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根據烏克蘭媒體報道,烏克蘭與土耳其政府在近期完成了新一輪土烏軍事合作會談,會談的焦點則集中在兩國在大型航空裝備採購、製造等方面的合作上。最近幾年,土耳其和烏克蘭兩國已經在軍備製造領域展開了多輪合作,在察打一體無人機、主戰坦克以及配套的火控系統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合作成果。至於土耳其這麼一個國家為啥和烏克蘭搞到了一起、土烏兩國的軍事合作是否有制衡俄羅斯在黑海地區影響力的戰略考量、烏克蘭是否會把一些“戰略大殺器”輸送給土耳其,人家沒報,咱也就暫且不提。

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不過,雖然這一輪土耳其與烏克蘭的軍事合作會談“談成了什麼”目前還都在猜,可是“沒談成什麼”倒是傳出來了比較可靠的消息,根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援引烏克蘭副總理烏魯斯基的說法,這位分管工業的烏克蘭副總理承認,土耳其方面向烏克蘭提出了採購由安東諾夫公司製造的安-124“魯斯蘭”大型運輸機的請求,但是烏克蘭經過評估後認為,以安東諾夫公司目前的製造能力,已經無力復產安-124,故而烏方對土耳其的請求只能愛莫能助。

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講真,烏克蘭副總理的這一番表態雖然輕巧,但起碼對三個戰略力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土耳其、俄羅斯、中國。

對土耳其的影響

咱們先來說說土耳其好了,土耳其這幾年也確實與烏克蘭在軍用運輸機的設計與製造上展開合作,考察過諸如安-178和已經快要死透了的安-70這種機型。但不管是安-178還是安-70,前者充其量算是安-12的替代型號,屬於中型運輸機,能夠承擔的也就是類似於運-9或者C-130H之類的戰術投送任務;而安-70型運輸機雖然勉強屬於大型運輸機範疇,但是整機分系統烏克蘭幾乎就沒有一個能搞定的。

安-178中型運輸機

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故而咱們說了嘛,這是一個基本上快要死透了的機型,滿打滿算下來,土耳其真正有把握搞到手的也就是安-178。但是現在土耳其居然對安-178這種中型運輸機已經不滿足了、而是直接看上了噸位比安-70和伊爾-76MD都要高上一個檔次、屬於戰略運輸機範疇的安-124“魯斯蘭”運輸機,背後的軍備建設思路、空軍乃至國家戰略考量確實不可小覷,看樣子,埃爾多安大蘇丹是真的不甘屈居地中海一隅啊。

對俄羅斯的影響

其次是俄羅斯,其實在蘇聯剛解體的那會兒、烏克蘭和俄羅斯關係尚好的時候,兩國還是能湊合著把安-124的慢速生產給持續下去的,當時烏克蘭的安東諾夫航空廠和俄羅斯的“航星”廠都具備製造安-124的能力。

安-124組裝車間

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在蘇聯解體後,這兩家工廠分別在1995年之前和2004年左右組裝過七八架嶄新的安-124“魯斯蘭”,再加上蘇聯解體之前已經制造完畢的飛機,形成了大概50來架的安-124運行機隊。這些飛機分別屬於俄羅斯空天軍、俄羅斯的伏爾加第聶伯河航空公司和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公司,後兩者其實是俄羅斯空天軍和烏克蘭空軍的白手套單位,也承攬了大量成套機械設備、交通工具等大型裝備的運輸任務,客戶好評如潮。

待出廠的安-124

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而既然客戶好評如潮,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前也都在打算把安-124的復產工作給推進下去,相比先前拿著蘇聯時期的舊貨攢機的做法,這回俄、烏兩國打算的是類似於復產圖-160M2一樣,重頭開始製造安-124,甚至在東烏危機前,俄羅斯和烏克蘭復產安-124的工作已經進行到了較深的程度。

新造的圖-160M

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伴隨著東烏克蘭危機與俄羅斯、烏克蘭兩國關係的急轉直下,俄烏兩國復產安-124“魯斯蘭”的努力應該是全白費力氣了,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中長期(十年左右)也不會再有這種打算了。同時,伴隨著烏克蘭副總理公開承認“無力復產安-124”,也就意味著烏克蘭本國的航空工業已經敗壞、糜爛到了相當的程度。畢竟十五年前安東諾夫起碼還能靠蘇聯時代留下來的散件、備件攢幾架飛機出來,現在連“攢”的本事都沒有了。這一切已經明確指向:烏克蘭從蘇聯時代留下來的技術遺產,已經快要被吃幹抹淨,接下來,要麼走自主研發的道路,要麼就只能徹底沉淪從具備高端工業生產能力的國家下沉到低端工業國家裡去了。

