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初音未來”是世界的,但“娶初音做老婆”卻又合乎邏輯?

熟知二次元的你們,不可能不知道初音未來的存在。

這是一位誕生於2007年8月的虛擬偶像,而隨後經歷了10多年發展,如今已然成為了二次元圈中人氣支持度首屈一指的明星。擁有著數不勝數的擁躉和歌曲,也享譽著世界第一公主殿下的頭銜,乃至還曾置辦過多場萬人空巷的線下演唱會。

為何說“初音未來”是世界的,但“娶初音做老婆”卻又合乎邏輯?

你敢相信嗎?一個虛擬的二次元人物,所有動作和聲音都是數據合成展現的,然而人們卻趨之若鶩,紛紛為公主殿下送上昂貴的門票,也毫不吝嗇地購置公主殿下的周邊收藏。

我知道對於很多年長的“大人們”來說,此事都是極為荒誕乃至不可理喻的存在,但需要強調,這可並不代表年輕人瘋了,相反他們只是明白了何為“世間事物十有八九都是緣起於共同想象”的道理。

為何說“初音未來”是世界的,但“娶初音做老婆”卻又合乎邏輯?

於是我們看到日本宅男近藤顯彥轟轟烈烈的和初音未來結婚成家了,並在過去兩年時間沉浸在無比幸福的婚後生活當中,算是成功挽救了曾經陰暗的人生(近藤顯彥從小到大都遭到身邊夥伴的欺負,也對他鐘情二次元的行為表以歧視)。

當然,近藤顯彥毅然決然的將初音娶回家的行為終究還是惹怒了不少阿宅,並讓他們紛紛刷起了“綠了全天下男人”“騎士團護衛們是不會放過你的”“你這是對初音殿下的褻瀆”等等的謾罵和恫嚇。

那如此說來,近藤顯彥的行為果真錯了嗎?他真的為了一己私慾罔顧了整個二次元圈的感受,真的自此要揹負著千古罪人的罵名嗎?

為何說“初音未來”是世界的,但“娶初音做老婆”卻又合乎邏輯?

不好意思,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而這也是我接下來要給大家深入分析的內容,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阿宅們憤怒的原因所在---

01.憤怒的原由

在共享經濟如火如荼的當下,想必各位對共享二字也已是耳熟能詳的存在了。

它描繪了某某物品或服務並不為某一方長期佔有,而是經由某個中介平臺進行運營,並面向社會招募對此有需求的使用者進來。

為何說“初音未來”是世界的,但“娶初音做老婆”卻又合乎邏輯?

這個情況到來初音未來身上就更是越發顯著,這一來由於初音是一種虛擬代碼的聚合體,她能夠被隨時隨地的調用到每一位阿宅們的電腦或手機屏幕當中,並且初音的形象也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進行變換,形塑出獨一無二的存在。

當然,對於所有二次元角色來說,如上“定製化”的操作已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情了。但初音殿下有一點不同,她的整個成長曆程,其實恰恰就是經由定製化助推的。

為何說“初音未來”是世界的,但“娶初音做老婆”卻又合乎邏輯?

對於一般的二次元角色,他們之所以能夠走紅歸根結底都是對應番劇的品質和關注度所造就的(比方說萌神小櫻,魔童哪吒等等)。而我們都知道一部新番的製作投入並不羸少,而往往能夠承擔這個成本的人絕非平民個體,只能是專業的有投資支撐的動畫製作公司。

但這個事情到來初音未來身上就完全不一樣了。她自2007年誕生以來,便成為了一種“開源”的存在,阿宅們不僅能夠隨意下載初音殿下的形象,甚至還能夠通過開源的動畫和音頻軟件,來對初音未來進行舞蹈的設計,並給殿下創作一首又一首天籟般的歌曲---

為何說“初音未來”是世界的,但“娶初音做老婆”卻又合乎邏輯?

毫無疑問,在過去這1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初音未來之所以能夠迅速走紅脫離不了來自四方八面的網友的支持(甚至可以說幾乎所有的成名曲都是網友的無私奉獻),是喜愛者一步一腳印將初音未來捧至如今這個社會地位的。

也正因此,初音未來在所有阿宅心目中都擁有著強烈的“共有”觀念,他們很自覺地將初音未來標定為不可褻瀆的神明,是一種圈內人共同的信仰。

而現如今近藤顯彥出現了,並二話不說就和初音未來結為連理,而且還鄭重其事的邀請了第三方機構頒發結婚證書。如此作為,又豈能不惹阿宅們生氣呢?

