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这位居民区书记入选全市“最美守护者”!

连日来,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致敬!最美守护者”公益形象系列展示活动,以刊登人物海报形式,充分展示各行业“最美守护者”的代表人物,展现上海市民的昂扬精神和最美风采。

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作为社区基层工作者代表入选,让我们记住她脱下口罩的脸,向她以及向您周围许许多多的基层工作者致敬!

盛弘是一个“80后”,曾担任外企总经理助理,却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成为一名社区基层工作者,她所在的荣华居委会是全国首个设在国际社区的居委会,辖区居住着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名居民,外籍居民数量约占六成。这位“小小联合国”里的“小巷总理”究竟有何不一般?

“背景板这样设计会不会更好一点?”“联系各家商户把活动纪念品准备好。”……在古北路工作站,盛弘正和社工们讨论活动细节。讲起话来从容不迫,笑起来爽朗真诚,盛弘给人的第一印象清爽而干练。近期,荣华居委会正组织开展“与春天有约”主题摄影活动,邀居民一起去感受花开的黄金城道,盛弘说,希望通过恢复街区活动、构筑共同信心。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社区的各项便民利民服务工作正在逐步恢复正常。不过回忆起防疫工作刚开始时的忙碌,盛弘记忆犹新:“大年夜,还没有感受到年味,就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1月24日,虹桥街道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细化部署防疫相关工作。接到任务后,荣华居委会连夜联系辖区内的各个物业,在大年初一上午召开了物业部署紧急会议,加强防疫宣传、小区消毒和人员排摸。

每栋居民楼张贴多语种的疫情防控宣传内容

“面对这个三万余居民的国际化社区,压力蛮大的。”盛弘坦言,疫情刚发生时,有着近10年社区工作经验的她还真有些“乱了阵脚”,但不服输的她将压力转换成动力,组建工作专班、抗疫党小组,协调社区民警、物业等做好回沪人员排摸登记,组织志愿者做好特殊人群关心关爱,盛弘迅速厘清了思路、制订方案、明确职责,让社区有序运转。

荣华居民区扎实的国际社区治理基础也在疫情防控中显现。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作为社区治理的“三驾马车”,建立起紧密的联防联动机制,盛弘的手机里有一个专门的疫情防控工作群,居委会干部和各小区物业、业委会负责人都在群中,相关情况都会在工作群里迅速反馈。

“防疫融情包”,包含健康监测记录册、中日对照版防疫“融情卡”、口罩、消毒片、日常生活服务小贴士等物品。

在盛弘看来,抗击疫情,需要大家团结一心,为了3万多居民的安全,她带领社工挨个小区走访排摸。荣华居委会服务的居民规模是一般居委会的五六倍,因此社工队伍规模也比一般的要大,共有28人,最年轻的成员是“95后”,特殊时期,大家都放弃了休息,全员上岗。

盛弘回忆,疫情防控初期,由于防护服、护目镜等防疫物资紧缺,大家对上门给隔离户量体温、送菜等工作有一定的顾虑,她便自己先上,“身为书记,我得带着大家去干。”让她欣慰的是,虽然曾有过恐慌,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居委会干事为回沪居民进行登记

作为上海最早的涉外居委会,与境外居民做好疫情防控的沟通宣传,是荣华居委会不同于其他居民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社区里每一项涉及全体居民,尤其是外籍居民的疫情举措、政策都采用多国语言发布。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盛弘发挥专长,和外籍志愿者一起商讨翻译疫情防控宣传的各类资料。用词要恰当,表述不能模糊或夸张,为了确保每一位居民都得到最准确的信息,翻译工作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盛弘介绍,最多的一版是8国语言。

盛弘向外籍志愿者介绍最新防疫措施

随着防疫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外居民志愿者们加入守护家园的行动中。从最基础的防疫通知翻译,到小区门岗测体温,再到陪同居委干部上门担当“随身翻译”,大家把日常生活的邻里相亲,汇聚成特殊时期的守望相助,凝聚起了共克时艰的家园防线。

“虽然工作很累,但是也很感动。”盛弘说,在荣华居民区工作7年了,疫情期间,即使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也会有居民认出来,有人点头,有人竖大拇指,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相比企业冷冰冰的KPI,我更喜欢有温度的社区工作。”

随着上海对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实施集中隔离,这段时间社区的任务减少了一些,但防疫这根“弦”在盛弘脑子里丝毫没有放松过:“常态化防控贵在坚持,随着防疫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会不断调整工作重点,守护好社区和居民。”

猜你喜欢

长宁这些小区将有新变化……

开学之前,长宁这所学校的老师先“演”上了……

好消息!长宁又有6部加装电梯项目复工!

虹桥⇋浦东全程40分钟!上海机场联络线计划2024年建成投运

长宁这个居民区将打造一个古风式的“公共客厅”!

记者、编辑 | 长宁区融媒体中心 晁丹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