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還會更壞嗎?內地訪港遊客暴跌99%,1

文 |《中國經濟週刊》特約撰稿人 關浣非

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披露的數據顯示:10月1日至4日,內地赴港的遊客人數分別為93人、154人、186人、225人,合計658人。相比去年國慶期間入境香港的內地旅客累計約為67萬人次,同比暴跌99%;與2018年的150萬人次比更是令人“捶胸頓足、慘不忍睹”。由於來港旅客數量大幅減少,香港多個行業生意慘淡,往年的十一黃金週霎時變成了“冰河周”。

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訪港旅客為354.1萬人次,同比下跌接近92%。同期內地訪港旅客僅為268.9萬人次,按年暴跌92.2%。7月,內地僅有5709人次到香港旅遊,相比去年同期的500多萬,暴跌99.9%。8月,訪港旅客初步統計為4449人次,同比暴跌99.9%,其中,內地旅客僅為2323人次。

當下,讓包括內地人士在內的遊客對香港望而卻步的是幾起幾落、尾大不掉的新冠肺炎病例難以清零,以及因此所帶來的一進一出須隔離28天的嚴厲防控措施。而已持續了近8個月且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疫情蔓延,無疑使香港經濟和社會民生遭受了多年未見的沉重打擊,零售、酒店、旅遊、飲食、運輸業等更成了受創最重的重災區。

香港經濟還會更壞嗎?內地訪港遊客暴跌99%,1/4店鋪或將倒閉

前8個月零售業暴跌30%,年底或有1/4店鋪倒閉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9月3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56億港元,同比下跌13.1%,跌幅雖較7月下跌23.1%收窄,但仍錄得連續19個月下跌。2020年前8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同比下跌30.2%。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在本地第三波疫情下,8月零售銷售表現仍然疲弱,儘管按年跌幅明顯收窄,但主要是因為比較基數十分低。

根據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的分析,8月份數字回暖實屬假象。去年同期,受社會運動影響,零售業已受到極大衝擊,去年10月的跌幅高達24.4%。如果以相對正常的數字來做同期比較,例如2018年時,其實並未出現明顯好轉的跡象。她預期,到11月香港“保就業”計劃結束後,一旦再次暴發疫情及業主未有大幅減租,年底將會有1/4店鋪倒閉。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的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由高至低分析,今年8月與去年同期比較:

食品、酒類飲品及菸草下跌15.7%;百貨公司貨品下跌9.2%;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下跌37.8%;服裝下跌29.6%;藥物及化妝品下跌39.8%;燃料下跌4.2%;書報、文具及禮品下跌36.3%;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42.9%;中藥下跌24.9%;眼鏡店下跌35.2%。

以往每逢內地假期就會人流如織的九龍尖沙咀和港島銅鑼灣一帶,今年一直是冷冷清清,很多主要做遊客生意的店鋪只能落閘關門,有的更是結業清盤。

國慶長假期間,港人在疫情下不能離港度假雖可對本地零售消費市道有所支持,但有飲食業界人士透露,中秋當日的營業額達2.8億元,但按年仍減少7000萬元,比去年反修例風暴下的中秋還差。以往中秋佳節期間,不少人會向長輩或公司合作伙伴贈送水果籃,各大水果檔中秋接單也接到手軟,今年卻大拍烏蠅。在旺角街市經營水果檔的經營者表示,長假期間,不論人流或生意都很一般,市民消費意願低,公司客出手不再闊綽,即使幫襯也只是買少量水果,以往中秋都會有市民帶著月餅來拼果籃,一箇中秋約有數十宗生意,但今年中秋僅做了一宗果籃訂單,價值400多元。

一些從事酒店服務業的企業收入更是大打折扣,如九龍倉置業8月初公佈的業績顯示,上半年公司基礎淨盈利為38.44億港幣,同比減少26%。如計入投資物業重估虧損淨額,則上半年股東應占集團虧損達44.54億港幣,降幅超過163%。

