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我开始心疼尤氏

宝玉曾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之令人清爽,但是一旦沾了男人的气息就变浑浊;结婚上了年纪的更是直接从珍珠变成死鱼眼珠。

真是直接道出了女孩儿与妇人之间的区别,而婚姻就是其变化的分水岭。只是年少时期的宝玉,哪里懂得,一个人会被生活逼到什么份儿上?更何况婚姻对于封建社会的女人来说,足以决定后半生悲欢的基调,是没有办法逃脱的牢笼,好与不好都得认命,又有多少女人有能力去扭转乾坤呢?

忽然就想到尤氏,众所周知,她的夫家臭名远扬,她在这样的人家也是苦熬着,顺从着,已经不再是珍珠,不过有些浑浊,你说她是死鱼眼朱好像又不至于。或者是尤氏比别人看的明白些,虽然她改变不了宁国府的局面,改变不了贾珍,但是她不会像迎春那样只是哭着说,我就不信我的命这么苦,然后被折磨死。

尤氏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还有她愿意释放自己的善意。

30岁,我开始心疼尤氏

1

最初读红楼时,经常会看到“众人笑到”之类的句子,这里面的众人,我一开始是不大会去思索的,眼里多数时候都是各位鲜亮的主角,如宝黛钗等。对于尤氏,一开始不够在意,觉得很多时候,她在“众人”里面,不够吸引人。也可能跟她自身的低调和好脾气有关。

加上宁国府盛产淫乱和丑闻事件,所以感觉身在其中的尤氏,也不太讨喜,毕竟曹公连全名都没有给她,又怎么指望读者最初给她重视呢?当初惜春也指着尤氏的鼻子说:

“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还有一句话:我不怕你恼,好歹自有公论,又何必去问人!古人说的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

起初我更倾向于理解惜春,尤氏有什么可辩驳的呢?贾珍是淫乱的代表,儿子贾蓉也同流合污,尤二姐和尤三姐也惹出著名的事件,这些都是尤氏亲近的人,她就算是无辜清白的,也无法和这些人真正划清界限,总有一个不规劝,眼睁睁看着她们如此的罪名。

没错,我年少时就是和惜春一样,特别地不能理解,不愿意宽容这种事情。爱恨对错,是非黑白,都是那么明朗,宁国府里,就看得惯那两只石狮子,容不得尤氏分辨。

其实其他大观园的姑娘们也是一样,对于已婚的妇人们的生活和心事是避着,远着的。比如李纨,她做为寡妇难得在大观园螃蟹宴上流露出别样情绪,对着平儿还有众人泪眼婆娑想要倾诉一番,但是无奈这些少男少女无法接茬,因为她们还没有进入那个阶段,无法理解这幽微隐蔽无法排解的心事,最后众人只是一笑置之。

少不更事的人们看着尤氏和李纨这类妇人,却看不透她们,自以为她们本来可以不用活得这样憋屈,自认为很多东西可以有清晰明确的分界线。却忘了要站在她们的角度替她们想一想,忘了婚姻带给她的是什么,忘了她们根本不可能随心随意。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了解到生活更多的真相之后发现,再读红楼,我发现尤氏身上也有闪光点,而且她有太多的无奈。惜春是闺阁小女孩儿,心性纯粹,可以在荣国府里躲是非,还可以说出狠绝的话来撇清关系。但是尤氏不行,她就在是非窝里,只要在宁国府一日,她就要消受那些口舌灾祸,避无可避。

其实我们看尤氏日常待人接物,她也算是有教养的人。虽然从没有施展过什么文学上的学识和才华,但是她同样有不俗的管家理事之能,并不比王熙凤差,并且内心的良善一直不曾泯灭,也没有发展像邢夫人那样心态畸形。那么可以想象,在尤氏待字闺中的时候,或许也是一个美好的女孩儿,家中长辈也曾教导的礼仪,她也有像大观园众姑娘那般美好的青春,只是谁知道后来会嫁给贾珍这样的人物。

30岁,我开始心疼尤氏

2

尤氏嫁到宁国府,恐怕用不了多久就发现自己的处境非常不妙。但是她无法回头,没有退路。或许也正是她看的透,一早摆正了自己位置,收了自我,小心翼翼地在豪门贵族的家庭中生存。正如我们现在所说的,改变不了他人和环境,只能改变自己。险象环生的豪门生活,只能自己一点点去经营自己的立锥之地。

尤氏对于贾珍这个丈夫,从来不奢求任何情感回报。了解了他的秉性之后,她选择的是敬着,远着,做好自己正妻的本份。尤氏对于贾珍的妾室非常温和,妻妾之间相处得其乐融融,完全没有王熙凤对于贾琏那种拈酸吃醋的情况。这也说明尤氏对于贾珍并没有爱,但是爱何等珍贵和奢侈,在贾府里面哪里轻易就能付出或者得到呢?

