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有赶集方式“街子”正在慢慢消失

集市对于我们云南人来说就是街子,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商品交易场地。在村里、旷野、田边、交通要道旁……大家约好一个共同的时间进行交易。集市有用生肖来命名的,比如“猪街”、“鸡街”、“马街”,也有用地名来命名的,比如“大理三月街”、“丽江骡马会”等,还有用节庆、宗教祭祀来约定的,比如“火把节”、“泼水节”、“庙会”等。久居村寨的云南人必然要和街子打交道,赶街成为云南人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这可能和云南多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有联系。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城市化、信息化、网络化、物流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那些亲切的、鲜活的、充满人间烟火的街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远去,慢慢地消失在城市商业“文明”中,也许街子只能存活在老辈人割舍不断的记忆中。

云南特有赶集方式“街子”正在慢慢消失

“街子”是云南当地人给集市的一个通俗的称呼,这里的人喜欢赶集的习惯由来已久,上千年的传统已然形成了古老的商业文化,大到省会城市昆明,小到偏远村寨,都会如期举行“街子日”,有的是五天一次,有的是集中在周末,乡里村外的卖家都会带着自己特有的产品出来换钱,只要能卖的什么东西都有,有吃的、穿的、珠宝古玩都有,西南是多民族地区,起初来源于这里的少数民族拿着自己家的手工产品来赶集,后经发展商品开始多样化,但时至今日,由于新兴的微商和直播的销售模式的崛起,迫使某些地区的一部分“街子”商家退出了这个赶集日,或许某一天这种古老的集市会变成历史文化。

云南特有赶集方式“街子”正在慢慢消失

一般而言,云南街子天以十二属相来确定和命名的最多,有数百个。如逢子日赶者为鼠街,逢丑日赶者为牛街,以此类推,十二属相全部用上。属相以外,也有按农历日期命名街期的。每逢初一、十一、二十一赶街的,称“一街”,逢二的称“二街”,直到七街、八街、九街、十街。按新历法周末赶街的,就是星期日赶街。有的地方嫌一周时间太长,就把星期三也设为街期,称为“小街”“幺街”或“腰街”。还有“空三赶四”“空五赶六”的,实际就是每隔多少天赶一次街,而不管它是几号或者星期几。

云南特有赶集方式“街子”正在慢慢消失

各地区的街子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安排上一般都错落有致,以便周围各地商人、百姓能依次赶街,人们把这种赶街方式称为“赶转转街”,其中最会赶街的当属当地专门做小本生意的人。

为人而来。平时逛街,放眼所望看到的大多是上班族,上学的孩子,退休的老人。街子这天,就好像被某种东西吸引着,平时在大山深处、在偏远的农村蛰伏的农民们像浪潮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一眼就能把他们从人群中认出来,他们衣着朴实,有些穿着自己民族的特有服饰。操着浓厚的乡音,脸上和手上都印着长年累月劳作的痕迹。致敬这些可敬的劳动者们,他们让我感受到踏实,也让我尝到看到平时市场上没有的东西。

云南特有赶集方式“街子”正在慢慢消失

为物而来。街子上的商品主要有两个来源,一者是小商贩们带来的日用品,有糖果,水果,肉这些吃食,也有衣服裤子,还有贴膜卖小音响的。最喜欢在豆腐摊上吃碗酸辣的凉米线,烤几个豆腐就蘸水,喝碗冰凉的木瓜水。其次,就是山里人带来的山货,有应季的水果蔬菜,有野味如兔子,有捆扎好的野花,还有手工艺制品,草凳布鞋竹筷。

云南特有赶集方式“街子”正在慢慢消失

为世间百态而来。有衣着光鲜亮丽的人买到很便宜的东西,依旧和山里人讨价还价,超低的价格让他们暗自窃喜,却没看到山里人难以舒展的眉头。或许这一背篓瓜果、这一车包谷是他们这一个月的收入,还要供养家中的孩子上学。有几个商贩找到商机,专门卖一些大家都需要又很少讲价的东西,一天的时间收入不菲,看着鼓鼓囊囊的挎包心中乐开了花。

云南特有赶集方式“街子”正在慢慢消失

“街子”作为云南特有的传统商业文化,也是由古至今促进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如今当地的赶集,都是从古代村寨里的集市演变而来,远没有当年的那种气氛和意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即将消失在历史中,但能作为一种古老的商业文化流传于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