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主動基金標準之「最大回撤」

最大回撤率是用來描述投資者可能面臨的最大跌幅。這是一個歷史指標,通過衡量基金的淨值將風險進行量化,也是體現基金經理對於風險和趨勢的把握控制能力。


通常來說,最大回撤率和風險成正比,最大回撤率越大,風險越高;最大回撤率越小,風險越低。


回撤50%,就需要漲100%才能回本。而且不論回撤多少,要回到原來的山坡,需要花費更多的力氣。


所以回撤控制就非常重要,如果最大回撤一直控制在低水平,那麼最明顯的兩個好處是:不會大幅喪失之前的盈利,以及可以較快地重新回到原來的最高點。

但在選擇基金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最大回撤的‘最小化’。我們投資,最理想的狀態是:市場上漲我們參與了,市場下跌我們迴避了,但是能夠時刻對市場做出精準預判的幾乎不存在,從每年排名靠前的基金來看,幾乎沒有基金經理給出“回撤小,回報大”的操作。


也就是說,想要最大回撤率低,又想追求收益回報,幾乎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最大回撤率越低,操作越保守,回報也往往越低。


基金的最大回撤率受到所經歷的市場行情、基金經理投資理念等多方面影響,沒有一直穩定的市場,因此影響最大回撤率高低的更主要的原因則是基金經理的敏銳判斷和倉位控制。


特別是在市場出現極端情況時,如果其最大回撤明顯低於市場平均水平或業績比較基準,說明它風險控制到位,一定程度上規避了一些風險,這是相當考驗基金經理管理能力的。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新成立的基金是沒經過熊市考驗的,最大回撤可能會比較低,所以我們選基金的時候也要注意參考同期數據。


對於進取的投資者,回撤併不可怕,重要的是回撤後淨值是否能起死回生。當投資者聽到最大回撤率為49%時,幾乎噓聲一片,而當把收益曲線做成圖形時,面對10倍增長,期間49%的回撤率就不再是問題。

提示:文章內容僅為作者投資筆記,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