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相信老一輩都還記得,當年在全國美展是否入展還備受爭議的中國畫——《銀線橫空譜新歌》,而周總理看後,瞬間被打動,一錘定音,大讚好畫,“應該讓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都欣賞”。一幅名畫,橫空出世。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銀線橫空譜新歌

68.5×137.5cm 設色紙本

款識:銀線橫空譜新歌。黃純堯作。

鈐印:純堯(朱文)

(瀞園藏品)


(橫屏看大圖)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1973年全國美展時,一幅極具詩情畫意的秀美太湖山水畫,橫空而出五根高壓電線,評審們一會兒決定入選,一會又要拿下來,就因為這“五根線”,說好的人,極欣賞這五根線的構圖,視覺衝擊力強烈震撼,同時又刻畫出了一個時代的建設進程;說不好的人,對這五根線入圖感覺很不習慣,“中國畫從來沒有這麼畫的”。幾經波折,正犯難時,周總理來視察工作,當聽說有一幅作品構圖“怪”,入選爭議很大時,便要看個究竟,當這幅《銀線橫空譜新歌》呈現在周總理面前時,只見他濃眉一挑,喜悅至極,高聲稱讚:“好,好,這幅畫好!你們看,畫面突破了中國山水畫的陳規,推陳出新麼,又表現了社會主義的新景象。同志們,我個人意見,這幅畫,要展出……”“這幅畫應該讓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都欣賞,從中受到鼓舞。而且,要請作者再畫一批這幅畫,讓我國駐外國大使館都掛上這幅畫。”

此事《四川百科全書》《金陵晚報》等均有詳細記載和報道。

能瞬間打動周總理的書畫作品,絕對有其“奧妙”所在。周總理不僅是從政治角度看一幅畫,更是懂得中國畫“奧妙”的藝術內涵。《銀線橫空譜新歌》的創作者黃純堯,打破了中國畫的陳規,想人所不敢想,以秀美太湖為背景,卻以“高壓線”作主題,“五根線”劃破寂靜的長空,橫跨秀美的太湖,巧妙運用焦點透視和色彩配置,與秀美太湖渾然一體,畫面極具強烈震撼的視覺衝擊力,整體又生動和諧、溫暖感人。

有了周總理一錘定音,《銀線橫空譜新歌》在全國美展的突出位置展出,非常引人注目。根據周總理指示,這幅畫的創作者黃純堯先生,從1973年到1977年,一共為中國駐外使館畫了二十多幅《銀線橫空譜新歌》。

其中,中國駐英大使館那幅後來被倫敦大英博物館收藏。周總理一錘定音這幅,現由瀞園收藏,成為瀞園珍貴的藏品之一。

黃純堯先生的繪畫,如他的詩:“遊山不用攜名酒,雲掩峰巒也醉人”,意境幽遠、耐人尋味,請慢慢欣賞。

01

惠 山 寫 生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1960年作 30×38.5cm

設色紙本 鏡片

款識:純堯一九六〇年寫生。

鈐印:純堯(白文)

著錄:《黃純堯山水畫作品精選》第11頁,

天津楊柳青畫社。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清人程正揆作《臥遊圖》五百卷已謂“前無古人”,黃純堯所畫山峽,卻過千數,真可謂鍥而不捨了,這就是他創作山水畫的“源頭活水”。

他畫的雲和水特別精彩。這些都是“有常理而無常形”的。他畫雲:形態自然,或卷或舒,有高有低,厚薄有致,飄展若動。所畫水,有的平流如鏡,倒影翩躚;有的爭發如箭,有的浪濤滾滾,勢如鼎沸,都很生動。

他畫樹畫竹也有自己的特點,往往先用破筆點出樹葉氣勢,而後相機順勢安插枝幹。近看未必似竹,遠看則蒼翠搖曳,又無一非竹。《清溪竹海》即用此法,已經較多地含有“以意為之”的趣味了。

——謝稚柳 劉道廣

02

寬 如 大 海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1999年作 40.5×56cm

設色紙本 鏡片

款識:寬如大海軟如綿,起伏卷舒瞬息間。

莫道浮沉皆是氣,心胸廣闊納群山。

中老弟雅賞,黃純堯己卯正月初一開筆。

鈐印:純堯(白文)

他創造的“一筆皴”山石法,既對傳統之勾、皴、染、點習慣程序進行了整合,又對傳統筆與墨互不相同的語言要素進行了統攝,使之結合成為一個嶄新的語言形式系統。

他觀察出巫峽至少有九種岩石的紋理結構,並根據形質名之謂“朽木皴”,“破網皴”, “ 搓衣板皴",“夔門水腳皴”等等,並將這種體認運用於創作實踐。

根據三峽水的變化特點,他總結出著名的畫急流七字訣:幹、淡、岔、變、虛、提、染。他還總結出三峽各不相同的審美特點——瞿塘雄峻看高山,巫峽幽秀看雲煙,西陵礁多看險灘。如此精湛的語言,絕非一般淺學之士可以獲得。

——田旭中(書畫家、作家、藝術理論家)

03

赤 甲 巍 巍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33×45cm 設色紙本 鏡片

款識:赤甲巍巍高入雲。

鈐印:純堯(白文)

