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交聯合影投指南」04 一文看盡30年中國影史

在影交聯合【影視行業那些事兒】的第三期,我們詳細分解了中國影史的三個發展分期。顯而易見,中國電影在第三個產業時期,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了正軌化的發展,這一段時期內也是幾經波折,細分下來可以再劃分為以下四個時期:

「影交聯合影投指南」04 一文看盡30年中國影史

從以上分期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當代電影的發展集中在第四個時期,也是就1984年之後。這個劃分是以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一個和八個》為標誌的。

「影交聯合影投指南」04 一文看盡30年中國影史

當代中國的經典電影也都出自這一時期,今天,影交聯合就為你詳述一下中國電影的崛起之路。

80年代:第五代導演崛起

1984年張軍釗執導電影《一個和八個》,是中國第五代導演們的開山之作,也是中國電影騰飛的起點。

「影交聯合影投指南」04 一文看盡30年中國影史

▲圖為第五代導演

1985年,由陳凱歌執導、張藝謀攝影的電影《黃土地》標誌著第五代導演的正式崛起。

1988年,張藝謀《紅高粱》獲得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前身)最佳影片金熊獎,這是我國第一部在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最高獎的作品。

「影交聯合影投指南」04 一文看盡30年中國影史

自此,在第五代導演的帶領下,中國電影迅速發展。

這一時期的經典電影:《黃土地》、《似水流年》、《芙蓉鎮》、《英雄本色》、《紅高粱》、《胭脂扣》等。

90年代:中國影史上的輝煌時代

回溯這一時期,你會發現,中國電影在國際範圍內屢獲大獎,中國多位演員也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

「影交聯合影投指南」04 一文看盡30年中國影史

這一時期的經典電影:《菊豆》、《阿飛正傳》、《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重慶森林》、《飲食男女》、《陽光燦爛的日子》、《東邪西毒》、《活著》、《我的父親母親》......

「影交聯合影投指南」04 一文看盡30年中國影史

這是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人在國際影壇大放光彩的時期,短短五、六年間多部作品和多位影人獲得國際大獎,且有五部電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喜宴》和《飲食男女》)在這一時期先後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然而,由於年代以及中國電影發展進程不足的限制,這一時間的電影以藝術成就為主,電影票房不足。

21世紀初:商業大片時代開啟

2002,張藝謀《英雄》上映,締造了國產電影的全球票房神話,內地票房高達2.5億元人民幣(佔全年總票房四分之一),同時在北美、日本、韓國等地也票房登頂,全球票房共計1.77億美元。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

「影交聯合影投指南」04 一文看盡30年中國影史

《英雄》的公映拉開了中國商業大片的帷幕,被認為是中國電影“大片時代”的里程碑,對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然而《英雄》也是備受爭議的一個影片,很多人認為其場面宏大,但內容空洞。在此之後,也的確形成了這樣的負面效應,直至2016年《長城》上映票房撲街,被認為是張藝謀一手開啟的“商業大片”時代的終結。

2010年至今:票房年代到來

2013年,中國第一部票房過10億的電影《泰囧》到來,開啟了中國電影的票房時代。下圖是中國內地華語電影票房前十。

「影交聯合影投指南」04 一文看盡30年中國影史

這一時期為了追求高票房,中國電影走了一些“啟用流量明星”的彎路,但是在2015年政策導向“以人民為中心”以來,國產影片創作水平不斷提高,類型品種愈加豐富。

直至2018年,以《我不是藥神》、《無雙》、《無名之輩》等優秀電影為代表,中國電影真正實現了“叫好又叫座”,票房口碑雙豐收。2019開年《流浪地球》46.5億收官讓這一趨勢更為堅實。

「影交聯合影投指南」04 一文看盡30年中國影史

縱觀中國影史30年,從起步、藝術輝煌、商業大片直到現在,中國電影終於達到了票房內容正相關的時代,也迎來了影視行業資本與好電影統一的時期。影視人們,行動起來,為中國影視發展貢獻力量,也在風口紅利期再贏一桶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