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CEO疑似出軌網紅張大奕:又是因為女性不夠獨立嗎?

引文:

婚變的挫折其實就是愛的挫折,每一個喪失的背後,無一不在展現著世事無常和眾生皆苦

天貓CEO疑似出軌網紅張大奕:又是因為女性不夠獨立嗎?

天貓CEO出軌事件最近鬧的沸沸揚揚,相信各位瓜吃的也差不多了,不需要我再概述了吧?

又是一起原配打小三的事件,太陽底下也就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實在算不上新鮮。

只是昨晚突然在朋友圈中看見一篇同行寫的心理學文章,看完之後實在覺得傻逼,讓我突然有了更文(吐槽)的動力。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自稱提供各種心理乾貨的號的傻逼觀點。

文章開頭做了一個事件陳述,並拉出噹噹網的創始人俞渝作對比:同樣是婚變,同樣是女人,你看俞渝多厲害,這位“董花花”明顯段位就不夠高,怎麼就不知道學習學習俞渝呢。漬漬漬。


天貓CEO疑似出軌網紅張大奕:又是因為女性不夠獨立嗎?

接著他提出觀點,一個女性“除了自己的爸爸沒人會養你一輩子”,嗯,單看這句話似乎也沒啥可噴的,接著他提出“女性得獨立”,似乎也啥問題,可是細看內容怎麼就這麼膈應人呢?

文章寫道:當總裁夫人決定在微博上聲討小三時,其實就已經暴露出了一個令人心酸的事實:她已經決定原諒出軌的丈夫。

What???這是什麼邏輯?試問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在發現自己的伴侶出軌時,此刻他不應該憤怒,不能發聲聲討嗎?難道聲討一下就是掉價的嗎?

天貓CEO疑似出軌網紅張大奕:又是因為女性不夠獨立嗎?

作者接著又說:“翻看這位夫人的微博,呈現出一片歲月靜好的模樣:料理、烹飪、美妝,連賣山寨的小三看過去都比她有事業心。”

哇,此處破案了呢,原來歲月靜好,曬烹飪、料理,美妝才是導致婚變的關鍵,主要還是沒有小三有事業心呢。拜託,全篇沒有任何一個心理學理論支撐就算了,該不會連“人格面具”“人設”這些詞都沒有聽過吧?光一個微博就看透了一切?

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女性要獨立”之後,文章接著就給出了女性獨立的生存之道。

生存之道1就是:讀書。

挺勵志,挺正能量的吧?嗯,我也覺得。

天貓CEO疑似出軌網紅張大奕:又是因為女性不夠獨立嗎?

網紅張大奕

為什麼呢,文章給出了原因:俞渝是紐約大學MBA學位,鄧文迪也耶魯大學碩士,但是吳佩慈呢?華岡藝校畢業。

看出什麼了嗎?牛逼的作者僅憑這三個女人的經歷得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震撼的結論:事實證明,越是高學歷女性,她們人越聰明,社會地位也越強,反之也可成立。

嗯,俞渝學歷這麼高,社會地位這麼強,她怎麼就眼瞎嫁給了李國慶了呢?咱不懂,咱也不敢質疑。

在這個“讀書”話題的基礎上,作者又說,“人要懂得未雨綢繆,有一份好學歷,至少能邁過門檻,哪怕被掃出家門,也不會擔心餓死街頭。”

我暈,這邏輯簡直服氣,一個簡單的婚變事件,現在變成了原配的錯,按作者的邏輯如果原配有事業心,有自己的工作,是高學歷,那麼就不會給小三可乘之機。什麼傻逼玩意兒。

除了讀書,作者說女性還要必須得有一份工作,聽起來沒啥毛病,可是你怎麼知道這位“花花董花花”人家就沒有工作呢?

最後,作者再次呼籲女性千萬千萬得獨立,他說“當你感受過做大女人的灑脫,那麼你再也不會想做一個嬌滴滴的小女人。如果你擔心丈夫出軌,那麼你就該走出舒適區,嘗試靠自己活下去。”


天貓CEO疑似出軌網紅張大奕:又是因為女性不夠獨立嗎?


看到這裡我真的快吐了。如果這真是一個心理學人寫出的文章,那麼只能說這位作者腦子中有太多的妄念,因為整篇文章感覺就一篇空洞的臆想和自我的投射。

似乎在他心中,女性永遠都處於虛弱無力,依靠男性,在家帶娃,沒有話語權的狀態。

不止這一篇文章,像這樣的文章還有很多,弔詭的是,網絡上總是有大把大把的情感導師在教女性如何維繫家庭,維持婚姻,但卻很少教男性如何做一個好父親,好丈夫。

似乎就像這篇文章一樣,婚姻中兩個人的事,說到最後居然變成了女性自己的問題,都怪女性不夠獨立。似乎只要女性獨立了所有的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

說到底,其實還是成功學的變異和氾濫。

一個人的成功是綜合因素的結果,他可能是讀過很多書,也可能是他確實很努力,但是有沒有可能是他偶遇了一個貴人?有沒有可能他剛好趕上了時代的風口?或者有沒有可能他背地裡幹了些不為人知的勾當?

成功學的主要問題就在於因果的倒置,放在養育兒童身上,按現在的育兒文章邏輯來看就是:若一個孩子他心理出現了問題或者自殺,那麼他的原因一定是在於父母的控制或者沒有給他無條件的愛。

可是反過來思考,如果我們的父母沒有控制孩子,並給予了孩子無條件的關愛,甚至給他支持,給他鼓勵,那麼請問,誰能拍胸脯百分百保證這樣的孩子就一定不會出現心理問題,一定不會成為殺人罪犯?

同理,婚姻中也是如此,婚變就是產生了,沒有為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

眾覽現今的情感文,一眼望去幾乎全都是教導女性要“獨立”之類的云云,在女權主義,女性主義,包括“metoo”運動進入到了第三階段的結點上,“女性得獨立”似乎早已經變成了政治正確

一個樂意結婚當家庭主婦的女性會遭受到不少來自晚婚,甚至不婚女性主義者的諷刺和嘲笑,認為這是在展現女性的柔弱,展現女性對男性的依賴。

這種極端氣息近年來越發濃重,不少人在對女權主義進行討論時總會不約而同的提到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所寫的《厭女》一書。不少學者表示,女權主義的流行正在加劇社會的“厭女症”傾向。

在《厭女》一書中上野千鶴子指出:有時,女性對於自己和同性可能更加苛刻。排斥傳統女性氣質,並不是“厭女”的例外,而恰恰是認同男性社會價值,認為男性是更高等的群體表現。

這樣的描述不禁讓人想到《木蘭辭》中男扮女裝的花木蘭,豫劇中的花木蘭最著名的就是那句:“誰說女子不如男”。

在當時的年代這一句吟唱可謂是石破驚天,直至今日這樣的“女強人”角色依然是流行而不過時,甚至這種英勇堅強敢於追求成功的當代花木蘭,還帶給了不少父母驕傲和神氣的資本:“看,我們家女兒比你們家兒子都強。”

這樣的情景似乎和不斷呼籲女性必須要獨立的聲音有些相似,那就是:女人你要獨立,你要戰勝男性。

可是,如果一個女孩,一個女性的個人價值要通過擊敗男孩,擊敗男性才能得到實現,那麼,這個女孩子,這個女性她本身的價值又在哪裡呢?

這個問題就留給大家去思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