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愚公志,今有中國人。只為雄心在,敢換日月天

包蘭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於1958年通車運營。毗鄰庫布齊沙漠、毛烏素沙地和烏蘭布和沙漠。

古有愚公志,今有中國人。只為雄心在,敢換日月天

包蘭線沙坡頭

古有愚公志,今有中國人。只為雄心在,敢換日月天


全長990公里,全線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全線沙害嚴重地段超85%,當地全年降雨量只有180毫米,蒸發量卻超過3000毫米。

上世紀五十年代,包蘭線修建的時候,蘇聯專家說過,這條鐵路線“活”不過30年就被風沙埋了。

古有愚公志,今有中國人。只為雄心在,敢換日月天

1989年的包蘭線

包蘭線剛開通運營時,平均每年發生沙害斷道300餘次。為了確保鐵路運輸安全暢通,呼和浩特局集團公司烏海工務段的鐵路人紮根沙漠,一鍬一鍬把包蘭線從漫漫黃沙中鏟了出來。

但人工清沙工作量大、效率低,治標不治本。為保證鐵路安全暢通,承擔治沙工程的蘭州鐵路局中衛固沙林場的科技人員和工人,在中國科學院沙漠研究所沙坡頭治沙站科研人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火車穿越的50公里鐵路沿線展開了規模浩大的治沙工程。經過反覆試驗,科技人員摸索出“麥草方格沙障”,即在流沙表面用麥草、稻草紮成1米×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風吹起,達到阻沙、固沙的目的,並在草方格上栽種沙蒿、花棒、籽蒿、檸條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旱生植物帶,營造擋沙樹林。

古有愚公志,今有中國人。只為雄心在,敢換日月天


古有愚公志,今有中國人。只為雄心在,敢換日月天


隨著科技水平不斷進步,工程治沙逐漸轉變為綜合治沙。烏海工務段與當地林業局溝通,採用直升機播種和人工種植相結合的方式,在荒漠中種植適宜生長的植株,並使用滴灌技術進行澆灌。

古有愚公志,今有中國人。只為雄心在,敢換日月天


古有愚公志,今有中國人。只為雄心在,敢換日月天


古有愚公志,今有中國人。只為雄心在,敢換日月天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包蘭線“披上綠色鎧甲”,沙埋鋼軌擋停列車現象徹底消失。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依傍著奔騰不息的黃河,身披綠色“衣裳”,車越跑越快,越跑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