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後再無南宋,陸秀夫抱小皇帝沉海,卻有國王自稱是其後人

宋朝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積貧積弱,又有北方異族環視,隨時準備南下,滅亡宋朝,吞併整個中國,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岳飛被殺掉之後,南宋很難再掀起反撲的高潮,只能隨著時間一點點衰敗,後來蒙古人滅掉了金朝,再次南下滅宋,南宋苦苦支撐,還是沒有逃過滅亡的命運。

崖山之後再無南宋,陸秀夫抱小皇帝沉海,卻有國王自稱是其後人

蒙元借道南方,直接抄了南宋後路,前後夾擊,南宋的大軍死傷無數,最後被逼到崖山,崖山海戰是南宋最後一場戰役,戰敗之後,望著被碾壓的宋軍,陸秀夫和年幼的小皇帝都陷入了絕望,最後,陸秀夫揹著小皇帝,淡淡的說:"事情已經這樣了,皇上只能以身殉國了。"便帶著小皇帝投海自盡了。

崖山之後再無南宋,陸秀夫抱小皇帝沉海,卻有國王自稱是其後人

除了陸秀夫與南宋小皇帝,眾大臣們也紛紛跳海,一些百姓也是同樣如此。根據史料記載,當時以身殉節的人多達十萬,翰林學士劉鼎孫將自己的家眷驅逐下海,自己也投水,卻被蒙古軍救了上來,一頓毒打,最後他還是找到機會,跳海自殺了。陸秀夫也將自己的家眷趕下了海,但是他的後人卻活了下來,還試圖找到趙氏後人,東山再起。

用一場壯烈的犧牲,送別了宋朝,南宋雖然滅亡了,但是這種精神始終感染著後人。陸秀夫的兒子陸自立在復國無望之後,選擇了蒙古人勢力不強的海外,一直向南飄蕩,最後到了如今的爪哇島。在古代,爪哇國是虛無縹緲的地方,是因為它足夠的遠,遠到一般人都覺得不存在。

崖山之後再無南宋,陸秀夫抱小皇帝沉海,卻有國王自稱是其後人

當時陸自立帶著南宋遺民渡過南海,來到了爪哇島,陸自立被推舉為領袖,帶著他們在島上生存。因為當地的土著十分落後,所以陸自立很快便站穩腳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地盤。為了團結與延續,陸自立在爪哇島北部沿海的順塔立國,名為順塔國,就這樣在島上過上了與世隔絕的生活。也有人勸說陸自立打回去,光復大宋,但是陸自立知道這根本不可能,也就不再提了。

就這樣,一個叫順塔國的小島國出現在世界上,悄無聲息的,他們的首領也不再叫陸自立,而稱自己為陸復宋,以表明自己不忘記使命。時間很快過去,一代代的推移,他們早已經忘記當初的想法,只記得自己是大宋的子民,他們的首領,他們順塔國的國王,是陸秀夫的兒子。

崖山之後再無南宋,陸秀夫抱小皇帝沉海,卻有國王自稱是其後人

後來蒙元政權衰落,明朝取而代之,明成祖朱棣時期,鄭和受命下西洋,經過這個小島國,島上的人才知道,元朝已經滅亡了,如今是明朝的天下了。於是,經過一番商討,他們派遣一隊使者,跟著鄭和的船隊來到了明朝,與大明建交。《明史》有記載:"其國一名莆家龍,又曰下港,曰順塔。"

崖山之後再無南宋,陸秀夫抱小皇帝沉海,卻有國王自稱是其後人

此時的順塔國已經不再是籍籍無名的小國了,靠著海上的位置優勢,開始與各國做生意,商船往來,絡繹不絕,貿易發達,貨物充足。同樣是記在明史上的一句話,可以表明順塔國當時的繁榮:"萬曆時,紅毛番築土庫於大澗東,佛郎機築於大澗西,歲歲互市。中國商旅亦往來不絕。其國有新村,最號饒富。中華及諸番商舶,輻輳其地,寶貨填溢。其村主即廣東人,永樂九年自遣使表貢方物。"

明朝前期,鄭和多次下西洋,順塔國與明朝交流頻繁,後來大明宣佈海禁,但是仍有商船不時到達順塔國,順塔國也會主動派遣使者與明朝溝通。直到明朝末年,海禁嚴厲,明朝無力出海,才逐漸斷了聯繫。繁榮的順塔國躲過了強大的蒙古,卻沒有躲過西方的殖民者,在他們看來這些前來貿易的外國人並不是壞人,只是這次不同。

崖山之後再無南宋,陸秀夫抱小皇帝沉海,卻有國王自稱是其後人

瘋狂的殖民者不再是做生意的好夥伴,反倒開始殖民整個爪哇島,將其變成殖民地,順塔國也未能倖免於難,消失於歷史長河中。南宋的氣節讓人震撼,面對敵人的進攻,寧死不降,值得敬佩,而這些被迫流亡海外的人,同樣不忘故土,始終牢記自己來自哪裡,他們是中華傳承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