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讓黨旗在扶貧工作中高高飄揚》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千年夢想照進現實,根本在於我們黨從初心使命出發,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一條逐夢圓夢之路。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推出特別策劃的“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品童言話小康、親歷者憶小康,聽科技扶貧事,頌咬定青山人,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


《讓黨旗在扶貧工作中高高飄揚》

熊和生

19.【扶貧故事】《讓黨旗在扶貧工作中高高飄揚》.mp39:27

來自科協身邊事


從二道巖村的山頂遠遠望去,院壩村清晰可見,那是中國科學院離退休幹部工作局選派的扶貧幹部田通擔任第一書記的地方——貴州省六盤水市院壩村。


【扶貧故事】《讓黨旗在扶貧工作中高高飄揚》


經過短暫寒暄,田通同志介紹了他和前任兩個同志的工作情況:2015年9月,中科院首先派出了33歲的李章偉同志到院壩村擔任第一書記,第二任書記是韓力同志,田通是中科院派駐在這裡的第三任書記,他們前後經歷了5年時間。中科院三任駐村第一書記都是八零後,這幾位年輕的共產黨員沒有辜負組織的信任,帶領院壩村的貧困群眾展開脫貧工作。

五年前的九月,33歲的李章偉受中國科學院選派離開北京,赴院壩村擔任第一書記。當地的村幹部回憶起他第一次走訪入戶時,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讓大家摸不著頭腦的情景。“蹩腳的土話成笑點,學吃辣椒辣得流眼淚”,對初來乍到的李章偉,這是大家當時最深刻的印象。但即便如此,李章偉卻始終堅信——只有從自身改變,堅持融入鄉村、接上“地氣”,老百姓才不當你是外人。

一字一句學方言,一頓一頓試吃辣椒,遠道而來的第一書記用真蹲、實駐改變著自己,也融入了群眾,更讓院壩村迎來“蝶變”重生的新轉機——打通2.8公里通組路;發展1000餘畝茶葉基地,建成標準化茶葉加工廠,形成完整茶產業鏈;擴寬群眾增收門路,65戶282名群眾順利脫貧……樁樁件件,足見真情真心。去過院壩村村委會的人都知道,李章偉的辦公室裡有塊大牌子,上面印著黨旗,並用紅色字體寫著“入黨誓詞”。自從李章偉來到院壩村,村委會就多了一塊黨員活動陣地,村委會三層的小樓裡,有了黨員活動室、遠程教育基地和科普站,定期開展各類黨員活動和涉農培訓,將黨建思想工作與扶貧工作緊密聯繫起來。

一年時間倏忽閃過,2016年9月,駐村扶貧的“接力棒”傳到了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韓力手上,這是一名將扶貧論文書寫在烏蒙大地上的科研工作者。從2016到2018年,兩年駐村幫扶,韓力記不清自己記了多少個民情日記本,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句,是村民真切的訴求、是鄉村治理的建議、是落地有聲的實事、是發自內心的感觸。立足院壩村,發展院壩村;跳出院壩村,發展院壩村。秉承這一工作理念,韓力發展食用菌,註冊“涼都玫瑰”品牌商標,帶領鄉親舉辦鄉村玫瑰節,一步一行,步伐穩健。“量的增長要抓,質的提升也不能放鬆。”2017年,韓力動員群眾種植2000畝小黃姜,並按照市場價簽訂回收協議。2018年,他藉助中科院地化所“小黃姜深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科研項目在村裡建起30畝小黃姜示範種植基地。完成一屆扶貧任務後,韓力帶著老百姓的滿心點贊和科研探索回到了北京。


【扶貧故事】《讓黨旗在扶貧工作中高高飄揚》

▲田通檢查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引進的扶貧項目菌菇生長情況


中科院派駐的第三任駐村第一書記田通是2018年9月上任的,關鍵時刻,重任在肩。如何團結帶領院壩村如期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這個北京人看得清楚、想得明白,因為那塊寫著入黨誓詞的大牌子就懸掛在辦公室,每天都能看到。“強支部、聚民心、重基礎、優產業”,作為院壩村第一書記,田通清楚自己作為第一責任人履行抓黨建工作的職責,帶頭執行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抓好村“兩委”班子建設,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推動各項工作開展。院壩村黨委為全村黨員家庭製作並懸掛“共產黨員戶”銘牌,讓黨員樹形象、亮身份、做表率,要把組織優勢充分轉化為脫貧攻堅的優勢。一邊守護好前任第一書記科技扶貧的成果,一邊創新思路擴展群眾增收渠道,一邊著力建強基層黨建堡壘,以初心贏民心。“三管齊下”是田通的選擇。田通帶領院壩村成立“三段式”決戰脫貧攻堅小分隊,嚴格按各級相關要求補齊“兩不愁、三保障”及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短板弱項。村容美了,村民富了。


【扶貧故事】《讓黨旗在扶貧工作中高高飄揚》

▲田通給田壩村黨員上黨課


三屆第一書記用五年時間接力傳遞的扶貧情懷,化作現實景觀在院壩村鋪展開來。眼下,村裡產業管護一刻不停,村組路上人來人往,塘上小學的科學書屋裡孩童讀書興致正濃……

“科技,引領未來。”前方有人,後方更有力。三個北京人,情繫一個村,他們是中國科學院定點幫扶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做深做實科技扶貧文章的生動縮影。


(注:部分素材參考中國科學報相關報道)


【扶貧故事】《讓黨旗在扶貧工作中高高飄揚》

【作者】:熊和生 中國科學報社原駐貴州記者站記者 。在中科院貴州水城縣扶貧點調研與二道巖村第一書記趙貴山,田埧村第一書記田通合影。左二田通,左三趙貴山。左一為作者。


【扶貧故事】《讓黨旗在扶貧工作中高高飄揚》

【朗誦者】:韓博 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