著錄:《黃純堯畫集》第45頁。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他既有四川人的機智、幽默,又有江蘇人的聰慧、厚學;既是畫家,又是繪畫史論家、詩人;既是創作家,又是教育家。正是這些不同側面,構成了他繪畫語言的豐富性。

由於修養豐厚,他常在畫中題上自撰詩,或見景生情,或畫龍點睛,或借題生髮,成為畫面不可分割的有機構件。這在當代畫家中是不多見的。畫家心境的寫照,詩畫合壁,已成為黃純堯山水藝術的重要特性,也成為他的重要優勢。

在對大自然的深入、細緻、多角度的觀照之中,他對三峽有了獨特的體會,歸納出巫峽九種不同的岩石紋理結構,五種不同的水流趨勢,多種各異的“水腳”,如此等等,簡直成了“三峽學家”。於是,經過審美、感悟的昇華,“眼中三峽”化為“胸中三峽”,再化為“筆下三峽”。難怪人稱他為“黃三峽”了。

——馬鴻增(中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04

黃 山 松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2000年作 69×46cm

設色紙本 鏡片

款識:奇峰出雲伴蒼松,相敬相親意趣同,

聯袂並肩抗霜雪,凜然正氣漫蒼穹。

黃純堯庚辰寫。

鈐印:純堯(白文)

著錄:《黃純堯山水畫作品精選》第4頁,

天津楊柳青畫社。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黃純堯先生的山水畫藝術分明已表現出畫內功和畫外功的統一,丘壑與筆墨的統一,實境與空境的統一,視覺幻象與筆墨語言的統一,人定勝天觀念與天人合一觀念的統一,個性、時代性與民族性的統一,已取得的“為時代作證,為江山代言”的成績是無可替代的。

黃純堯先生既善於突現對象的特點,畫黃山,得峰巒之奇,盡雲海之變,畫三峽,得翟塘之雄峻,巫峽之幽秀和西陵之奇險,又能在自然美景的描繪中呈現反映時代變化的人文景觀,峰巒林壑與雲泉江流仍是畫中的主體,但鐵軌、橋樑、隧道、樓閣群、高壓線支架亦時隱時現。更善於想落天外,思人風雲,弛騁想象,在清新曉暢的題詩與不乏視覺幻想的實景的結合中,創造充滿真情與哲思的意境。

——薛永年(美術史論家、書畫鑑賞家)

山 高 住 雲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32.5×43.5cm 設色紙本

款識:山高留雲住,谷寬任鳥翔。

悟得此中理,虛懷學禹王。

黃純堯寫於成都。

鈐印:純堯畫印(白文)

黃純堯教授是享譽當代藝林的山水畫名家。在長達半個世紀的藝術探索中,純堯先生創造出了他所獨有的繪畫語言體系。這是經由自然觀察中體悟,將物象典型化的提煉後,所創造出象徵性的視覺語言符號,畫家藉以感通自然造化中所蘊涵的生機力量。

純堯先生藝術語言體系建構在以自然為師的同時,又轉益多師,傅抱石先生的氣勢、黃君壁先生的骨法,謝雅柳先生的清韻,陳之佛先生的雅緻都是照亮他藝術之舟的航標。

在純堯先生的畫中,有時雲可佔據大部分畫面,其中蘊含著煙雲籠罩的朦朧美,煙雲變滅的虛幻美,煙波浩森的壯闊美,煙雲旋繞的流動美,讓人以明淨、寬闊、清澄的內心世界去擁抱自然萬象,進而體驗理解他筆下變幻莫測的幽遠境界。

——魏學峰(四川省博物院首席專家)

遊山不用攜名酒

雲掩峰巒也醉人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黃 純 堯

黃純堯(1924—2007年),生於成都。

著名畫家、美術史論家、美術教育家。

1947年畢業於前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師承徐悲鴻、黃君璧、謝稚柳、傅抱石、陳之佛諸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名人協會會員。曾任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兼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1973年以《銀線橫空譜新歌》參加全國美展,一舉成名,並受周恩來總理指示覆制多幅為我駐外使館必須陳列的畫。其後曾23次(單程)過三峽,畫逾2800張,雄秀兼備,雅俗共賞。

1985年離休後回成都任四川教育學院美術系教授,兼任四川大學教授。

上海同濟大學顧問教授,中國詩書畫研究院院士,四川省政協書畫院名譽院長,四川省文吏館館員,四川省詩書畫院藝術顧問,成都畫院顧問,徐悲鴻國際藝術研究會副主席,張大千、徐悲鴻國際研究院副院長,成都翰林書畫藝術學院副院長和教授,美國傳記學會執委會委員,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顧問委員會榮譽委員。

2005年遷回南京,任南京博物院高級藝術顧問。長期從事中國畫史教學與研究,同時進行山水畫創作。

寬如大海軟如綿,起伏卷舒瞬息間。

莫道浮沉皆是氣,心胸廣闊納群山。

瀞園概況:

瀞園位於成都浣花溪畔,與四川省詩書畫院為鄰,是一座江南園林式的藝術空間。這裡不僅可以觀展賞畫,同時將定期舉辦藝術雅集,各界藝術名家相聚於此,吟詩作賦,品茶作畫。屆時也有書畫名家在此開堂授業傳遞藝術真諦,傳承書畫文化。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當年瞬間打動周總理的那幅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