為何說“初音未來”是世界的,但“娶初音做老婆”卻又合乎邏輯?

但生氣歸生氣,理解歸理解,針對如上問題,我還是想為近藤顯彥說一番好話:“初音是世界的,但喜好卻是個人的”

而這也是我接下來要詳細解讀的內容---

02.主觀的喜好

看到這個小標題,相信不少網友會首先想起“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句話。這是一句經常被用作“為自身喜好辯護”的說辭,認為他人的吐槽只是源於他人的偏好,只是不懂我們的追求而已。也就是說,人們的喜好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存在。

不過很顯然,前文所示的“初音未來”便是對這句話的強有力回懟(如果喜好都是特別的,怎麼可能有如此多人追捧同一個偶像呢?),它恰恰描述了人們的喜好也是存在著共性的一面。

為何說“初音未來”是世界的,但“娶初音做老婆”卻又合乎邏輯?

但請注意,共性可不代表就不是“主觀”了,所謂的潮流,其實也只是一種偶然而已---

“個人喜好”看似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詞彙,但事實上它來源於經濟學中的“個人估值”,具體到商品交易中則是如此描述:人們對某件商品的估值,取決於願意放棄的其它商品的最大數量。

為何說“初音未來”是世界的,但“娶初音做老婆”卻又合乎邏輯?

首先需要強調,個人估值是“主觀和個人”的,但與此同時個人估值也是“可以被觀察”到的。

前者或許比較容易理解,而後者強調的則是“行動”。也就是說,個人估值並不僅僅是在大腦當中歪歪出來一個數據就能確定的,他一定要這個人予以實際的行動(以估值價格購買那個商品)才算數。

正因為需要行動的特性,故而個人估值也是能夠被外界觀察到的,而也正因為能被觀察,如今市場上方才會出現如此之多匹配需求的商品。

為何說“初音未來”是世界的,但“娶初音做老婆”卻又合乎邏輯?

當然,商品固然眾多,但卻遠未細化到“個人專屬”的程度,尤其對於某些爆品商品來說,就更是同時吸引了一大群人的追捧。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是說個人估值專屬於個人嗎?經濟學給出的解釋是:一群人的個人估值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於是我們便看到了幾乎標配著鬆軟床墊、和暖燈光的五星級酒店的出現,也能夠看到滿大街的化妝品廣告都邀請了白富美的娛樂明星代言,而不是各種長相都有。

為何說“初音未來”是世界的,但“娶初音做老婆”卻又合乎邏輯?

回到初音未來事情上也同樣如此,為什麼是初音未來,而不是別的小姐姐?亦或者說為什麼在國內走紅的虛擬歌姬洛天依,甭管長相還是調性都基本和初音保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不是採用別的形象?

這一切的答案都在於“個性相似”這句話上,因為阿宅們對於虛擬歌姬的所有想象基本都被類初音未來的虛擬偶像踩中了。

不過即便如此,對於初音未來的追捧也是源自於“個人估值”,而非商家胡亂推出個虛擬歌姬便可掀起追捧熱潮的。

為何說“初音未來”是世界的,但“娶初音做老婆”卻又合乎邏輯?

也就是說,對於初音這樣一位虛擬實體偶像,我們喜歡的並不是她,而是我們內心中的情感,也就是所謂的主觀的那一部分(只是恰巧這部分主觀成為了某個集體的共識而已)。

那如此說來,喜歡初音未來=喜歡自己,而和初音未來結婚=和自己結婚咯

試問一下,有誰會認為和自己結婚是一種必須徵得他人同意的事情呢?

03.最後

如上內容當屬我對近藤顯彥擅自和初音未來結婚所給出的辯護詞。固然初音的成長有賴於無數人的辛勤付出,並被無數阿宅視作為神明般的存在,是整個群體的共同信仰。

為何說“初音未來”是世界的,但“娶初音做老婆”卻又合乎邏輯?

但即便如此,即便初音是世界的,但喜好卻是個人的(所謂的熱潮也是源於個人喜好的偶然聚合而已),所以在我看來,近藤顯彥是有資格去迎娶初音未來的。

當然,這個事情也包括你我在內的每一位鍾愛初音的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