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康復鍛鍊

病房經常看見這麼一幕,大夫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鍊。腦卒中是主要致殘疾病之一,患者生存質量的高低取決於癱瘓肢體功能恢復的程度。越早進行康復訓練,患者功能恢復越好。腦卒中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肢體殘疾,其中以偏癱較多見。

病情的早期對患者肢體功能應採取綜合康復療法

要在康復專業者的指導和幫助下對病人進行被動運動,防止併發症和“廢用綜合徵”。這包括肩、肘、膝、踝關節的屈曲,伸展及抬舉活動。採用健側臥位,每2小時給患者翻身1次,預防或減輕上肢的肩下沉後縮、肘關節屈曲等異常模式的出現和加重。被動活動每日2~3次。

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康復鍛鍊

病情穩定期只要不妨礙治療就應對患者進行肢體的訓練活動

對偏癱肢體關節做無痛範圍的曲、伸、內旋、外展被動活動,主動輔助活動。還可藉助滾筒、沙磨板等器具進行上肢分離運動及控制能力訓練及下肢的床上橋式運動,並訓練健側肢體。協助患者向健側和患側做翻身訓練,逐步從被動運動過渡到主動運動。

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康復鍛鍊

病情恢復期對患者進行四肢訓練

指導患者做伸腕旋後,拇指與其他指的對掌,手的抓握放鬆和手的精細動作訓練;進行坐位平橫訓練,坐起時,雙上肢前伸,在無靠背而能自行支撐坐穩後,由兩側交替推動患者,保持平衡而不倒下,讓其具有軀體平衡能力;協助患者坐在床邊或椅上,雙腳平放地面,頭頸保持直立,膝蓋稍分開;做頭頸轉動及聳肩運動,再做雙上肢屈曲、交叉抱肩做軀旋轉,再雙手交叉握舉過頭,肘關節伸直,前臂左、右移動,然後患手放在患腿上,掌心向上,以健手慢慢拉直並分開患手手指,再合攏,反覆數次。

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康復鍛鍊

訓練行走時先進行離床站立、踏步、抬腿、側移、邁步練習,邁步時不要硬拉,可用繩子套於患側腳中部,用手協助抬腳起步,同時訓練患者正確使用手仗、步行器、輪摘、支具,以補償患肢的功能,充分訓練健側的代償功能。儘可能改善病人周圍環境,如門檻臺階改成坡道,浴室加扶手等。

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康復鍛鍊

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康復鍛鍊

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康復鍛鍊

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康復鍛鍊

提供正確的、循序漸進的、由簡到難、又初級到高級的運動處方,創造一個良好的恢復和學習環境 ,並主動與病人心理溝通,做好家屬的指導工作,病人家屬主動參與,糾正病人錯誤的運動方式,保證病人在康復訓練器完成訓練內容,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達到生活自理,迴歸社會,這才是康復的目的。

腦病三科

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康復鍛鍊

腦病三科現有6張急救監護病床,每床配齊監護及搶救設備。有無創呼吸機、壓力波治療儀、多參數心電監護儀、輸液泵、注射泵、眼底鏡、腦壓表、心電圖機、除顫儀等先進醫療設備。醫護團隊全是從神經內科遴選出來的精兵強將,醫護人員18人,他們到過上海、北京、山東、石家莊、廣州等國內大醫院接受專業規範化培訓,醫護人員責任心強,專業理論基礎紮實,專科技術操作嫻熟,為業務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硬件設施及人員配備、科室管理保證了科室對神經急危重症救治的順利高效運行,標誌著我院神經內科學科發展及神經急危重症病人救治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近年來,我院神經內科業務技術發展迅速,腦動脈造影、腦梗死急診取栓術、頸動脈狹窄的支架置入術、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動脈瘤栓塞術、血管閉塞的再通術、動靜脈畸形栓塞術等診療技術的開展日趨成熟。

卒中中心

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康復鍛鍊

自我院卒中中心創建工作以來,我院在腦卒中救治方面緊跟時代步伐,以多學科協作模式為基礎,打造了一支由神經內科、重症醫學科、神經外科、急診、影像、檢驗、介入等多學科協作的“腦卒中救治團隊”24小時聯動待命,建立了卒中規範化診療的標準操作流程,不斷加強院前、院內急救的無縫對接,縮短卒中患者入院到檢查、治療的時間。

科室主任介紹

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康復鍛鍊

王素麗 腦病三科主任 副主任醫師

畢業於承德醫學院,曾先後在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唐山工人醫院分別進修學習重症醫學、神經內科。擅長急危重病人及腦血管病等的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