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保佑美国》,自由精神的反省与审判

看了几篇把这片子称作“大叔作为道德制高点并将观点强加于人”、“颓丧中年大叔杀掉耍嘴皮子的人”之类的影评,心里觉得好气馁。即便是千人千面,但是每个人基于某些内容作出的评价不能空洞,不能无视内容本身的价值。

个人认为《上帝保佑美国》无论从商业还是文艺角度来看,这部片子都具备了优秀影片的特质。适宜于在电影史上留下一笔。

从商业角度看就省略部分文字:血腥萝莉+杀手大叔、暴力、黑色幽默、明快的剪接、绝妙的配乐!但最终还是从本片带来的利润来决定的。本片做到了至少不亏本,这里区别于《未来水世界》——莫名的笑脸。

《上帝保佑美国》,自由精神的反省与审判


从文艺角度,又看到有一篇影评抨击这片子超现实,说现实中正常人不会看别人不顺眼就拿枪轰别人脑袋。我想说……现实中有ET治愈过正太的手指吗?现实中有个叫班杰明的人倒着岁数活吗?现实中穿PRADA的一定是恶魔吗?现实中有过一个叫阿甘的傻瓜和中国乒乓球代表队交过手吗?……对,电影反映现实,但电影更多是依赖一种说故事的技巧去告诉我们一个观点,或是提出一个问题。用“超现实”作为贬义词来评论电影的人,不好意思,我鄙视他的智商。超现实只是手法从来不是表现形式。

这个电影正是在讲美国社会中最现实的事情——对自由精神的滥用,间接导致社会的浮躁和粗鲁。从中可以去追寻某些有对社会现实极大影响的人和事。下面开始讲故事,采用超现实的叙事手法。

我们要先明白主角大叔弗兰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弗兰克得知自己有脑瘤之后想自杀,他从盒子里拿出枪的时候,镜头出现过一个铭牌,表明他是一个退役军人。片中的弗兰克大约四五十岁(新闻播报他是一个六十岁老头时他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那么他当军人应该是至少二三十年前的事情,顺推回去,即是他大约成长在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参军(大致的推理)。

那从六十年代开始美国著名运动:民权运动、肯尼迪废除种族歧视的政策、越战、由黑人扩散到其他少数种族团体的例如美国印第安人墨西哥人和其他组织争取平等地位……这些毫无例外都是美国人争取自由平等发起的运动。

而那个铭牌所象征的意义,有什么能比一个美国军人更能显示出“为自由而战”这种美国精神的象征意义?

好,再看看他所身处的现今的美国社会——制造噪音并且永远不把车停好邻居、一言不合就对父母大声辱骂的真人明星、为吸引收视率煽动仇恨和矛盾的节目主持、用有血的卫生棉丢向别人的真人秀明星、哗众取宠推崇脑残的选秀节目、电影院大声喧哗的人、一个人停两车位的人……这些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句潜台词:“Why not?”为什么不行呢?凭什么去指责他们错了,然后他们就不能继续做呢?法律赋予他们自由的公民权,美国精神赋予他们自由的精神。于是他们的言论、行为无不符合“自由”的定义。

Why?老好人弗兰克为什么用枪轰他们脑袋? 仅仅是因为看他们不顺眼?

在弗兰克的成长岁月里,美国人为争取民主、平等、自由付出很多代价和心血,这才得到今日的境况。但与此同时,人们对自由的滥用超过甚至脱离了原本的“自由”的初衷,这种自由已经演变为“粗俗”“肤浅”及“自私自利”的藉口。

如果说弗兰克是在这个病态社会中深受其害的一员,萝莉代表的则是美国新生代中,受浮躁社会影响尚算不大的一群。大胆推断一下的话,我觉得导演是要发问,这个浮躁社会虽然不是凭借任何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拨乱反正,但是不是没有受到其坏影响的人就可以置身事外呢?面对这个问题,你的选择又是如何?

最后觉得比较有趣的一点,片尾用了一段不短的篇幅去描述他从枪贩子处买枪,再用枪进行最后裁决。在美国每个人都有配枪自由,但同时也为社会带来很多罪恶和不安,为公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这是不是也是“自由”过度了的一种表现呢?弗兰克的最后审判,是不是有点以其人之道还至其身的感觉呢?

啰嗦了一大堆。总括来说,这是美国人自身对社会进行反省与审判。

最终的意义不在于电影所展现的社会场景,而在于有人意识到了这样活那样的现实问题,并有勇气,且最终展现在大众面前,大众有机会看到这样反映了某些现实的电影场景。

在未来面前我的都是孩子,都是那种人之初,性本善的习性。可以不为了某些虚无缥缈的事情而去牺牲自己的自由或者其他美好的事情。愿生来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