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义务教育招生新政策对民办学校的影响

熊丙奇:义务教育招生新政策对民办学校的影响

熊丙奇 博士,系国内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

​本文根据2020年5月23日熊丙奇博士在光明社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第九期“民办教育的‘后浪’”上的发言整理而成,未经作者审阅。


熊丙奇:义务教育招生新政策对民办学校的影响


今年是一个特殊之年,民办学校受到疫情和改革新政的双重影响,对民办学校的办学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当然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


一、公民同招、电脑摇号新政出台背景


1、教育现代目标: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这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目标来的,显然目前义务教育发展态势和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具体表现在家长有比较强烈的择校热,择校热就反映出当前的义务教育并不均衡。


2、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民办择校热带动地区择校热

从义务教育的发展战略来讲,“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实际上是一个基本的战略。也就是说公办保证基本的公共教育,而择校则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前面李海林校长(李海林,系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曾在熊丙奇前发言,内容点击右侧蓝字查阅:民办学校的当务之要是办学定位的调整)讲到,我们要办个性化的民办教育,满足家长的差异化选择,实际上这是很正确的。

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民办教育比例分别为:学前教育47.2%,在幼教阶段是合理的;小学16.8%;初中12.2%。其他发达国家也就在10%左右,因为民办学校主要是满足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虽然民办学校的体量比重并不大,但少数民办学校的择校热带动了整个地方的择校热,有些地方就把择校热归结于民办学校,认为民办学校带动了地方的择校热。


3、民办面谈入学:提前招生+面试入学被质疑“掐尖”

2018年上海市出台新政,率先在小学阶段实现了“公民同招”。但当时民办学校“掐尖”,除了时间上的“掐尖”,即提前招生,还可以面谈考核来挑选生源。新政实施,虽然时间上不能“掐尖”了,但还有面谈考核,还可以挑选生源。因此,觉得只有“公民同招”还不够,所以今年全面实施“公民同招、摇号入学”,这样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招生时间保持一致,同时不能够面谈挑选生源,只能是摇号入学。这两个政策一实施,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招生节奏一样,不再挑选生源,想以此遏制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择校热,以便能够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创造更好的环境。但能不能真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其实现在还很难说。

“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本身没有错,少数优质民办学校的择校热会带来整个地方的择校热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办学校本身还没有办好。因为公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存在办学职能的差距,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存在办学质量的差距,所以实际上是义务教育不均衡,导致了民办学校的择校热。


在治理民办学校的择校热,如果不去解决根本性的问题的话,随后可能出现两个现象:

一是公办学校的择校热。“公民同招、摇号入学”是需要全面的公平,民办学校实施“公民同招、摇号入学”后,遏制了民办学校的招生“掐尖”,有很多家长就会去买公办学校的学区房。这就成了公办学校的招生优势,又是一种不公平。随后我们会发现,如果公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不均衡,就有了公办学校的择校热。

二是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热。如果家门口的学校办不好,有的家长既不能够去买学区房进公办学校,好的公办学校又不能够通过民办学校择校来实现差异化选择。那时候家长就会选择去报培训班,进一步推升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热,最后家长的负担和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减轻。


因此,我觉得“公民同招、摇号入学”,实际上还是一个“治标”的政策,没有“治本”。


熊丙奇:义务教育招生新政策对民办学校的影响

2019年5月,熊博士在中国民办教育西湖论坛关于“民办教育生态的热点、难点与痛点”的交流互动环节上发言。


二、义务教育招生新政对民办学校的影响

新政对民办学校的影响各不相同,大概分三类:


第一类:优质“高端”的民办学校

这类学校往往是当地最好,或处在当地第一方阵的学校,有“掐尖”的优势,它们将面临着“继续优质或变得平庸”的选择或走向。“公民同招、摇号入学”新政实施后,民办学校将面临一大难题:很难招到适合的生源。即便是办高端学校、培养领导力学校、国际学校等个性化的民办学校,如果让家长、学生自己来选,一旦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话,就要摇号入学,那些学校想要的学生就可能摇不中。

有些民办学校想通过抬高门槛、明确对象等招到自己想要的生源。比如最近上海有所民办学校在给家长一封信里就谈到了对家长的要求,有人就质疑这所民办学校违背了有教无类。但这放到民办学校身上似乎没问题,因为民办学校本身是满足差异化的选择,本来就有学费的要求。也有些民办学校提出:是不是要提高学费标准,然后以学费标准作为一个门槛来进行筛选,但受到了地方政府政策的限制,比如学费一两年之内不能涨,同时涨幅只能10%。

