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史學界公認五胡亂華時期的前涼為獨立國家,這種看法正確嗎?

首先,史學界並未公論,即前涼為獨立國家,至少二十四史中最權威的正統認證史書《晉書》,房玄齡他們所編纂的這部史書沒有將前涼當作獨立國家。證據就是前涼沒有像前秦、姚秦之類的,被列入晉書的載記。

載記作為班固首創,而為《晉書》所發揚並正名的一種傳記體體裁,本就是區別於正統王朝的本紀、列傳而為割據政權所設,只有列入載記的,才能被視為獨立的割據政權。所以,至少在房玄齡等人看來,前涼不應視為獨立政權。


現今史學界公認五胡亂華時期的前涼為獨立國家,這種看法正確嗎?


所以,至少從二十四史的角度來看,不能把前涼作為獨立政權

不過,《十六國春秋》開始,將前涼列入,情況有點變化。之後大量採用《十六國春秋》作為五胡時期史料基礎的《資治通鑑》大量抄錄《十六國春秋》作為原始資料,也就是說,司馬光其實也將前涼作為獨立政權看待。

但《十六國春秋》本身並未列入正史,所以其的體例設定在很長時間內影響力都非常有限。

始作俑者當然是司馬光。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雖然並非二十四史之一,但《資治通鑑》的影響力卻不在二十四史之下。所以這個時候,應該是將前涼作為獨立政權認定的開始。

不過,從現代角度來看,前涼當然是獨立政權。不過不同階段顯然不應一體對待。張軌、張寔在位期間,雖然涼州所在地域,已為張氏父子牢牢掌握,但畢竟官位、爵位一概遵從晉室賜封,晉室有難,張氏父子也多次靖難,所以這個時候的前涼應該視為晉的臣屬,不應視為獨立國家。

但司馬睿江南稱帝,東晉立國,前涼的態度卻頗值得玩味。張寔雖然贊成司馬睿繼位,但年號卻不用司馬睿年號:

於是(張寔)馳檄天下,推崇晉王為天子,遣牙門蔡忠奉表江南,勸即尊位。是歲,元帝即位於建鄴,改年太興,寔猶稱建興六年,不從中興之所改也。

一邊擁戴司馬睿繼位,一邊又故意不用司馬睿的年號,這番表態,有意思。是想體現自己的獨立性?還是對封號不滿?

但顯然張寔已經有了異心:

(司馬)保聞愍帝崩,自稱晉王,建元,署置百官,遣使拜寔徵西大將軍、儀同三司,增邑三千戶。俄而保為陳安所叛,氐羌皆應之。保窘迫,遂去上邽,遷祁山,寔遣將韓璞步騎五千赴難。陳安退保綿諸,保歸上邽。未幾,保復為安所敗,使詣寔乞師。寔遣宋毅赴之,而安退。會保為劉曜所逼,遷於桑城,將謀奔寔。以其宗室之望,若至河右,必動物情,遣其將陰監逆保,聲言翼衛,實御之也。會保薨,其眾散奔涼州者萬餘人。寔自恃險遠,頗自驕恣。

南陽王司馬保自立稱帝,封張寔徵西大將軍,他也坦然受之,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張寔是被司馬睿封為西平公的。可他依然接受了司馬保給的封官。其態度已經昭然若揭了。而且當司馬保兵敗來投,他將司馬保軟禁,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自此之後,前涼應該視為獨立政權了。

後張寔遇刺,“私諡曰昭公",前涼開始自上諡號,這其實已經是謀反了。後張茂”私諡曰成“,而 繼位的張寔之子張駿,”劉曜又使人拜駿涼州牧、涼王“,既是東晉的西平公、徵西大將軍,又接受了趙漢劉曜的涼王稱號,已經是開玩笑了。當然,這只是亂世生存之術,不足為評判其節操。

又使其將楊宣率眾越流沙,伐龜茲、鄯善,於是西域並降。鄯善王元孟獻女,號曰美人,立賓遐觀以處之。焉耆前部、于闐王並遣使貢方物。得玉璽於河,其文曰"執萬國,建無極。"
  時駿盡有隴西之地,士馬強盛,雖稱臣於晉,而不行中興正朔。舞六佾,建豹尾,所置官僚府寺擬於王者,而微異其名

但張駿在平定西域龜茲鄯善之後,雖然已經以王國自居,但畢竟名分還是晉的西平公,所以當不當作獨立政權,還在兩可之間。但到其子張重華,則完全應該視為獨立政權了:

以永和二年自稱持節、大都督、太尉、護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假涼王,赦其境內。尊其母嚴氏為太王太后,居永訓宮;所生母馬氏為王太后,居永壽宮。

雖然玩了一把韓信的”假王“遊戲,但已經成王;母稱王太后,住處稱宮,已經完完全全是帝王做派了。

所以將其視為獨立政權是完全可以的。

但終張氏一族在涼州70餘年,始終把晉室頂在頭上,所以《晉書》將其視為晉室遺民也沒錯。就看你怎麼看了,看名義還是重實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