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去母留子”,胡靈太后卻兩次臨朝聽政,最初是因為什麼?

胡靈太后又稱作宣武靈皇后,是北魏宣武帝元恪妃子,北魏孝明帝元詡的生母。公元515年,胡靈太后的兒子元詡繼位,是為孝明帝,胡氏被尊稱為皇太后,臨朝聽政。

這是胡太后第一次聽政,持續時間五年,後被軟禁;第二次獲得執政機會是因為元義以及元雍之間因為利益糾葛產生爭鬥,最終釋放胡靈太后,這才有了胡靈太后二次出頭的機會。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就要疑惑了,北魏從拓跋珪開始不是效仿漢武帝,一旦確立繼承者就要“去母留子”以防外戚干政嗎?為什麼胡靈太后卻有了臨朝聽政的機會呢?接下來容我為大家一一解說。

北魏“去母留子”,胡靈太后卻兩次臨朝聽政,最初是因為什麼?

一、北魏自拓跋珪始,去母留子的規矩

北魏政權還沒有建立之前,為保血統純正,世代都至於鮮卑本部的其他部落聯姻,在當時還並沒有去母留子的規矩。

而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珪之所以能夠成功登上帝位,是因為他的母家勢力比較強大,有母家賀蘭部的勢力支持,他才擁有了與其他人抗衡的能力。

但是,自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權之後,也開始“居安思危”,眼光長遠的考慮到了母族勢力強大一定時,確實能夠給自己帶來助力,但是一旦成功之後,母族勢力也可能會干預皇權。

為了能夠讓政權一直掌握在鮮卑拓跋氏的手中,他開始效仿漢武帝,在確立太子之後就立馬殺掉孩子的母親。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皇后列傳》記載:“後宮產子將為儲貳,其母皆賜死。”

這種手段十分殘忍,因此後宮中的許多女子為了能夠多活命,都不情願自己的孩子被立為儲君。

北魏“去母留子”,胡靈太后卻兩次臨朝聽政,最初是因為什麼?

二、打破“祖制”的皇帝宣武帝

1、胡靈太后入宮前的生平事蹟

關於胡靈太后,其實有一件她的奇聞軼事。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產後之日,赤光四照。京兆山北縣有趙胡者,善於卜相,國珍問之。胡云:“賢女有大貴之表,方為天地母,生天地主。勿過三人知也。”

中國歷史上很多奇人在出生的時候,身邊或者身上總會發生一些軼事,宣武靈皇后也不例外,雖然不知道這件事情究竟是不是真的,但是也為胡靈太后的生平增加了一抹傳奇的色彩。

關於她的生平,《魏書》有記載:“太后性聰悟,多才藝,姑既為尼,幼相依託,略得佛經大義。”

北魏“去母留子”,胡靈太后卻兩次臨朝聽政,最初是因為什麼?

胡靈太后的父親是司徒胡國珍,母親是秦太上君皇甫氏,也算是出身豪門。要才有才,要貌有貌。她的姑姑是一個尼姑,所以她小的時候曾跟著姑姑當了幾年的尼姑。

胡氏的姑姑因為很會講解佛理,所以宣武帝上位後不久,就將胡氏的姑姑請進宮裡講授佛理。

胡家姑姑雖然是一個出家之人,但是六根並不清淨,對俗世的權勢慾望看的十分重,她看著自己的侄女長得這麼好看,不進入宮廷為家族謀取一點福利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心思活泛的她開始讓左右跟隨的人有意在皇帝面前說胡氏的容貌德行,把宣武帝溝的動了心思,於是就將胡氏召進宮裡,見了之後就有了心動的感覺,於是就收了胡氏做承華世婦。

胡靈太后由此開始了她的宮廷生涯。

北魏“去母留子”,胡靈太后卻兩次臨朝聽政,最初是因為什麼?

2、胡靈太后入宮之後的各種際遇

胡靈太后入宮之後,非常得宣武帝的喜愛。

當時的北魏,奉行的還是自拓跋珪以來確立太子就處死其母的規矩,也就是“子貴母死”的制度,所以宮廷中的宮妃懷孕之後幾乎都希望自己生下來的孩子可以是諸王,可以是公主,但是千萬不能將自己的孩子立為太子。

可胡氏是一個特殊的人,她可謂是一個不畏生死的人了。

宣武帝在這之前,雖然有過幾次孩子,但是最終紛紛都夭折而亡,所以自胡氏入宮以來,宮中尚還沒有存活的皇子。胡氏還沒有懷上孩子的時候,就曾經為了皇帝沒有可以繼任的人而擔憂,經常對宮裡其他夫人說:“天子怎可獨獨沒有兒子,為什麼畏懼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養育嫡長子呢?”

而懷上孩子以後,雖然說害怕過,面臨其他宮人讓她想辦法打掉孩子的建議也曾猶豫過,但是最終還是決定生下孩子,即便是男孩,自己被賜死也在所不辭。

公元510年,胡氏最終生下了一個皇子,也就是後來的魏明帝元詡。

北魏“去母留子”,胡靈太后卻兩次臨朝聽政,最初是因為什麼?

因為她生子有功被進了位分,為充華,公元512年,在悉心照料下的皇子元詡最終被立為太子,這個時候,原本身為皇子母親的胡氏按照北魏“子貴母死”的制度應該要被賜死了,但是胡氏在朝中大臣劉騰、於忠、崔光等人的幫助下不但沒有被按照舊例賜死,反而又升為了貴嬪。

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宣武帝的支持,如果沒有宣武帝的首肯,這樣野蠻的去母留子的方式又怎麼能被廢除呢?

所以,胡靈太后在宣武帝去世之後能夠擁有兩次執政的機會,最初緣起於北魏的宣武帝。

北魏“去母留子”,胡靈太后卻兩次臨朝聽政,最初是因為什麼?

三、宣武帝廢除“子貴母死”的制度,最終帶來了什麼?

胡氏生下的孩子元詡被立為太子之後不久,也就是在公元515年,宣武帝就駕崩了,當時年幼的小皇帝還將將才只有五歲,朝政問題並不能獨自解決,所以才有了後來胡靈太后垂簾聽政的事情。

胡靈太后二次聽政期間,殺死了自己的兒子元詡,先後擁立孝明帝之女元姑娘即潘嬪生的女兒和臨洮王元寶暉之子元釗繼位,但是最終被北魏權臣爾朱榮沉入黃河溺死,北魏朝堂也因此被大清洗一番,朝政大亂,後期更是直接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參考書籍:


《魏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