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特的出場是一個“人性悖論”

在賽前,我特別希望杜蘭特能夠出場,然後上演連扳三場的好戲。畢竟這個年代,能夠上演絕境求生的場合已經不多了。但我只是個看客,在這件事情上的考量也只有戲劇性一個維度。我沒有任何職業、薪資、榮譽、健康方面的考慮。掙錢的不是我,奪冠的不是我,受傷的不是我。

但杜蘭特也不是我,打球是他的職業。

按常理來講,杜蘭特的這個傷勢或許早就已經宣佈賽季報銷了,但杜蘭特復出了。杜蘭特的復出肯定是經過自己、團隊、教練組等各方面磋商,決定不可謂不深思。杜蘭特對這個決定具有一票否決權,他沒用。杜蘭特作何感想我們不得而知。但杜蘭特的處境,我曾經也遇到過,以後還會遇到,這個處境是個人性悖論

杜蘭特的傷勢在表面上難以判斷輕重程度,如果不從事劇烈運動與常人無異,而且勇士對杜蘭特的傷勢可能進行了刻意的隱瞞。在這種情況下,已經有人對杜蘭特的長期缺席產生了意見,認為杜蘭特可以出戰,應該帶“傷”出戰。而且,西決之時,庫裡的手指疼得咬牙切齒,總決賽中,本已“賽季報銷”的盧尼強行復出,場上還時不時地捂著胸部,傷痛全部寫在臉上。這種情況下,更是有人在質疑杜蘭特,“庫裡能帶傷上陣,克萊能復出,盧尼能復出,杜蘭特為什麼不行?”這是某籃球論壇的一個高贊評論——大家都拼到這份上了,杜蘭特是不是也應該表示表示?

在這種情況下,杜蘭特不出戰成為了一種“罪過”,是在逃避責任,沒有把金州當成家,是在為大合同做準備。杜蘭特面對質疑和輿論,需要作出選擇。休?還是戰?

面對勇士目前的境況,休自然是利大於弊。但唯一的弊就在於——大家都在質疑杜蘭特。這種質疑已經綁架了杜蘭特,杜蘭特需要出戰。

但只要出戰,杜蘭特受傷的風險就會增加。因為在運動場上,幾乎不可能不使用受傷的那個部位,那個部位必須要發力。可以看出,G5第一節,杜蘭特幾乎化身地板流,當成定點投手,靠手感拿下11分。沒想到第二節上來杜蘭特做出了那樣的技術動作,這對於杜蘭特來講,太危險了。

這就是悖論,如果不復出,大家都會質疑杜蘭特。但如果要打消質疑,杜蘭特就需要面臨極大的再傷風險。受傷後,大家會稱呼杜蘭特英雄,為他流淚,為他惋惜。但真正的成本,是由杜蘭特承擔了。一位正值當打之年的歷史級得分手,可能面臨著金錢、榮譽、健康都受損失的全輸局面。唯一得到的,是球迷對他的祈禱、祝福、認可,就是一句“杜蘭特不欠勇士了”。

可是,杜蘭特本來就不欠勇士的吧。這是題外話,不作討論。

平常心吧。

這就是我想要說的人性悖論。這個悖論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遇到。因為好多疾病都會有這樣的特點:看起來跟沒事人兒似的,但就是這也不能幹那也不能幹。但你這也不幹那也不幹,每天只是吃喝拉撒睡,有時候有人就會懷疑你好吃懶做。你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好吃懶做,就會去做事情,然後加重了病情。

這真的是個悖論。我在生活中已經多次遇到了這種情形。這種情形對於“臉皮薄”的人尤其尷尬,他明明不能證明自己,不能做某些事情,但他必須要證明自己,冒險做某些事情。

給這個人性悖論命個名吧,就叫“表面健康悖論”。即:一個人所經歷的疾病,看似健康,但其實不能從事某些事情。因不能從事這些事情而面對別人指摘時,其為了證明自己,只能去做這些事情,這意味著他可能付出更大的健康代價。

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需要的是冷靜、獨孤求穩、“厚臉皮”。

最後再說一句吧。有球迷曾經觀察,杜蘭特是一個特別在乎輿論的人,開通推特小號正是他在乎輿論的表現。別人的看法會影響我們,但對於杜蘭特們的影響尤大。杜蘭特的事情對於遠在東土天朝的我只是一個故事,徒有悲情而已,但對於切實承受的杜蘭特就是個事故,多為無奈徒增。祝福他平常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