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人才對脫貧攻堅的支撐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強調,“要繼續發揮互派幹部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促進觀念互通、思路互動、技術互學、作風互鑑。要加大對西部地區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貧困村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力度,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人才隊伍”。人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農村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的引領力量,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具有重要作用。南京堅持狠抓扶貧工作機制落實,突出人才支援,著力在扶智扶志上做文章,為商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人才支撐,構建了共建共享共贏的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格局。

加強幹部雙向交流。貧困地區要走出發展的困境,實現精準脫貧,固然離不開資金、物質和技術等各種資源的支持,但這些外部資源效用,必須通過人的實踐活動才能發揮和實現。幹部的交流、人才的流動、區域間的協作,必然帶來思想觀念、社會治理方法、產業發展路徑的交流,從而給貧困地區發展注入新鮮知識和成功經驗。

2017年以來,南京市區兩級先後選派34名黨政幹部到商洛掛職,併成立“南京市對口幫扶商洛工作聯絡組”,確保領導層面溝通協調,執行層面緊盯落實,政府層面大力推動,社會層面積極落細。掛職幹部們更是傾情投入、真抓實幹,把南京的先進觀念、信息和技術帶到商洛,並積極為商洛產業發展、技術攻關和項目開發等建言獻策、把脈開方、搭建渠道,有力推動兩地人才、產業和科研的協同發展。同時,他們還將商洛的所困所需及時向南京有關方面彙報,並不遺餘力地爭取支持幫助。商洛依託南京豐富的資源,也選派近百名幹部赴南京掛職,以便讓他們在交流和實踐中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增強本領,提升打好脫貧攻堅戰的能力和水平。

精準選派三支人才隊伍。南京商洛兩市特別重視在健康扶貧和教育扶貧領域的密切協作,並派出三支人才隊伍。在健康扶貧工作中,南京17家醫院與商洛醫療單位實現“一對一”結對幫扶,累計派駐167名醫務人員,指導商洛7縣區綜合醫院建立重點專科8個,建設的遠程醫療信息平臺具備遠程診療和培訓的功能,覆蓋所轄7縣區所有二級以上醫院及絕大部分鎮衛生機構。在教育扶貧方面,南京27所學校與商洛對應的學校建立結對幫扶關係,通過組織培訓、教研指導、支教送教、設立教師工作室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傳播南京市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在支農扶貧方面,派出100餘名農科人員,積極投身產業發展,在核桃育種和深度開發、雙孢菇綠色產品開發和茶葉品質提升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用科技為農業精準扶貧打開一片新天地。

搭建人才培訓平臺。打贏脫貧攻堅戰,既要發揮扶貧人才的扶助作用,又要發揮本土人才的示範作用。本土人才有與家鄉群眾比較親近的天然優勢,容易成為帶領家鄉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南京在人才支援中,著眼於受援地重點領域的人才需求,缺什麼樣的人才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注重培養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一方面,在原本商定每年舉辦一期“黨政幹部能力提升班”的基礎上,結合商洛脫貧攻堅缺少技術人才的實際,多方協調爭取並舉辦“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培訓班”和“貧困村村支部書記培訓班”,幫助商洛培訓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近千人次;另一方面,組織專家團隊赴商洛進行現場培訓輔導,進一步解決幹部群眾“思路貧困”“辦法貧困”問題,培養造就一批鄉土人才。鄉土人才通過開展“傳、幫、帶”,與貧困戶面對面講授講解、點對點精準幫扶、手把手示範引導、心對心交流溝通,使更多的貧困群眾掌握新技能、新本領,點燃他們想幹、敢幹的激情,啟發他們實幹、巧幹的智慧。這種既“輸血”更“造血”的本土人才培訓模式,為當地打造了穩定的人才隊伍,推動脫貧攻堅智志雙扶工作邁上新臺階。(作者:李建森,系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西北大學基地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