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激情的創作還能走多遠


沒有激情的創作還能走多遠


沒有激情的創作還能走多遠

文:我是素顏

宅在家中的日子真是不好過,不看書不看視頻還能做什麼。每天按計劃完成一篇千字日更和體育鍛煉,其他時間一直握著手機看書,聽書。有選擇性地讀了一本又一本。突然覺得自己離寫作這件事情越來越遠了。

用第一人稱我去創作的文章,對於自己來說還是好駕馭一些。看到別人的我,出現在小說裡,完全是真我的再現,好像文中發生的故事是真實發生的,一舉一動一頻一笑一物一景,人物的對話,心理的活動,環境的描述,每一句話,每一段話都活靈活現,讀著讀著就忘記這是小說,是編的,居然就疑惑了,原來作者真名叫這個。等再讀一篇,主人公“我”又換了一個名,才把小說和真實的記事脫離開來,作者不是寫真我,在寫小說呢。

讀的作品越多,內心的失落感越強。想來這輩子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的機會了,看待事情的深度,對事件的認知力,還是編撰故事的能力,以及架馭故事結構的能力,語言語句的運用方面,能力極其微弱,強逼著每天堅持去寫。有時寫一些自嗨性的,有時有點感悟的,有時有想法也能編篇小說出來,終歸都覺淺薄的很。

沒有激情的創作還能走多遠


有讀者在文後留言,別妄自菲薄,已經寫得很好了。這個很好,是與不會寫不經常寫對寫作不感冒的人而言,我的對比對象,不是他們,我堅持了半輩子的夢想,不是滿足當下這一點點擁有寫作能力,我想走得更遠。

沒有激情的創作還能走多遠


每讀一本書,都有不一樣的收穫,會發現作者具備的高於我幾倍的功力,有些作者對於環境與事件的銜接,處理非常有力度,比較欣賞綠妖的文字處理:幾萬朵烏雲直壓下來。這裡的烏雲的那種白,看到之前無法想象,它們白到彷彿是一種暴力,白到觸目驚心,白到不留佘地,整個天空彷彿有一萬匹白馬狂野馳騁。我真想,像野馬一樣在草原上奔跑。

描寫這種環境,是“我”遭遇了一場不願看到的意外,而後有了憤怒、壓抑,想逃離,匆匆跑進一片空曠的草地之後,用環境的描寫襯托出自己的心情。

這樣的以景託志的描述處處可見。如果換作我是作者,在文中的我一定看不到天上白雲,看不到馳騁的萬匹馬,也許我只能體悟到,她會瘋狂地奔跑,跑不動了,靠著一棵樹,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然後有淚水迷了眼,眼前的事物全都模糊了,像是夢中的影子,似隱似現。

沒有激情的創作還能走多遠


寫到此外,靈光一閃。我有點恍然大悟,明白了,明白了,是我在寫作的時候,把作者我和主人公我分開了,我沒有進入到主人公的世界,站在了講別人故事的角度,去寫別人的故事,而非親歷。

哈哈,有點意思。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不知寫些什麼,天天用手記看書,看到頭昏腦漲,偏頭疼,今早七點半才醒來,腦袋空空如也,不知日更內容該寫些什麼。坐在沙發上開始逼著自己動筆。就像有老師們教的那樣,不管有沒有可寫的,寫就是了,寫著寫著就有了。這招還真管用,就把看書之後的失落一五一十地寫了下來,寫著寫著發現,有點懂其中的奧妙了。

再找一段綠妖的文字,來改寫一下。現在看書,不用筆做筆記,看到有興趣的文字,都在下面劃了線,截屏下來,庫存到QQ空間的讀書筆記裡,有時間再回味去。

沒有激情的創作還能走多遠


綠妖在後記中說:我擁有全部的自己,自己全部的時間。據說“一人生活處,智慧增長時”。但我也體會到獨居生活的重力,虛無的重力。它像一個黑洞。我和虛無辯論,和手機依賴症搏鬥。環顧身邊,全職寫作的朋友,有好幾個得了抑鬱症。

現在的時間就如同綠妖的全職寫作,一個人呆在一處,沒有別人打擾,全部的空間和時間都屬於自己,世界靜的可怕,時間也多的嚇人。要一直保持一種寫作的模式,把自己換身成為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身份,穿越到不同空間,不同的身上,去做他的事,說他的話,談他的戀愛,生他的孩子,長時間去幻想自己變成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人,脫離真實的生活,讓自己有千個萬個不同人格的的人的悲歡離合,這件事確實有些可怕,時間久了,會發瘋的。

沒有激情的創作還能走多遠


太投入做一件事,結局一定會成功,只是投入得越深,剝離就越難,你換身劇中人物越久,真實的你離角色越近,離現實的你越遠。這種體驗還越來越多,最後你可能分不出戲裡戲外了。

像村上春樹這樣的大作家,他習慣了一個人創作,同時他也有放下創作另一大愛好:馬拉松。有松有緊,科學安排好工作和生活,身體健康了,心理健康了,工作才會無憂。

很開心,今天的寫作讓我明白了一件事,要寫小說中的“我”,我得真實地化身變成那個我,以前是懵懂,現在是真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