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鬱亮再發話:大而不倒,各顯神通

萬科鬱亮再發話:大而不倒,各顯神通

來源:非凡油條


鬱亮又發話了


9月25日,萬科的南方區域媒體交流會上,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把中國房地產行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2年之前的土地紅利階段,誰有關係拿到地誰就賺到錢了;2002年之後,進入第二個階段即金融紅利階段,誰能更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就能買更多地回來;“三道紅線”開始,金融紅利時代畫上句號,進入管理紅利時代


進入管理紅利時代後,鬱亮認為,房企要想活下去就要有好產品、好服務。


這也不是鬱亮第一次對國內房地產業發展高談闊論了。作為業內舉足輕重的人物,他這些年可沒少發話。


比如我們之前在《房地產的好日子要完了?》裡提到過,鬱亮在2014年就表達過,房地產行業過去“膽大為王”,人人皆可賺錢且越膽大越賺錢的時代結束了,進入了“白銀時代”,不像以前那麼容易賺錢,但認真做還是可以賺錢的。


萬科在之後幾年也是這麼做的,拿地和開發新項目都相對謹慎些。


萬科鬱亮再發話:大而不倒,各顯神通


可是2014年底,一輪新的房價上漲從深圳開始,在2年多時間裡蔓延到全國。


萬科由於開發較為謹慎,又趕上了和寶能的控制權之爭,這輪房價上漲勢頭裡不是大贏家。而大贏家是在這輪房價上漲中敢於拿地,敢於開發的恆大等激進發展的房企,以至於後來恆大的銷售額都超過了萬科。


在上輪房價上漲之後,房地產調控政策就層層加碼,市場也就逐漸冷淡下來。


直到今年初,深圳房價又有抬頭的傾向,政策迅速加碼,想要摁住任何掀起又一輪房價上漲的可能。這一次可是直接對房企開刀了,設置了“三條紅線”,即:


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

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

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


限期整改後還越過三條紅線的,不得融資。


中國人民銀行還開了個座談會,邀請了12家業內知名房企,根據其“越線”程度,從嚴重到安全劃了“紅”、“橙”、“黃”、“綠”四檔。據說擴張較為謹慎的萬科被劃在了較為安全的“黃”檔,高速擴張的恆大則被劃到了較為危險的“紅”檔。


後來網上就爆出了恆大財務危機的傳言,搞得恆大緊急闢謠。


所以這次,鬱亮又一次強調了幾年前的謹慎態度。


不過上次鬱亮一說話,沒多久一輪新的房價上漲到來,鬱亮的“白銀時代”說法就站不住腳了。這次他又忍不住發言,還專門說明年開始“三道紅線”政策會全面實施,結果一天之後,就爆出要求試點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負債目標的消息,情況沒有他說的那麼急迫。當然,實施“三條紅線”還是得從2021年開始。


鬱亮9月25日還被問及如何看待恆大的事情,他表示“特別不希望行業出現惡性事件”。


恆大也很快就化險為夷,幾天後就與持有恆大地產總額863億人民幣的戰略投資者簽訂補充協議,暫時化解了危機。


既然“三條紅線”來的不是那麼急,那麼鬱亮所說的“所有的開發商再次來到了同一起跑線,原來所有的優勢、做法可能都不成立了,可以說是全部歸零”也就沒有那麼急才會實現。


那些年裡萬科激進的競爭對手們,還是有時間緩過來喘口氣,活到下一個時代裡的。


快速擴張


萬科董事會主席發話說房地產市場要小心謹慎,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09年,這個位置上的人還是王石,他就稱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產生泡沫,並且這個泡沫終將破裂,萬科為此已經提前準備。


這個“提前準備”,一方面是提醒自己公司要謹慎,不要過度擴張;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如果其他房地產公司撐不住了,萬科可以收購它們的優質資產。


萬科鬱亮再發話:大而不倒,各顯神通


王石在業內混跡多年,也曾遇到過突然崛起的新秀的挑戰。


2003年,創立順馳的孫宏斌當著王石的面說:


“一個城市應該能支撐一個50億元到80億元銷售額的地產公司。順馳今年銷售額要達到40億元,我們的中長期戰略是要做全國第一。也就是要超過在座諸位,包括王總。”


王石提醒他:


“你不可能這麼快超過萬科,是不是要注意控制風險?”


