火爆的《蓮》到底品質如何?

這麼廣的地域性,存在粉絲營銷也很難以涉及。而且ITunes的銷量,只存在於Mac電腦、IOS手機端,蘋果手機用戶基數大,但是國內使用ITunes的人數可能不及QQ音樂1/20;所以ITunes平臺銷量是有部分可信度;當然這些數據,看看就好;意義不在於此;

我們從出發點來思考《蓮》這張專輯的核心點,《蓮》一共是12首歌曲,除開未公佈的五首、其他分別是:《蓮/Lit》、《玉/Jade》、《鷹/Eagle》,《水/H2O》、《飛/Fly》、《靈/Soul》、《蹦/Boom》;發現規律了麼?

第一個文化輸出點——單個漢字作曲目;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漢語中文作為世界上僅存的最大使用範圍的表意文字,對於歐美那些源於希伯來文、希臘文的表音文字語系,實在是太難以理解了;所以文化輸出的第一步,就是要將文化精緻化,減少冗餘,從輸送單個漢字開始;


第二個文化輸出點——MV;這不得不說,真的捨得花錢;你見過電影級的MV一下子來9個?上一點截圖;

專業賞析——張藝興外國火爆的《蓮》到底品質如何?


專業賞析——張藝興外國火爆的《蓮》到底品質如何?


構圖、色彩、文化點應有盡有;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張專輯的定位就是“文化輸出”,不論音樂性,這個出發點就已經很有新時代的意義了;

品質為SSS;

歐美通俗作曲水準

對於文化輸出的制高點,主打歌《蓮》作曲就顯得十分平常,沒有太多的創造性與突破性。這樣選擇平常作曲也是對的,我們要的是輸送,要求的是平穩展示普及大眾,而不是追求曲高和寡

在作曲的最開頭,唱了一段《霸王別姬》,是京劇《霸王別姬》中的《亥下歌》一段,這一段不錯,屬於常規操作;整個MV也是以《亥下歌》作為背景鋪墊;


專業賞析——張藝興外國火爆的《蓮》到底品質如何?


在作曲的編配上,用到了韓國KPOP的大量手法,電子音樂、DANCE-POP、嘻哈音樂這三種成分在歌曲的後半段中,展示得非常豐富。這也是我個人認為很可惜的一點,對於POP流行音樂,我們華語樂團並沒有在風格上形成自己的潮流風格,說唱倒是有Chinked-Out,但還不夠成為一個地域性獨創風格;這和張藝興在韓國練習的生活有關,一方面也的確是韓國流行Kpop比我們的嘻哈流行都要成熟;

所以作曲上,是東方文化+KPOP的一個搭配,中規中矩,力求穩定;有些缺憾,但無可厚非;

品質為B;

作詞品質:A;

很多人批評《蓮》的歌詞不倫不類,即有京劇、又有大量的英語、又有鋪墊核心的中文,還有古怪的口技,四不像;但實際上,這才是高明的地方

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這是寫給老外聽的,不是給我們自己人找茬用的;還是那個問題,中文的特質性表意文字,對於老外的表音語言體系,是完全封閉的;一個在銀河系、一個在仙女座星系的那種隔閡!所以,京劇與中文在老外眼裡,都是一樣的,反而會形成同古典歌劇與藍調一樣的反差效果;

而整首歌的英文基調,才是能打入歐美市場的關鍵,在關鍵點的信息上,必須要讓老外明白這個歌詞是啥意思;所以歌詞要害處,基本上都是英文;

King從來都不會倦怠

I am the king

在音樂王國

親吻我的 Ring

這就屬於我

戴上我的 Crown

我們分析一下,剔除中文,英文要害處是King、Ring、Crown,吶!一個簡單的三個單詞,就能把“霸王-項羽”的形象展現出來。這裡文化差異就來了,“

霸王”兩個字,老外一輩子也理解不了,但是你說“King”,欸!他們瞬間就懂了;其中“霸王”與“King”缺失部分的信息,就是文化的魅力;

品質為A;


專業賞析——張藝興外國火爆的《蓮》到底品質如何?


歐美一流-編曲;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訊息,我們的華語音樂也能製作成這種高“工藝”級別的音樂編曲了;這涉及到了對基礎設備的高度要求,母帶音軌節奏長短混音,這些高度要求,瞬間讓原本還平常的旋律產生了許多的展示空間;

我甚至有些懷疑,這些曲子是不是去韓國製作的;

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I am The 蓮”,這一句的前後編配;前:三連詞“Take”遞進 + 戰鼓中低頻 + 三絃琴高頻;然後不接氣口,直接轉為“I Am The 蓮”,其中,前三音為低八度,“蓮”字為高八度,而後轉低頻鼓浪,增大蓮的迴響;高潮部分直接用戰鼓鼓浪作為展示空間,並非是傳統的流行旋律;

對整個音軌的處理,我們可以聽到層級感非常分明,三絃琴的高頻、戰鼓音鼓的低頻、人聲的中頻,在頻率上有一個明顯分別的界限,這樣的做法要求對

音軌頻率的控制很高,既要完美表現音樂性,又要考慮到聽覺的分層性,單單是這一點,就很不錯;

品質為S;

完美歷史民樂配器

這裡我們要著重知道一點,歌曲配器決定了一個音樂文化的自信,樂器本身就是一個文化的音樂性體現,要文化樂器來展示,可以完美還原文化內核與藝術美;

我們之前說過,這是MV與歌曲的背景鋪墊就是《霸王別姬》的《亥下歌》,秦朝末期那個時期流傳至今的樂器最有古風年代感的就是三絃琴了;


專業賞析——張藝興外國火爆的《蓮》到底品質如何?

不要說這是日本樂器了,這是秦朝時期的“電吉他”。

除了三絃,所有的鼓點,都是以戰鼓進行演奏;

三絃的肅殺風範,配合戰鼓的悠長、還有磬的那一聲輕盈;就是全部了,其他中頻以人聲電音加以填補。基本主要配器就是三絃與戰鼓,沒有太多的其他樂器,而更大的空間,便是給與兩個樂器去展示,加上電音的效果;沒有太過恢弘的選擇,這樣製作音軌分層有關,過多的樂器會導致聽覺音頻無法分層。中頻的選擇,以人聲來進行彌補,是很有想法的選擇;

當所有配器都是追求數量時,把一個兩千年的音樂給與完美的展示空間,是一個非常有建設性的想法;

品質:SS;


作為文化輸出的作品,《蓮》的製作已經非常不錯,一般歌手幾乎不會選擇製作這種佔據海外市場的決定,因為太燒錢了,而且吃力不討好;

張藝興,很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