具體到各個項目上,即便是香港頭號商城海港城,上半年含酒店在內的整體收入也下跌28%,營業利潤下跌30%。其中商場部分收入下跌30%,盈利下跌33%。寫字樓部分的出租率降為86%,而去年末的出租率還是93%。

九龍倉更將酒店業務形容為“最受前所未見的疫情重創的其中一個行業,全球尤其跨境旅運受到大限制”,馬哥孛羅香港酒店、港威酒店和太子酒店的平均入住率慘跌至20%,致使公司決定將太子酒店徹底翻新,直至2021年才會重新開業。

位於銅鑼灣的地標購物中心時代廣場,整體收入下降19%,營業盈利減少21%,商場收入減少23%,並導致出租率下降至92%,而去年末的出租率還有97%。

荷里活廣場收入同樣減少13%,營業盈利下降17%。只有中環組合的會德豐大廈和卡佛大廈的優質商業物業,還在上半年保持6%的收入增加和8%的盈利上升。

然而,在2018年剛剛開業的尼依格羅旗下的奢華酒店The Murray, Hong Kong平均入住率都只有15%,收入和盈利都大受打擊。

九龍倉置業在中報中直言,自2019年年中開始的本地局勢動盪,及至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規模暴發,導致市場受到雙重打擊,酒店業的入住率暴跌至個位數,加上集團為零售租戶提供超過10億港幣現金租金減免,對上半年業績造成不小的影響。

而屬另一集團的網紅打卡之地紅磡嘉裡酒店,因門可羅雀不得不改成共享辦公室。

在上游,香港迪士尼樂園愁眉緊鎖。9月23日,香港政府宣佈,特區收回迪士尼二期用地。

香港經濟還會更壞嗎?內地訪港遊客暴跌99%,1/4店鋪或將倒閉

創新高的失業和破產

一些行業的萎縮必然帶來失業率的上升。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發佈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2020年6—8月經調整的失業率為6.1%,失業人數達到24.83萬人,與5—7月相比增加5800人。就業不足率上升至3.8%,就業不足人數達到14.9萬人。

按照行業分析,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合計的失業率在6—8月上升至10.9%,為受SARS沉重打擊後的高位,而就業不足率再度急升0.9個百分點至5.9%。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分別高企於14.4%及8.3%,建築業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亦高於11.1%和8.1%。與此同時,多個其他行業的就業不足情況惡化,尤其在運輸業、保險業以及教育業。

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評論最新失業數字時表示,勞工市場在2020年6—8月仍然嚴峻,這是由於本地第三波疫情在7—8月廣泛干擾經濟活動,儘管“保就業”計劃繼續提供支援作用,但就業不足率仍然上升,併為SARS以來高位。

企業不景氣的一個負產品是社會破產個案的增多。香港破產管理署公佈的最新數字顯示:2020年5月,香港申請破產的企業和個人達到了2079宗,創下了17年來的單月最高紀錄(見下圖)。這是2003年5月以來,第一次有月份的“申請破產”案例超過2000宗!

香港經濟還會更壞嗎?內地訪港遊客暴跌99%,1/4店鋪或將倒閉

儘管今年香港的股票市場迎來了京東、網易等大規模企業上市,但是,一批較小的股票經紀公司仍然可能會倒閉。據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徐聯安說,今年以來,香港破產的證券經紀公司多達31家,到2020年底,這一數目可能會升至40家。根據香港交易所的數據顯示,這將是自2003年有數據以來的最高年度破產紀錄,大幅高於去年的22家和2018年的7家。

根據香港破產管理署發佈的最新資料表明,香港2020年上半年累計破產案件4500宗,同比上升16%左右,2020年6月企業強制清算個案48宗,同比上升65.5%。

香港多個行業的不振及萎縮,對經濟活動的其他部門也帶來了負面影響。7月8日,世邦魏理仕(CBRE)發表香港商用樓市2020年上半年觀察及下半年展望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香港上半年商用樓價和租金全面下跌,其中零售店鋪價格跌幅最大,2020年上半年跌25%,而甲級寫字樓跌19.6%,工業用地跌幅最小為5.9%。