孫宏斌回應道:


“王總,我們可能超不過,但是你總得讓我們有個理想吧。”


當年信息資訊傳播還不夠快,孫宏斌卻想出這種辦法和萬科捆綁營銷,也真是有一手絕活。


但孫宏斌可不止會營銷,在樓盤運營方面也頗有一手。


在他領導下,順馳的樓盤做到六個月內開盤,大大加快了資金流轉。除此之外,順馳拿地也快,為此不惜提高拿地報價,但是儘量要求分期付款以減少現金流佔用,開發時儘量利用合作伙伴的錢,迅速開盤銷售迅速回款。


順馳這樣做,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資金。假設同樣有10億元資金,順馳每六個月週轉一次,等於一年利用了20億資金;其他公司每兩年週轉一次,等於一年利用了5億資金;最後順馳銷售的樓盤數是其他公司的四倍。


以上是一個粗略的模型,但是也能看出順馳這樣高資金週轉的擴張有多可怕。2003年,順馳的銷售額達到了45億元,真的超過了40億元,而當年萬科的銷售額為63億元。看上去順馳確實有資格和萬科掰掰腕子了。


但是順馳這樣做,有很大的風險,那就是現金流緊繃。一旦出現意外,現金流斷了,順馳有可能撐不住。


2004年,出臺了不少調控房地產的措施,順馳高週轉的這套就有些吃不消了。


同年,順馳的房子被曝出有質量問題,收到了業主的投訴。


種種壓力下,2006年,順馳的現金流撐不住了,孫宏斌將其控制權拱手相讓,在融創重新開始。


順馳的突然崛起和衰落,暴露出了快速擴張的兩個潛在問題,現金流緊繃樓盤質量隱患。別看擴張期速度夠快,如果問題突然爆發,衰落也會很快。


但是之前20年裡,絕大部分時間是金融紅利階段,誰能更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就能拿更多地回來,只要金融紅利不消失,這一套就能玩下去,像恆大就是在上一輪房價上漲中大量拿地,銷售額超過了萬科。



內卷遊戲


既然快速擴張有風險,為什麼後來很多房企還是採取這種策略呢?


吳曉波在《大敗局2》裡描寫了孫宏斌的性格,提到他曾經說過:


“我的性格是偏執狂。我們企業的性格就是:不管別人說什麼,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不管你是大腕還是普通百姓,我們都要堅定地走下去,因為我們知道目標,清楚自己要到哪裡去。”


但是,其他企業也這麼做,顯然不是領導人性格這一個原因能夠解釋的。


還有一大原因,得回到“金融紅利”上去。


比如2018年,在一輪房價上漲後,調控也嚴格了起來。房企能夠利用的資金有限了,就只能依靠高週轉加快資金利用效率,把手頭的每一分錢掰成兩份花。


而之前快速擴張的企業,則早已做大,這一套已經是他們成功的源頭。業內很多房企當年都以高週轉而聞名,那幾年的業績也相當好,如恆大、碧桂園和孫宏斌重新開始的融創。


別人高週轉了,銷售額上來了,排名到了前面去,後面的企業不光是有樣學樣,不這麼學的還容易受到限制,比如“金融紅利”被別人搶走。2018年就有人抱怨過:


“現在的房企重視排名,主要是因為只有排名靠前,才更容易融資。如果不在房企前50名內,銀行可能都不會放貸款,這或許也是房企想通過高週轉使自身規模更大的因素之一。”


於是房地產業成了一個內卷的行業,你只能捲到前50名裡才會有發展。


高週轉才能節省資金髮展,發展了才能拿到更多資金,有了更多資金還要繼續高速發展以保持排在前50名之內,排到前50名內就可以有更多資金高速發展。


於是國內很多房企變成了沒有腳的鳥,只能一直飛,停下來就不能繼續發展了。


但是快速擴張的兩個潛在問題,樓盤質量隱患和現金流緊繃,也逐漸暴露了出來。


2018年,碧桂園多個工地出現事故,造成多人死亡。總裁莫斌在發佈會上鞠躬道歉,稱對近期多起工地事故,碧桂園管理不到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那年綠城管理董事長都吐槽房地產行業:


