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最大對手不是老子,而是一種玄虛的存在

孔子是我國最為知名的古代思想家,直到今天,我們依舊受到他所創立的儒家文化的深刻影響。雖然孔子的生平事蹟被很多歷史典籍記載的很明確,但還是有很多人對他的一生充滿了想象。關於孔子的傳說一直都是文化界乃至於街頭巷尾最為玄虛的事情。在古代,很多皇帝為表示自己對於知識分子的尊重常常給孔子加上很多神話性質的稱呼,到了今天,我們假如去翻一翻典籍,可以發現孔子的頭銜簡直多到數不清。除去文化的成就,孔子畢竟只是一個普通人,很多的學者對孔子的研究已經毫毛可見,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一聊孔子。

孔子的最大對手不是老子,而是一種玄虛的存在

在很多不瞭解孔子的人眼中,孔子一生都有一個最大的對手,那就是創立了可以與儒家學派相抗衡的道家學派的老子。直到現在很多人還以為老子和孔子一定是劍拔弩張的對立關係。實際上,孔子和老子的時代,各家學派的界限並不如現在這般明晰。至於什麼儒道墨法的分別,也只是後來的學者界定的。在春秋時期,孔子和老子是見過面的,當時的老子以博學著稱,孔子慕名前往問禮。兩人相談甚歡,孔子當即表示,老子這人可以做我的老師。要知道,在當時的社會上,願意把另外一個人作為自己的老師看待,那說明自稱弟子者對其一定是有著學識上的自謙。老子和孔子的關係由此可見並非文人相輕。

孔子的最大對手不是老子,而是一種玄虛的存在

那麼,孔子的一生到底有沒有敵人,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孔子的敵人並非是固定的某個人或者是某個勢力集團。他的敵人是當時禮崩樂壞的局面。春秋時代,周王室實力衰弱,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漸不保。很多的諸侯開始依靠自己的勢力做出一些破壞禮儀的事情。孔子有感於天下崩析的局面,一直把恢復周禮當作自己的追求目標。而在實際上,周禮的存在的確已經脫離了社會實際。孔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春秋之後,相信看到社會問題的人定然不止孔子一人,但是他敢於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一生的奮鬥,這一點是一個聖人與普通人的區別。

孔子的最大對手不是老子,而是一種玄虛的存在

話說回周禮,在奴隸制時代,周禮確有自己的存在基礎。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周禮的限制性越來越明顯。諸侯勢力強大,周王室朝不保夕,周禮自然無法約束諸侯。後世的儒家依然把禮看作是世間萬物運行的法則,這時候的禮儀卻早已不是周禮,而是符合封建社會的封建等級制度了。所以說,孔子的學派畢竟不是孔子本人,他的後世繼承者們也只是把儒家的思想繼承下去了,關於周禮,早已隨著時代的發展成為塵埃。孔子本人單槍匹馬,雖然英雄日落,卻為我們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但就這一點來看,聖人的稱謂名副其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