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自贸区挂牌五周年 科技创新“家底”日渐厚实

  在这里开拓 在这里收获

  “从研发、市场磨合到产业化应用,技术成果的顺利转化并非易事。南沙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机会。”回望当初扎根南沙的历程,作为南沙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简称“广州沈自所分所”)的所长助理兼研发中心主任,于广平感慨良多。

南沙自贸区挂牌五周年 科技创新“家底”日渐厚实

  2011年,于广平从沈阳南下,一路到了广州的最南端,参与广州沈自所分所的建设。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坚持,他和团队在南沙从零起步,最终成功将科研成果打入珠三角、长三角的纺织印染行业市场。

  这是又一个“十年磨一剑”的南沙创新故事。于广平笑称自己“本土化得很彻底”。他在南沙安了家,见证南沙迈向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的每一个重大节点,也亲历了南沙科创力量逐步的积累和开拓。

  2020年,南沙自贸区迎来了五周岁生日。从一院三所、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等“老牌”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及市场化探索,到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开建,南沙的科技创新“家底”日渐厚实,前景也愈益开阔。

  结缘南沙:一片“荒地”与一个机会

  于广平博士毕业后留在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作,是广州沈自所分所最早一批筹建成员。2011年,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广州市在南沙共建广州沈自所分所,以推动技术成果在区域行业内的转化应用。

  无级别、无经费、无编制,这是一家新型研发机构,也被业内戏称为“三无”单位。“开荒”不易,于广平一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科研成果不能永远停留在实验室里。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就是面向市场,这也跟我自身的想法比较契合。”他乐于看到技术成果在企业落地、充分发挥其价值。

南沙自贸区挂牌五周年 科技创新“家底”日渐厚实

  珠三角地区经济活力好、政府作风务实,拥有广阔的技术应用市场,无疑是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一片热土。从沈阳转战南沙,在于广平看来,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九年前到南沙时的印象仍旧鲜明。起初于广平和同事们住在南沙资讯科技园附近,报到第一天发现,周边甚至找不到买拖鞋、牙刷的地方。在当时的南沙,鲜少见到大型商超。后来所里还特意安排了“买菜”专车,每周两趟接送科研人员和家属去市场买菜。

南沙自贸区挂牌五周年 科技创新“家底”日渐厚实

  广州沈自所分所与同期成立的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以及更早之前落地南沙的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并称为“一院三所”。早年生活设施配套的匮乏、市场化探索的艰辛成为这些“开荒”科研工作者的共同记忆。

  按下加速键:大手笔完善科创发展基础

  依托过往的技术积累,于广平和同事们最早瞄准了工业废水处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市场。而第一单“生意”是最难的。在当时南沙区工科信局的牵线下,他们开始跟区内一家大型纺织印染企业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接触,开启了产学研合作的探索。

  为了理解企业的需求,于广平和同事深入生产一线,沉下心了解纺织印染行业的工艺和操作习惯。“这是一个交学费的过程。南沙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让我们有机会去学习、磨合、适应,真正跟市场对接上。”于广平说道。从2013年至今,他们和互太纺织签下的合同额累计超1亿元。

  伴随着南沙自贸区如火如荼的建设步伐,广州沈自所分所这个团队迎来了收获季。单在印染废水处理领域,他们已逐步打开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印染行业市场,相关技术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7亿元。

  这是南沙科技创新产业稳步发展的一个剪影。2017年,南沙出台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从新型研发机构引入和建设、产业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大手笔为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与此同时,南沙还向高端领军人才、骨干人才抛出“橄榄枝”,推出不少奖励政策,对科研人才的吸引力显著增强。随着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等成果转化综合平台的建设、科技创新投资基金的引进,南沙科技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自贸区挂牌后,南沙科创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广州智能软件产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先后挂牌成立,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开通运行,小马智行、云从科技等明星科技企业相继落子,成为本地科创新势力。

  创新要素集聚:专利授权年均增长49.6%

  创新要素正在进一步地集聚。2019年,南沙科学城启动布局,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开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陆续进驻。南沙的重大科创平台集群雏形已现,海洋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力量也纷纷选择在南沙落地。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新兴科创产业也在南沙加速成长。截至2020年2月份,南沙已汇集18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2019年总营业收入超过24亿元,产业正在向成熟期迈进。

  南沙的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自贸区挂牌五年来,南沙累计申请专利33277件,年均增长52.8%;专利授权17275件,年均增长49.6%。2019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87家,相比2014年末增长近10倍;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增至13家,约占全市1/5。

  南沙正在续写科创发展的新篇章,未来的图景备受期待。

  在于广平看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推进、产业基础的夯实,未来将有更多的科技成果从南沙走出去。

  定居南沙多年,他和家人如今不再为无处休闲购物头疼。商业广场、城市公园等生活配套日益完善,高端医疗、教育等资源加速配置,这是一个蜕变中的新兴城市。越来越多的科创人才在南沙安家,寻找属于他们的机遇,谱写关于南沙的创新故事。(记者余丽颖 摄影李夏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