“一直勸我的同事們在這兩年不要買房,很多同事想不明白,覺得會錯過很多個可能增值的機會。但我想說的是,這兩年買到的房子可能是最差的。”


至於現金流緊繃,看看各家房企的高額負債就知道了。2019年,132家A股上市房企負債總額約9.5萬億元,在淨負債率指標方面,更是多達36家房企淨負債率超100%。


高負債玩脫了的還是泰禾,為了高速擴張,一直保持著極高的負債率,2017年淨負債率達到驚人的473.38%。不過泰禾那些年的擴張也確實快,2012年公司營業收入僅25.1億元,到2018年營業收入已經達到295.5億元。


萬科鬱亮再發話:大而不倒,各顯神通


但是泰禾還不是典型的高週轉,因為泰禾擴張雖快,但高端別墅是其代表產品,這樣的高價產品本來就不可能高速銷售,也就談不上高週轉,泰禾的現金流也就比其他高週轉房企更緊。最近,泰禾集團又公告,稱“H7泰禾02”這筆債券將無法按期兌付本息,該筆債券規模為30億元,截至本息應兌付金額17.18億元。而此前泰禾已有6筆債券違約了。


今年先是受疫情影響,房地產調控又繼續加碼,問題集中爆發也就不奇怪了。


八仙過海


泰禾出現債務危機,給了萬科收購的機會。


泰禾雖然負債很重,但怎麼說也是排名前30的房企,而且其高端別墅產品確實也是不錯的資產。萬科這些年謹慎歸謹慎,也是等著機會玩收購。


當然萬科仍舊很謹慎,即使投資泰禾,也要求泰禾制定債務重組方案並與債權人達成一致,並制定了2020年9月30日的最後期限。


如今期限已過,債務重組方案還未達成一致,但萬科也沒單方面終止協議,泰禾或許還有救。


至於萬科,這麼多年一直謹慎,那也是因為它有謹慎的底氣。


要知道,萬科控制權之爭,萬科可以引入深圳地鐵,第二大股東華潤可以把其所有萬科股份轉讓給深圳地鐵,而半路殺出的恆大也虧損70億元把萬科的股份轉讓給深圳地鐵,讓深圳地鐵超過寶能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而寶能那邊,姚振華在保監會開出“禁入保險業10年”的頂格處罰後卸任。


萬科可不是誰能輕易動得了的。


在“三道紅線”出臺之後,根據其“越線”程度,從嚴重到安全劃了“紅”、“橙”、“黃”、“綠”四檔。據估計,位於“綠”檔的多為央企系房地產公司,包括保利發展、中海地產、華潤置地、華僑城。萬科則位於“黃”檔,準備收購其他企業。之前高週轉的代表,如融創和恆大,則處於“紅”檔了。


這就像《西遊記》裡描述的那樣,天上的神仙本來就可以吃蟠桃,長生不老,沒必要去搶唐僧肉;下面的妖精想長生不老,就只能費勁心思去抓唐僧;三條紅線這孫猴子一來,還帶來了天上的各種神仙,那些有後臺的就被神仙接走了,差一點的緊緊抱住神仙大腿,再差一點的,就被其他妖精或者神仙分而食之了,最沒背景的就死在了棒下。


萬科鬱亮再發話:大而不倒,各顯神通


恆大事件剛出來的時候,我就想,恆大的體量早已大而不能倒。許老闆又是個會做人的,當年缺錢能去香港陪鄭裕彤鋤大地拿到投資,後來深圳地鐵想控股萬科就寧願賠上70億也轉讓股權,精著呢。哪怕虧空再多,恆大也有不少資產,即使關係動用不上,賣資產也能回血。恆大想倒,難著呢。


最後救了恆大的還是廣泛的關係。戰略投資者還是簽訂了補充協議,上千個小目標都不成問題了


儘管推後了,在“三條紅線”下,各大房企還是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負債目標。那就只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努力降槓桿了。


有個著名房地產公眾號在寫某家知名房企降槓桿的時候,最後寫道,從房企身上降下的槓桿,又會加到哪裡去呢?


這是個好問題,而這個問題顯然也適用於今天這篇文章。你們說,到底誰最後加上了槓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