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稞致富記

新華社拉薩10月26日電(記者崔恩慧、白少波)76歲的旦增如今足不出戶就能高價賣出自己種的青稞,曾經不值錢的“餬口糧”變成了“致富糧”。

西藏青稞致富記

旦增老人。新華社記者 崔恩慧 攝

生活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當鄉的他,祖祖輩輩以種植青稞為生。

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屋脊上,青稞作為藏族群眾賴以為生的主糧,卻在長時間裡難以變成致富的寶貝。

旦增說,過去,他家的青稞全憑人力種植,且只能靠下雨澆地,產量很低。除了留夠自家的食用糧,旦增要租車把剩下的青稞運到附近的縣城賣掉,不僅費時費力,還賺不了多少錢。

“有時要跋涉幾百公里到牧區,換取羊皮、酥油之類的東西。這些僅夠自己維持家用,不能帶來好日子。”他說。

日喀則被稱為“世界青稞之鄉”,但個別地方一度出現群眾因為不掙錢而棄種青稞的現象。

2016年,在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引導下,旦增一家11口人從閉塞的山谷,搬進現在龍桑村的二層小樓。一層用來儲藏糧食,二層是寬敞明亮的住房。

數據顯示,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在世界屋脊實施以來,西藏共建設了965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點),26.6萬人已全部搬遷入住。

“我家人多,分了個大房子,政府還讓我們自選戶型。”旦增笑著回憶道。不僅如此,他們還得到了政府發放的13萬元安置費。

西藏青稞致富記

現代化農業設備用於青稞生產。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搬遷之後,他們採用機械化手段耕種,政府還幫他們修了井,青稞種植的效率和產量都大幅提升。旦增說:“儘管年紀越來越大,但是40畝地種起來,卻比年輕力壯時還容易。”

同年,一家青稞食品加工公司——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簡稱德琴陽光莊園),在江當鄉成立。

德琴陽光莊園經過前期市場調研發現,西藏當地從事青稞食品加工的企業大多規模較小,且產品銷路多限於本地市場。青稞具有獨特的保健功能,市場潛力很大。該公司決定研發以青稞為原料的米、麵粉、掛麵、餅乾、代餐粉等高附加值產品。

為加快當地青稞產業發展,2017年,桑珠孜區政府向德琴陽光莊園投入3000萬元產業扶貧資金,支持其青稞精深加工項目建設。

隨著產品銷量增長,企業對青稞的需求逐漸增大,開始收購當地農戶種植的青稞。而這一千百年來藏族群眾餐桌上的主食,也開始帶動當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從2018年起,旦增家成了德琴陽光莊園的供糧大戶。

他說:“公司直接上門收購青稞,對我們來說很方便,他們的收購價格也比其他地方給的高。”為了更好地改善生活,旦增擴大了青稞種植面積。農忙時節,幾個外出打工的家人會回家收割糧食,他還僱了工人來幫忙。

西藏青稞致富記

收割青稞。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德琴陽光莊園總經理劉學婷介紹,為了增加農戶收入,公司以每斤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青稞。“雖然公司為此每年要多花幾百萬元,但以青稞產業發展帶動扶貧工作,這也是企業的責任和初衷。”

今年,德琴陽光莊園已在日喀則市收購了800餘噸青稞。此外,公司還通過提供就業、產業分紅等方式,幫助當地農牧民擺脫貧困。

“我們希望能在這裡把青稞產業做起來,與當地老百姓分享收益,使高品質的青稞產品走出高原,走向其他省份甚至海外市場。”劉學婷說。

江當鄉青稞產業的“蝶變”,是西藏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西藏自治區介紹,2016年以來,西藏累計投入398.9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984個,帶動23.8萬貧困人口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