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人生的終極意義是什麼(讀刀鋒)

從今年的3月份開始,一直心心念唸的想看這本書,終於在這個週末的圖書館如願借到。

一開始大概是失望的,毛姆叔叔的最終故事好似不再是動人心絃,我不曉得是當下看書的心境的原因還是故事本身的瑣碎?

讀月亮與六便士是暢快淋漓的,是大呼過癮,是震動和共鳴,直到現在仍然一直想起書中的一些對話或者是觀點。

而刀鋒過於平淡。

前面的一半都是硬撐著看下去,直至後半段,反而叫我沉迷進去,連上下班的地鐵上都不放過,與重要的人會面的空隙都要忍不住翻開來看上幾眼。

他的故事主線並沒有變,只是突然的,有一種東西吸引了我,叫我忍不住一而再的跟身邊的人分享,它好似喚醒了我身上某種嚮往,或者夢想。一種普通意義上的不切實際。或許你也可以稱呼為白日夢。

一切能夠喚醒我這份夢想的,都可以叫我為之瘋狂。

這個吸引了我的東西叫做精神的漂泊,身體的朝聖。而這一切的漂泊和朝聖都是為了追尋真理。世界,宇宙,人,自我等等一切的真理和智慧。

這本書是毛姆在晚年時寫成,這個時候他已走過山山水水,經歷了人生該經歷的幾乎所有的風景。眼界更寬,思維更成熟,也更為理智和寬容。情緒趨於平和,相當於是把他一生的關於對世界和人生的思索賦予了其中。

有人說,作家的作品裡往往藏著真實的自己,因為在現實世界裡不能做的不敢做的沒有機會做的嚮往的事情都可以叫書中的人物替自己去完成,那我不由得就想起毛姆自己說過的,他總覺得現實安穩的生活,普通意義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好似缺少了什麼,他的血液裡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於是他筆下的思特里克蘭德,以及這本書中的萊德都走上了這樣的人生。並最終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只不過前者更為極端,更為性格鮮明。而後者則較為圓潤,更為平和。我想大底是因為創作這本書時毛姆的閱歷和當時的思維有關,在晚年創作的萊德,一開始就是堅定的,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相較於思特里克蘭德而言,他的自我更多一點,他是自主選擇的去探索,而思特里克蘭德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趨勢,非做不可。

萊德有一個很棒的監護人,表面上循規蹈矩的好人鮑利叔叔,在萊德未滿十八歲的時候,幫助他成功逃學越過邊境到加拿大去前線做了一名 飛行員(當時正直一站,我不曉得是否是飛行的原因讓萊德變得與眾不同,因為就我所瞭解的那個時代的人們當中凡是自己獨自飛行的人都更為懂得自己,更為對這個宇宙喝世界有興趣,思考亦更多,譬如小王子的作者聖埃克絮佩裡,以及夜航西飛的作者百瑞兒,)

戰爭把一切生活的假象撕了個粉碎,在這次戰爭中,未成年的萊德見了太多死亡,他開始懷疑創作了這個世界的上帝,那個神一般存在的上帝,那個無所不能的上帝,他開始懷疑這一切。內心有了許多的困惑。得不到解答。

等到戰爭結束,他回到故土時,修養了很長一段時間,無所事事的看書。當身邊所有的人都認為他應該去工作,然後同青梅竹馬結婚,走每個人都應該走的路時,他一直在拒絕,他仍然沒有解開心中的疑惑,他仍然不知道怎樣去解答,但是他知道這樣普通意義上的生活給不了他答案。

他先是去巴黎待了兩年,在這兩年裡,不停的閱讀,一天8-10個小時。不停的汲取,然後去做體力活給大腦以修整的時間,

有一次結交了一位博學智慧的修道士,跟隨他去了修道院,並在修道院裡看書農作,以及求教。但是最終這個信仰仍然沒有能給到他答案,

於是他繼續往下走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停船在印度看風景,遇見了一位羅摩克利希那傳教會的一位師傅,受他指引,來到貝拿勒斯,並且在那裡開始接觸印度教的智慧,後來在印度碾轉過幾個地方,最後跟隨什裡,幹尼沙修行。最終在一座山上求得正道。

我想萊德是幸運的,在那樣年少的時候,就看見生活本質,就對一些東西產生質疑,又在尚年輕的時候得到證悟。

他帶著罪惡的疑問出發,歸來時他已接受罪惡與德行的攜手共存,他說,當你已斷定一件事情是必不可免的時候,你唯一可做的是儘量遷就著去接受它。

這本書之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枯燥無味,是因為毛姆在寫萊德的同時,揉雜了很多反諷的人物。在這本書裡,毛姆極盡反諷之能事。

一生都荒繆可笑的艾略特,聰明勢力且具有左右逢源的能力,靠著自己的鑽營,過上了體面排場的生活,積累了豐厚的財產和顯貴的人脈,但這一切,在他彌留之際都顯得無用,他對這些執著到,在70多歲的高齡,僅因為一場宴會沒有邀請他而號啕大哭。並在臨死前將自己的葬禮安排的體體面面。他自己倒是極滿意的一生,

另一個反諷人物是艾略特的外甥女也就是萊雷的青梅竹馬,其實你不能說她的不對,她只是在她的主流社會里選擇了順勢而為,

他們的人生目標就是過的體面。不輸於周圍的人,甚至可以像更高的階級去邁進。在他們的主流社會里,這是再正確不過的事,但,毛姆認為他們是未開化人群,他們的自我沒有被喚醒,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被這個主流社會的價值觀操控。

正如毛姆在書中說的,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比學會更好的生活還實在呢?毛姆認為人生的終極意義是人格的完善。

萊德最後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再回歸時他變得平和,好像和自己的自我達成了共識。這是我一直追求的,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為平和,更為懂得這個世界,宇宙,以及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