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神祕“風語者”:清一色蒙古族,美軍電臺監聽,一頭霧水

作者:忘情

在吳宇森執導的《風語者》中,美軍徵召人丁稀少的納瓦霍人入伍,用他們那極少有外人懂的土著語言,為戰場通訊加密。

實際上,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有一支志願軍部隊也令美軍頗為頭痛:他們憑藉無與倫比的電子技術優勢,監聽到了這支志願軍部隊的無線通訊,無論是美籍華人,精通漢語的日本人、韓國人,或是臺島方面派來的蔣軍人員,都聽不懂他們在“嘰裡呱啦”說什麼。以至於美軍曾一度以為,志願軍也組建了類似的“風語者”部隊。

實際上,這只是志願軍的一支常規部隊: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之所以讓美軍產生誤判,是因為該團上上下下,均是清一色的蒙古族指戰員。

志願軍神秘“風語者”:清一色蒙古族,美軍電臺監聽,一頭霧水

志願軍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的前身,是內蒙古騎兵第3師第23團。其前身為敖漢旗支隊,指戰員大多數都是敖漢旗和原翁牛特左旗的蒙古族牧民,1947年擴編為蒙古騎兵第6團,歸冀察熱遼軍區兼熱河軍區熱東軍分區建制,後編入內蒙古騎兵第3師。

解放戰爭期間,該騎兵師主要配屬東北野戰軍作戰,在遼西追殲戰和平津戰役期間,均立下了戰功。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駐紮在赤峰附近的騎3師第23團指戰員群情激昂,紛紛寫戰書,積極向上級請戰。不過,在現代戰爭中,騎兵已是過時兵種,在以複雜山地地形為主的半島上,並無多少施展空間。因此,上級充分肯定了該團的參戰熱情,卻不予批准。

蒙古族勇士性格直爽,直來直去,在他們鍥而不捨的爭取下,上級終於同意該團入朝,但條件是戰馬改挽馬,全團改編為獨立火箭炮團。這個條件頗讓騎士們意外,但總算有機會去痛揍敵人,大夥還是釋然了。


志願軍神秘“風語者”:清一色蒙古族,美軍電臺監聽,一頭霧水

1951年4月,內蒙古騎兵第3師第23團從赤峰移駐瀋陽,改編為東北軍區直屬炮兵第1團,開始改裝國產506式6管102毫米火箭炮。

很多人以為,被稱為“游擊戰三大神器”之一的國產63式12管107毫米火箭炮,是國產火箭炮的開山之作,其實大謬不然。早在1948年,解放戰爭正打得如火如荼之際,我軍便在太行山區組建了火箭技術研究機構,由鍾林領銜,開始了國產火箭炮的早期探索。1950年6月,首款國產6管102毫米火箭炮設計定型,相關部門按定型時間,將其命名為506式。

別說拿現在的眼光衡量,哪怕是按當時的標準,506式也與“先進”二字不搭邊。作為一款牽引式火箭炮,它在美製57毫米戰防炮炮架的基礎上,用角鋼焊成定向器,約束著6根身管。配用的102毫米旋轉穩定火箭彈有兩種,用蓄電池點火。其中427型火箭彈最大射程5000米,488型火箭彈最大射程6400米。因為工業基礎所限,506式火箭炮不僅各方面指標均無法望著名的蘇制BM-13“卡秋莎”火箭炮項背,而且配用火箭彈質量不穩定,射擊散佈較大,時有近彈發生。

志願軍神秘“風語者”:清一色蒙古族,美軍電臺監聽,一頭霧水

1950年10月,首批入朝的志願軍幾個軍中,均裝備了1個營(12門)的506型12管102毫米火箭炮。在雲山圍殲美偽軍的戰鬥中,志願軍39軍的火箭炮營曾有參戰記錄,並讓美軍誤以為志願軍裝備了BM-13“卡秋莎”火箭炮。

不過,在第一次戰役有限的使用後,志願軍步兵部隊對506式火箭炮的評價不高。主要意見集中在該炮發射時特徵明顯,而自身機動性能又不足,極易招來美軍空地火力報復。而該炮較大的耗彈量,又讓本就困難的志願軍後勤補給線更加不堪重負。炮彈“斷頓”後,這些寶貴的國產首型火箭炮就成了部隊的負擔。所以,從運動戰階段第二次戰役起,最先入朝的幾個志願軍軍都撤編了506式火箭炮。