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同時,伴隨著烏克蘭承認“無力復產安-124”,對於俄羅斯來說也不是個好消息,畢竟大家都知道,安-124使用的D-18T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原本就是位於烏克蘭境內伊夫琴科設計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扎波羅熱“進步”機械製造設計局的產品。在蘇聯解體之後,該設計局基本就沒有再繼續製造過D-18T,先前用蘇聯時代配件攢起來的安-124也都是使用了蘇聯時代已經快要製造完畢、或者已經造出來作為備件的D-18T型發動機救急的。

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故而伴隨著烏克蘭宣佈“無力復產安-124”,也就意味著“進步”局看樣子也已經喪失了重新制造D-18T的能力,在沒有合適的航發動力、俄羅斯自己的PD-35型大推力航發同樣遙遙無期的情況下,估計俄羅斯近期自己也沒有辦法重新制造安-124了,也就意味著,一個安-124無法復產,多少把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的航空工業的底線和本事都露了出來。

對中國的影響

最後能影響到的那當然就是中國了,其實對於咱們來說,我們是真的需要安-124型運輸機。

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畢竟不管是美軍還是俄軍,軍用運輸機裝備層次上都是由三四個層次組成的:

最低一級是作為戰場應急運輸而存在的戰術運輸機,比如我軍的運-7或者美軍的MV-22B;

再往上是用於將部隊與物資從戰役縱深直接投送到前沿的戰術運輸機,比如美軍的C-130H系列或者我軍的運-9系列;

然後是作為運輸機主力的、將部隊與物資從戰略縱深向戰役縱深作戰基地投送的戰役運輸機,比如美軍的C-17A“環球霸王II”與我軍的運-20,但是戰役運輸機承擔的任務與戰術運輸機多有重疊;

再往上則是主要承擔將大型作戰裝備從戰略縱深往戰役縱深運輸的大型戰略運輸機,最典型的那就是美軍使用的C-5A型運輸機以及俄空天軍的安-124。

伊爾-76MD

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相比C-17A或者伊爾-76MD,C-5和安-124首先具備運輸大型作戰裝備的能力,比如相比C-17A或者運-20那不太可靠的運輸主戰坦克的能力,俄羅斯空天軍倒是經常把S-300PM防空導彈系統或者T-90A型主戰坦克用安-124運來運去;其次在運輸大型作戰裝備時戰略運輸機具備的跨洲際投送能力,也是一國陸軍要實施遠程部署、跨洲際進攻的基石,而這兩種優勢都是中國空軍目前急缺、也急需建立的。

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實際上,從最近幾年國內零零散散傳出來的輿論分析,中國空軍或者部分民企試圖從烏克蘭弄到安-124、D-18T的技術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傳得最大、也最離奇的就是所謂重慶的“天驕航空”收購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的新聞。從試圖復產D-18T,到試圖復產D-18T的深度改進型號D-18ТРD,傳到後來甚至說準備“復產安-124”,無不從側面反映出了咱們對D-18T這種25噸級航發、對安-124這種大型戰略運輸機的巨大需求。

D-18T發動機

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但是很可惜,到目前為止,“天驕航空”還沒有真正製造出一臺航空發動機,原本計劃的產品線貌似也只規劃到了小推力渦扇發動機АИ-222-25,這是L-15“獵鷹”教練機的主要動力組,現在又伴隨著烏克蘭自己批產D-18T和安-124能力的徹底喪失,目測咱們翹首以盼的把烏克蘭技術與技術工人打包弄來、在山城重慶批產我們自己的安-124或者D-18T的美夢應該也到了醒的時候了,事實證明:大型戰略運輸機和大推力航空發動機的研發沒有捷徑,一切都必須靠我們自主研發才能搞的定。

烏克蘭的蜜汁操作

當然,咱們暫且不提烏克蘭、俄羅斯、中國,咱還是回頭去看看整起事件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苦主土耳其好了。依舊是根據烏克蘭媒體的報道,在烏克蘭向土耳其表示“復產安-124已經不可能”之後,分管工業的副總理烏魯斯基向土耳其提出了一個“全新方案”:烏克蘭可以把目前停在安東諾夫工廠裡、在蘇聯解體前已經造了70%、全世界僅有2架的安-225巨型運輸機的二號機賣給土耳其,前提是土耳其必須為此支付4.7億美元。

安-225巨型運輸機

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悲報!烏克蘭宣佈復產安-124運輸機失敗,這對中國有何影響?

講真……對於烏克蘭作出的這一更加莫名其妙的表態,大伊萬隻能說,烏克蘭這不是吃錯藥了吧?且不說這第二架安-225已經被當做第一架安-225的“配件供應者”用了多少年、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備件能用,也不說土耳其要這一架全國都沒幾個機場能起降的安-225(安-225需要4F級飛行區)有啥用,就照烏克蘭連安-124都造不出來的德行,居然還想忽悠人吃下這第二架安-225,這也是想瞎了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