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寧古巖城為何被稱為"萬歲山",原來這與汪華、朱元璋有關

前幾節講述了關於休寧的起源及縣治的幾次更改,其中一個被稱為"古城巖"的地方,曾三次作為州、郡治所在地,這個地方又被稱為"萬歲山"或"萬壽山",那麼這樣的一個稱呼是怎樣由來的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索一下。

"汪華"——王城建於休寧古巖城

越國公汪華出生於公元586年正月十八日,爺爺汪勳明在南齊陳武帝時期任會稽令,經過兩朝後,被封為戴國公,父親汪僧瀅在陳文帝時期曾任海寧縣令(今休寧),後襲戴國公。汪華也是算是出生在貴族和官宦世家。

休寧古巖城為何被稱為

後來因為得罪隋朝官員,汪府產業被查封,父親在汪華三歲時去世,家道中落,年幼的汪華從母依舅生活。為舅放牛,常常於少年的一起練武,八歲喪母;後十四歲拜南山的羅玄和尚為師,並苦練一身武藝;學成回來後,廣泛結交當地的豪傑和外地的英雄好漢,常常為鄉里人打抱不平,行俠仗義,以"勇仁"善名遠博。

休寧古巖城為何被稱為

當時隋煬帝無道,天下大亂,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公元605年,隋大業元年婺源山寇四起,社會動盪不安, 郡兵平寇屢戰屢敗。18歲的汪華被新安郡刺史招募為官軍,汪華帶領郡兵和結交的英雄好漢一舉平定平婺源、開拓箬嶺一帶的的山寇,立下大功,並被提升為將領。

休寧古巖城為何被稱為

後汪華率兵起義,主持州郡開倉賑濟災民,於是深得民心,兵力增至十餘萬人,汪華先後攻下了歙、宣、杭、睦、婺、饒六州。公元616,為了保境安民,他割據歙、宣、杭、睦、婺、饒六州,建立奉行隋朝正塑的吳國。王城即設於休寧古巖城,在萬安鎮古寧城巖上就有過汪華的駐兵處,後來建有吳王宮。這便是古城巖的又稱萬歲山為來歷,也就是現在的休寧古巖城所在地。

休寧古巖城為何被稱為

吳王汪華統治六州十餘年裡,實行仁政,使得經濟發展,期間百姓安居樂業。在戰火紛飛的隋末,竟然有一方政清人和、太平盛世之景象,是在是令無數的英雄驚歎。後來,為了避免戰亂、維護國家統一,主動棄王歸唐,被唐高祖李淵封為上柱國、越國公。

休寧古巖城為何被稱為

公元649年,即貞觀二十三年,汪華病逝在長安。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汪華的靈柩運回歙州,次年葬在歙縣雲嵐山。汪華逝世後,受到唐太宗及歷代皇帝的多次追封,被譽為"生為忠臣,死為神明"。歙、宣等六州各地均立廟祭祀,尊為汪公菩薩、汪洋老爺、太陽菩薩等,香火不斷。現在還有在正月十八日祭祀的花朝會已經成為當地的風土民俗。

休寧古巖城為何被稱為

"朱元璋"逃至休寧古巖城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兵敗徽州,逃至休寧。逃到古城巖萬安古塔下,在追兵非常緊逼的情況況下,懇切的求助於古塔,。說"我軍打了敗仗,不知往哪裡逃,才能脫險,請指點一條活路吧!" 這古塔似乎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塔頂突然往南邊一斜,朱元璋馬上順著塔指的方向帶兵突圍,並且最終在南京做了皇帝。

休寧還有諸多朱元璋的故事傳說,如"古城巖方竹的來歷"、"仙人洞蜘蛛結網瞞追兵"、"水南河鯉魚渡明軍"等等。

休寧古巖城為何被稱為

古巖城這個地方曾先後兩次是王和皇帝的人生轉折點。因此被當地人稱為"萬歲山"或者"萬壽山"。

你對朱元璋在休寧發生的這些故事瞭解嗎?這些是怎樣的故事呢,需要我們一起去探索,今天的學習分享就到這裡。

小H對一些歷史中的奇聞怪事非常的感興趣,希望通過分享既能獲得生活中的樂趣,又能與大家共同的進步。如果你想和小H共同成長進步,感謝關注呦。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