志願軍總部遂決定將部隊上交的該型火箭炮集中起來編成預備火箭炮兵團。在志願軍總部看來,該型火箭炮雖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畢竟是國貨,裝備和供應無需仰仗他人,也無需花需寶貴的外匯報。較小的體形,可由人力推入、移出發射陣地,也便於偽裝。這比依賴道路機動,“走起來一大串,停下來一大攤”的BM-13“卡秋莎”火箭炮,更適應半島的山地環境和制空權盡在敵手的客觀事實。

對於已改編成東北軍區直屬炮兵第1團的蒙古族指戰員來說,這款聞所未聞的國產火箭炮簡直就是件“神奇兵器”,大夥兒對它們倍加愛護,學習炮兵諸項業務的勁頭十足。他們僅用了5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改裝訓練,完成了從騎兵到炮兵的華麗轉身。在上級點驗合格後,他們被授予新的番號——志願軍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下轄2個火箭炮營,1個保障營。每個火箭炮營下轄2個火箭炮連,每連裝備4門506型6管102毫米火箭炮。全團共有該型火箭炮24門。

志願軍神秘“風語者”:清一色蒙古族,美軍電臺監聽,一頭霧水

1951年10月,這支蒙古族火箭炮兵團,用戰馬挽拉著火箭炮跨過鴨綠江,加入了保家衛國的志願軍戰鬥序列。

1951年12月,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2營5連奉命配屬給步兵部隊,參加了反擊281.2高地的戰鬥。該連用幾個齊射,壓制了反撲的美軍2個連兵力,以及支援作戰的1個美軍迫擊炮陣地,為戰鬥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2年5月23日,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配屬志願軍38軍,在戰線中部平康谷地進行堅守防禦。6月19日,李偽軍出動2箇中隊(連)兵力,妄圖偷襲我395.8高地。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1營1連一個齊射即覆蓋敵群,當場殲敵70餘名,粉碎了這次偷襲。

志願軍神秘“風語者”:清一色蒙古族,美軍電臺監聽,一頭霧水

1952年10月6日,志願軍第38軍按計劃對白馬山李偽軍第9師團陣地實施反擊。在9天9夜的反覆爭奪中,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頻頻出擊,戰果累累。戰鬥第1天,該團實施了7次齊射,破壞了敵表面陣地上近70%的各種防禦設施,並摧毀了敵8號碉堡群。10月8日,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對白馬山陣地實施了14次齊射。其中一次殲滅了李偽軍1箇中隊(連)。

10月9日,得到第105編鍊師團幾個新兵聯隊(團)補充的第9師團,又集中兵力向白馬山陣地發起連續反撲。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1營1連、2連,2營5連集中火力,向4至16號目標實施火力覆蓋,1營3連冒著敵軍炮火前推陣地,壓制李偽軍的支援炮兵。經1天激戰,將第9師團第28聯隊打垮。

志願軍神秘“風語者”:清一色蒙古族,美軍電臺監聽,一頭霧水

10月11日,堅守白馬山394.8高地的志願軍步兵傷亡很大,最後僅剩9人,主陣地周邊屏護陣地悉數失守。關鍵時候,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以連續的齊射,給予佔領我主峰周邊高地表面陣地的李偽軍以重大殺傷,最終擊潰了李偽軍的反撲。

在白馬山爭奪戰期間,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作戰頻繁,上下通訊聯繫頻繁。為防洩密,該團指戰員均用蒙古語在步談臺和電臺裡通話,讓監聽的美軍技偵部隊丈二金剛摸不到頭腦,換上幾茬精通漢語的各路人馬上機後,均一頭霧水,一籌莫展,這就有了“中國人也組建了‘風語者’部隊”的猜測。

從1953年5月起,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1營、2營分別配屬給志願軍第24軍、23軍,參加了夏季反擊作戰。在6月10日的戰鬥中,該團1營用猛烈的齊射火力,支援步兵第72師連續打退了敵人11輪瘋狂反撲,被24軍授予“集體功臣單位”榮譽稱號。在7月13日開始的金城反擊戰中,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機動作戰,先後對偽首都師團,偽第9師團,美7師的15個目標實施齊射,給予敵軍沉重打擊。當李偽軍設置在334及346.6高地反斜面的2個迫擊炮群對我志願軍突擊部隊實施攔阻射擊時,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2營6連實施反炮兵作戰,2個齊射即徹底摧毀了這2個敵迫擊炮群,為步兵進攻掃清了障礙。

在入朝作戰的17個月的時間裡,獨立火箭炮兵第210團先後湧現出11個集體功臣單位,133名先進個人。這些蒙古族英雄,永遠被人們銘記。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