香港銀行業一季度盈利已開始下降。零售銀行整體除稅前經營溢利一季度同比減少7.7%,銀行為資產質素可能轉差做出的貸款減值撥備增加130.4%;9月末,香港金管局發表《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指出疫情暴發及普遍經濟衰退,上半年銀行貸款組合資產質素繼續轉差,但程度仍屬溫和。截至6月底,零售銀行總特定分類貸款比率升至0.71%,逾期及經重組貸款比率升至0.41%。金管局指出,疫情暴發影響借款人還款能力,銀行未來幾季資產質素或會繼續轉差,貸款損失撥備或繼續增加。

大面積的公共衛生危機不僅會對經濟活動直接造成傷害,更會對財政帶來空前的壓力,一方面是各種稅收的減少,另一方面會是非經常性財政支出的空前增加。8月16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透露,過去兩輪的防疫抗疫基金及財政預算案的紓困措施,已令港府2020到2021年度的預算赤字增加至近2900億港元,財政儲備降至8000多億港元。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講座教授劉遵義預測,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年香港的實際GDP將損失高達11.4%。

香港無疑面臨著前所未見的挑戰。香港經濟去年以來先是因中美經貿摩擦而遇挫受困,後因反修例風暴而百上加斤,今年更因新冠病毒擴散而雪上添霜。現在外部面臨著複雜的國際形勢,內部則面對著治安不靖及某些政治勢力的擾亂,如何使新冠肺炎病例儘快清零更是成為當務之急。若香港的疫情控制再如此繼續下去,香港經濟會出現什麼局面是不言而喻的,危機將由低端服務業蔓延至高端服務業,失業率會繼續上升,破產個案會繼續增加,銀行資產質量會轉差,政府財政會坐吃山空……可以想象的內憂外患要求香港在疫情防控上不能再有任何遲疑,不能再有任何漏洞。

疫情不清零,香港經濟無法重振

毋庸贅言,香港疫情一天不能清零,香港經濟就無法重振。

香港疫情一再反覆、拖泥帶水,關鍵在於全社會並沒有樹立“病毒是香港全社會的公敵”“疫情久拖不除實際上是對全體香港人利益的‘攪炒’”這樣的共識。香港並沒有像內地那樣對人員流動、人員聚集建立起以數據化手段為依託、於全社會明確責任分工的聯防聯控網絡防控體系。因香港無提供個人行蹤的大數據機構,故香港對疫情的防控只能被動地放在“治”上,並無有效辦法放在“防”上。

因此,香港必須破除“佛系”防控疫情局面,在政府有關部門、各區衛生防疫單位、社工服務體系、大廈立案法團或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社會志願者間建立嚴密的疫情防止和控制響應系統,堅持防、治並舉,徹底堵塞疫情傳播的各種漏洞。對已感染人士要允許通過流行性傳染病學調查、核檢當事人活動軌跡等措施查清有聯繫人群,以儘快消除隱患。

重振香港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儘快恢復內地香港間的人員流動和商務活動,故要儘快建立兩地可證明、可接受的無感染人員入境免隔離控制措施,包括內地無疫情地區人員持近3日的核酸檢測報告免隔離入境香港、同樣內地允許持近3日核酸檢測報告香港人員免隔離入境內地,有需要時內地為此可派員駐港為內地赴港人員和自願接受核酸檢測港人提供專門服務。

為支撐香港經濟的發展,內地可考慮利用自身率先走出疫情衝擊、全球流動性過剩的機會,鼓勵企業及政府融資平臺到香港上市或發債,以此既達鞏固香港金融中心之效,又得增加內地金融實力之功,未來更可藉此增加一旦爆發國際金融戰的博弈籌碼。

另外,對源自香港的食品、藥品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可考慮採取階段性的臨時關稅優惠安排,以幫助香港企業渡過生存難關。

責編 | 郭芳

(版權屬《中國經濟週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