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去世後,他的石膏遺像上因為粘了他22根毛髮,今已是一級文物

在我國,只要是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都必定知道"魯迅"這個名字、都必定學過魯迅先生所寫的文章。不論是人教版、滬教版還是哪個版本,如果沒有收錄魯迅先生的作品,那麼這本教科書的編撰者一定是不合格的。我國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十分喜歡論資排輩。雖然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還是有人給近代文壇排了個名序。魯迅先生被這個排名列為榜首,被稱為近代文人的執牛耳者。毛主席更是公開表態:"魯迅的方向,就是新文化運動的方向!"

魯迅去世後,他的石膏遺像上因為粘了他22根毛髮,今已是一級文物

魯迅先生著作等身,做過教授的他更是桃李滿天下。在他逝世後,無數曾受他啟迪的人和他的粉絲們,都沉痛的緬懷著這位文壇巨匠。在魯迅先生的家鄉紹興,還有這魯迅先生的紀念館,但那裡只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其實並沒有留下很多魯迅先生的遺蹟。如果人們真的是想要追思魯迅先生,最好的選擇還是去位於上海的魯迅先生紀念館。

那裡不僅再現了魯迅先生在世時家居的模樣,還擺有很多珍貴的紀念物品,比如魯迅先生和家人的照片、魯迅先生創作時的手稿等等……但要說其中最珍貴、最具有紀念價值的物件,還要數一個1:1的魯迅先生真容的石膏像。

魯迅去世後,他的石膏遺像上因為粘了他22根毛髮,今已是一級文物

要說起魯迅的這個石膏像,還是有些淵源的。1936年時,魯迅先生病逝於上海。當時事發突然,很多l魯迅先生的好友驚聞噩耗,都悲傷不能自已。他們如同魯迅的家人一樣,不願意相信這個噩耗。其中,魯迅先生的摯友奧田杏花在得知這一噩耗之後,深感悲痛。正巧那時她正在上海,所以她第一時間就去往了魯迅先生的住所弔喪。當時魯迅先生存留在世的影像資料僅僅只有幾張照片而已。為了讓摯友的形象更好的存留於世,供後人瞻仰,身為雕刻家的奧田杏花決定為魯迅先生製作一幅石膏人面模像。

魯迅去世後,他的石膏遺像上因為粘了他22根毛髮,今已是一級文物


在徵得魯迅遺孀許廣平先生的同意之後,奧田杏花開始爭分奪秒地進行準備工作。為遺體做石膏模像不同於別的工作,由於已經離世,魯迅先生的皮膚組織已經喪失了彈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毀壞魯迅先生的遺容。在經過縝密的準備之後,奧田杏花先是在魯迅先生的面容之上塗抹了一層厚厚的凡士林,而後為了保險起見,還圍上了一層紗布。在這些都完成之後,奧田杏花才開始為魯迅先生製作模像。好在準備充分,石膏半個小時就脫了膜,而魯迅先生的遺體也並沒有受到損害。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在脫模的過程中,還是有22根毛髮,被石膏模像帶了下來。後來,據奧田杏花稱,那二十二根中有二十根是鬍子,兩根是眉毛。

魯迅去世後,他的石膏遺像上因為粘了他22根毛髮,今已是一級文物

在魯迅先生的人臉模像完成之後,奧田杏花就把它交給了魯迅的家人,而魯迅的家人們也一直對這副模像精心呵護。即便是後來的戰爭歲月,都沒讓這副石膏模像受到丁點損壞。建國後,應廣大民眾呼聲,魯迅紀念館在上海正式成立,而許廣平為了讓參觀者更充分的認識魯迅先生,無償的把這副石膏模像,捐贈給了紀念館。可石膏製品終究是很脆弱的,所以魯迅紀念館的負責人最終決定將這幅模像進行了復刻,日常展出用的都是複製品。

而製作複製品用於展出,收藏真跡好好保護,也是很多很多博物館在展覽珍貴展品時所採取的措施。

魯迅去世後,他的石膏遺像上因為粘了他22根毛髮,今已是一級文物

魯迅先生的面容模像因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栩栩如生的細節,被專家組認定為是一級國家文物。今天,在我們觀摩魯迅先生模像的時候,一定會對許廣平先生的大公無私心懷感念、對奧田杏花精湛的人物面容拓印技術感到歎為觀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