对于族长贾珍,这或许就是尤氏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因为无法爱他,约束他,影响他,只能在顺从他,但是她的顺从又不同于邢夫人那种毫无底线和原则的顺从。不过不管是邢夫人还是尤氏,这种填房逆来顺受的样子,都是王熙凤看不上的,她那么光鲜亮丽,在贾琏面前说一不二,如何能想得到另外一群无依无靠的女人所经历的苦难。

其实书里面贾珍和尤氏的日常沟通并不少,一起商议处事也好几处,仔细看来贾珍对于尤氏也有些尊重的味道。比如,在七十五回,贾珍派侍妾银碟请尤氏一起参加小家宴,但是尤氏以去荣国府陪老太太为由拒绝了。于是贾珍在家杀猪宰羊,带领侍妾一直等着尤氏从荣府回来才吃酒团圆了一番。就是说贾珍除了天性里面淫乱方面一意孤行以外,对于处事妥帖,通情达理的尤氏,他已经带有温情。你不能指望贾珍这样的男人还能做的更多更好了。

30岁,我开始心疼尤氏

3

尤氏虽然身为填房处境颇为尴尬,但是她比李纨更有同理心,对于比自己更低微的人,不是发泄和欺压,而是将心比心。比如给王熙凤过生日凑份子时,她就敢将钱退回给赵姨娘和周姨娘,至于是否会招致凤姐的不满,没在怕的。

对于平儿,尤氏虽然从来没有像李纨那样表现过那么明显的喜爱,但是也在心里存了对她的感激之情,比如对于尤二姐的照顾。在那之前,她也是敢于为她辩驳的人,还是在王熙凤的生日上,平儿被打,贾母以为平儿起了挑唆的作用,就骂道:暗地里这么坏。这个时候,李纨什么也没说,倒是尤氏出来替平儿辩解。

可见尤氏是个明白人,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她都清楚,只是她需要生存下去,所以装作糊涂好性子,不与人结怨,但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也会适当地释放那个小小的自我,对别人不动声色地出手相助。对于成年人来说,还能保留这小小的自我,已经弥足珍贵了。

尤二姐的事情,其实也不能怪她,这个妹妹自己有母亲在旁也没有受到教导指引。况且自身已经和贾珍贾蓉厮混已久,后又一心要跟贾琏。对于王熙凤的淫威,贾琏跟她说过,尤三姐和她讲过,兴儿细细地说与她听,尤二姐并不信,尤氏去说,她就会听了?信了?或者说了也未可知,作者没写,不代表她们私底下没有交流,不过,牛不喝水强按头不成,牛要喝水你也拉不走。后来尤氏见到平儿想起她对尤二姐的种种照顾,几乎要滴下泪来,内心酸楚,也不是无情的。只是王熙凤目的明确,布局周密,上瞒老太太,下满众人,表面贤良,尤氏几乎是没有插手的余地。各人都有各人的缘法,一个人自己要跳进火坑,你有余力能拦呢?能拦得住吗?

不可否认尤氏活得极累,除了周旋于贾珍和妾室之间,应付宁国府自己这边的一干人等,时常还要过来荣国府讨好老太太,体恤下人,给自己立贤良淑德的形象。虽然尤氏没有过多的欲望,明白处事,但是肉体凡胎也不是金刚,日积月累的种种事情积压在心里,却还是不动声色,到底需要怎样的修为?

这种面对周围环境对婚姻不动声色的模样,有些像步入成人世界的我们了。这就是我为什么心疼她,因为从她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无奈的样子。你看,别说她们自己在书里面借着别人的事哭自己,我们不也是从书里看到现实,看到自己吗?我们喜欢的,悲伤的也是由人及己呀。

30岁,我开始心疼尤氏

归根结底,阅读《红楼梦》的不同阶段,也是一个逐渐宽容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