因此,如果民办学校继续在生源手段上做文章的话,有可能就会走向平庸。所以,优质高端民办学校的选择思路很重要。


第二类:普通“中等”的民办学校

这类学校在新政之下显得比较尴尬,因为在招生的时候可能没有“掐尖”优势了。实行“公民同招、摇号入学”,最大的制约就是学生报了公办学校之后,如果摇号不中,回来之后只能在学区里面进行统筹。有些家长会觉得你这个学校本来很一般,我家所对应的就近入学的学校也还可以,因此这个时候就放弃去报考这些民办学校。

总体来看,民办学校的报名人数和招生计划人数比例可能是1.4:1或1.5:1。但实际上有很多中等民办学校基本不摇号,报多少人就录取多少人。这些学校相当于是报名人数少于招生计划人数,失去了招生优势,同时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新的举措,那就可能会面临着退出。那就变成是消亡,也会影响到整个民办学校的体量。


第三类:薄弱“低端”的民办学校

在现实的民办教育生态之中,除了大家关注的优质高端民办学校之外,还有很多民办学校是满足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这些学校因为没有“掐尖”,应该不会受新政的影响,但可能会受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的影响。


那么,在新政背景之下的民办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功能,我觉得主要有几点:

第一,从补充义务教育资源到多元化办学。以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不够,发展民办学校来补充,所以民办学校更多的是补充义务教育资源。但随着我国实现了各个阶段教育的普及,民办学校最大的功能就从补充义务教育转到多元办学,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新的定位。

第二,满足受教育者差异化选择。以前民办学校更多的是优质的学校,与公办学校是一种竞争的关系。而现在民办学校是一种满足受教育者差异化选择的关系。不管义务教育怎么发展,都有一定体量的民办教育,因为公办学校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而民办学校则可以满足受教育者差异化的选择。

第三,促进公办学校竞争。民办学校提供了不同的办学模式,所以可以促进公办学校之间的办学竞争。这个竞争指的是办学质量上的竞争,而不是优质生源上的竞争。

第四,民办学校从“办学属性”到“办学模式”。实行义务教育新政之后,民办学校可能会从一种办学属性变成一种办学模式。前面王国平督学(王国平总督学,系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曾在熊丙奇前发言,内容点击右侧蓝字查阅:民办学前教育的三天——昨天、今天、明天)就提到,今后一些民办幼儿园或者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性质区分不是那么明确。比如一所学校是政府举办的,但委托社会机构组织来进行具体办学。实际上这所学校的属性是公办的,但办学模式是民办的。


这种多元的办学模式,满足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促进不同办学模式的竞争,由此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是义务教育新政实施之后,对民办教育民办学校产生的影响。


熊丙奇:义务教育招生新政策对民办学校的影响

2018年5月,熊丙奇博士在中国民办教育西湖论坛上分享《新时期高考综合改革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三、民办学校如何应对新政

在新政背景下,民办学校该如何去应对?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招好学生到教好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从社会舆论来看,很多人认为之前民办学校之所以办得好,是因为可以提前招生、挑选生源,有生源的优势,而不是因为教的好,这是不利于民办学校形象的。在公民同招、摇号入学,不“掐尖”挑选生源的情况下,民办学校如果能够把学生教好,这就具有一种优势了,就是说通过教育教学质量来树立的地位、赢得公众的信任,体现出了民办学校的价值。因此,首先要考虑怎么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教学的模式,把新政之下招来的学生教好。


第二,从单一模式办学到多元模式办学,体现民办教育真正的价值

之前一直说民办学校是满足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但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其实还是一样的办学模式。有句话叫“千校一面”,为什么这样说?实际上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教育管理体制问题,二是教育评价体系问题。因此,相对来说所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都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学校的办学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时候,民办学校分数更高些、升学优势更能凸显。实行新政之后,所有民办学校应该探索个性化的办学模式,把单一模式办学变成多元模式办学,这样就会丰富受教育者的选择,这也是民办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价值。


第三,落实办学自主权,纳入义务教育生均拨款,个性化多元办学

而实行多元模式办学,我觉得有三个方面要注意:

第一,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这不仅仅是针对公办学校自主权,还包括民办学校的自主权。以前我们会讲民办学校相对于公办学校有自主权,但如果进一步去深究的话,会发现民办学校的自主权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要全方位的落实学校的自主权,这样的话学校能够自主办学,真正去探索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第二,实行公民同招新政之后,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民办小学、民办初中)是非营利的,应该纳入生均拨款体系。国民同招、摇号入学之后,实际上民办学校也在履行义务教育的职责进行义务教育,所以,我认为也要对民办学校学生进行生均拨款。最近在两会上有提出“要推进教育公平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其实公平的理念要转变,就是不管是民办学校学生还是公办学校学生,都应享有国家教育资源获得生均拨款。

第三,支持民办学校进行个性化办学模式探索,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作出贡献。在新政背景下,民办学校有很大空间进行多元化的个性化模式探索。就像今天晚上的线上论坛,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各个学校的校长进行相互交流、探索出各种创新的办学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