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成癮是一種精神病?!你怎麼看

遊戲成癮"在2018年6月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精神疾病",在今年的5月25日於日內瓦舉行的年度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以及成員國們同意並通過了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草案(以下簡稱ICD-11),正式將"遊戲成癮"定義為精神疾病,並在2022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

這個消息一出,讓很多遊戲玩家驚呆了,我這是遊戲成癮嗎?我這好好的一個人,怎麼一下子就成了精神病患者了嗎?我應該怎麼辦呢?

什麼是遊戲成癮

ICD-11中指出,遊戲成癮的症狀包括對玩電子遊戲失去了自控力和理智,陷入無節制沉溺的狀態;越來越將玩電子遊戲置於其他興趣愛好之前;明知會產生負面後果卻仍沉溺於遊戲,嚴重影響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並且這種狀態持續12個月以上,簡單來說就是過度沉迷於遊戲。

為什麼遊戲成癮可以被診斷為精神疾病

很多玩家看到這個定義會一臉蒙圈,為啥這樣就可以診斷為精神疾病呢?那人們廢寢忘食的工作就不是精神疾病呢?原因如下:

區分精神病人與正常人(當然不一定是健康人)的標準有三:

1. 是否有自知力。也就是個人是否對自己的精神病狀態的認識能力,是否覺察到自己的精神狀態的異常,對自己的異常表現是否正確分析和判斷;

2. 主客觀世界是否相符。也就是個人的主觀世界是否可客觀存在的世界一致,比如如果一個人出現幻聽、幻視,可以作為判斷是精神病人的一個依據。

3. 社會功能是否受損。也就是一個人是否能正常的工作、生活,進行社會交往。

基於以上三點,大家不難發現,"遊戲成癮"的定義基本上是符合上述三條

標準的,所以可以定義為精神疾病。

遊戲成癮的診斷標準

關於如何界定自己是"遊戲愛好者"還是"遊戲成癮"者,可以參照以下症狀標準: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戒斷反應

3. 玩遊戲的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了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興趣愛好失去興趣

6. 及時瞭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於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

以上症狀滿足5項以上,才可考慮後續判斷,而且要考慮到遊戲行為的嚴重

程度以及持續時間是否為12個月以上。

因此,綜合遊戲成癮的定義和這9條標準,大家可以放心,遊戲玩家中的很小一部分才會被診斷為"遊戲成癮",我們大部分人都還是正常人。

以上只作為個人參考診斷標準,如要確診,請諮詢專業的機構和醫生。

如何預防遊戲成癮

那麼,作為遊戲愛好者,我們應該如何預防遊戲成癮呢?

1. 控制遊戲時間。任何一人一開始玩遊戲都是作為一種娛樂活動的(當然也有以此為職業的),為了能夠讓自己享受這個快樂,就要有時有晌的玩遊戲,合理規劃自己的遊戲時間。

2. 增加社交活動。遊戲畢竟還是一種虛擬社交,多去參加一些現實世界的社交活動,多交朋友,多去戶外活動,讓自己感受到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和大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有溫度的交往的美好。

3. 有一個除遊戲外的愛好。一個興趣廣泛的人,不會只沉迷於一種活動,所以,一定要多培養集中興趣愛好。

4. 認清遊戲的價值。除了以遊戲為職業的人,遊戲是一種娛樂工具,既然是有一種工具,我們就應該學會控制和使用工具,而不是沉迷於此,認清這個本質,有助於遠離遊戲成癮。

5. 如果你發現自己向吸毒一般沉迷於遊戲不能自拔,請一定儘早去諮詢專業機構和醫生,早發現,早治療。

綜上所述,不論遊戲成癮是否是被列為精神疾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警惕和

重視,作為個體,我們該如何對待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