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助推全產業鏈聯動復工復產

天津港助推全產業鏈聯動復工復產

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 通訊員 李四航 攝

■ 減免到今年年底前的內陸企業進出口集裝箱相關費用和環渤海內支線集裝箱相關費用、深化“船邊直提”“抵港直裝”作業模式,進一步提升港口作業效率和綜合服務水平

港口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在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方面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港口——天津港,正在嚴防疫情輸入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港口的樞紐保障和輻射帶動作用,主動當好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和經濟社會循環的“先行官”,推出一系列降費提效升級服務舉措,助推全產業鏈聯動復工復產。

保障物流運輸通暢

不久前,滿載著華北地區電子產品、藥品、肥料的集裝箱班輪從天津港駛往越南胡志明市,這是今年天津港集團開發的一條“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航線。至此,天津港集裝箱航線達到130條,對外服務輻射的國際資源配置樞紐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

“新航線的開通直接解決了以往直航運力不足的問題,減少了貨物在港等待船舶的時間,企業可以節省2天的全程運輸時間並減少5%的物流綜合成本,為復工復產打了一針強心劑。”天津銀龍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天津港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這裡每月航班550餘班,同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疫情之下,天津港集團主動當好“先行官”,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

除了搭建海上通道助力進出口暢通外,陸向沿“絲綢之路經濟帶”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也亮點頻閃。過境日本汽車在天津港裝上火車發運至蒙古國;外貿長城汽車裝船出口南美;內蒙古赤峰至天津的鐵路集裝箱班列實現“抵港直裝”出口歐洲……天津港在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為腹地企業復工復產和外貿出口創造有利條件,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降費提效服務企業

港口作業是否高效,對於外資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有著重要影響。在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在經過20小時的徹夜奮戰後,滿載集裝箱的“中遠海運人馬座”輪緩緩駛離,天津港人以在泊效率226箱/小時的佳績再次刷新該航線在天津港的作業紀錄,創造了“天津港效率”。

“我們對船舶到港靠泊、作業到離港的整個時間軸進行梳理,壓縮每一個環節的每一分鐘,港口運轉效率和服務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孟慶柱表示。

前不久,隨著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最大集裝箱船舶“中遠海運星雲”輪上包括機頭、機身和水平尾翼在內的6件空客飛機大部件安全平穩高效落地,天津港創下了“零缺陷”接卸500架次的“中國紀錄”。疫情發生以來,天津港集團已搶卸空客大部件15架次,為大飛機等航空航天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最有溫度的服務,維護了在全球供應鏈中有重要影響力龍頭企業的物流運輸穩定。

隨著復工復產全面推進,天津港集團也開通了綠色通道,對包括空客、長城汽車、博邁科等在內的重點企業的原料物資從上船之初就持續關注動態信息,分別在航道、泊位、作業和疏運上提供優先舉措,提前介入,暢通產業循環。

此外,為了進一步為企業減輕負擔,助力復工復產,天津港集團還推出了一系列降費提效升級服務舉措,包括減免到今年年底前的內陸企業進出口集裝箱相關費用和環渤海內支線集裝箱相關費用、深化“船邊直提”“抵港直裝”作業模式等,進一步提升港口作業效率和綜合服務水平。(記者 趙賢鈺)

(責編:李 丹、王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