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靠它一年賺了30萬,有人輸到"傾家蕩產",盲盒究竟有啥魔力?

80後炒茅臺,90後炒鞋,00後炒盲盒。


資本運作的方式沒變,卻越來越朝著"坑人"的方向發展了。


6月1日,這個充滿童真的日子裡,知名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瑪特正式提交招股書,擬登陸港交所。創始人王寧持股47.49%,為控股股東。

有人靠它一年賺了30萬,有人輸到

有很多人可能還不瞭解,所謂的玩具盲盒到底是什麼?


其實,盲盒最早源於日本,就是用盒子裡裝著手辦玩具,一般12個為一系列,盒子包裝上沒有標明樣式,只有打開才知道是哪一個。


而上市的泡泡瑪特的盲盒正是採取了這樣的方式,利用購買的隨機性和產品驚喜感,來刺激消費者。


2016年,泡泡瑪特與設計師王信明設計出了Molly系列盲盒。其形象是一個金髮碧眼、愛嘟嘴的小女孩,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小畫家,萌萌的大眼中帶著一絲倔強。

有人靠它一年賺了30萬,有人輸到


不過,一個玩具用紙盒子包住,就能有人願意買單嗎?


答案是——不僅有,而且還有很多。


據泡泡瑪特的招股書顯示,其2017年的總收益從1.58億增加225.4%至2018年的5.1億元,並再增加227.2%至2019年的16.83億元。


淨利潤方面,2017-2019年,泡泡瑪特淨利潤從156.9萬元、漲至18年的9952.1萬元,2019年更是漲到了4.51億元,暴漲280多倍;毛利率也從47.6%,漲到2019的64.8%。

有人靠它一年賺了30萬,有人輸到

利潤非常可觀。


從市面上盲盒的零售單價來看,基本就是59元、69元。但其成本,其實也就不到10元。


但物以稀為貴,由於泡泡瑪特每次都會發布一些隱藏款,盲盒玩家們為了集齊心愛的盒子,就會去逛二手社區或者愛好者交流群,一開始只是為了撿漏。

有人靠它一年賺了30萬,有人輸到

但是,有了需求就有了市場,很多人看到商機,於是隱藏款被哄抬價格,在商家和黃牛的炒作下,升價10多倍再正常不過,炒盲盒就這樣興起。


個別限量版、隱藏版的Molly,成為了部分玩家的投資產品,有閒魚用戶去年光是通過轉讓盲盒就賺了30萬元,盲盒的價值可見一斑。


有人靠它一年賺了30萬,有人輸到


根據閒魚數據顯示。2018年,原價59元到79元不等的Molly娃娃,在閒魚上的交易超過23萬單,均價270元,價格最高的一款漲價39倍。


而對於普通玩家,一個系列盲盒12款,一個盲盒在39-69元之間。想全湊齊,錢包也會不知不覺的被掏空。


數據顯示,僅2018年雙11當天,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就賣出了超過2700萬元的盲盒。2019年雙11,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的銷售額達到8212萬元,同比增長295%,並在天貓玩具大類中排名第一,首次超過了樂高、萬代等國際品牌。


有報道稱,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4個月花了20萬在盲盒潮玩上;還有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費70多萬購買盲盒。


但是,是泡沫總會被戳破,當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作為工業製品的盲盒的收藏價值也不過如此,又或者市場上又出現了其他的替代品,在行業集體高潮過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爛大街,殺雞取卵、涸澤而漁等詞語的出現。


有人靠它一年賺了30萬,有人輸到


如今,退潮已經開始。


2020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去年炒盲盒的人手裡存貨的價格已經開始下跌,如今,泡泡瑪特上市了,風口過去之後,它能否一直維持高速增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