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一发》:20年前科幻电影的启示,基因真的无法左右灵魂么?

“There is no gene for fate”(命运没有基因)——《千钧一发》

《千钧一发》:20年前科幻电影的启示,基因真的无法左右灵魂么?

《灵魂机器的时代》一书的作者雷•库兹韦尔早在1990年就提出,只要科学家在人的基因上动动手脚,就可以“制造”出超级孩子,在智力上超过大人。1997年,安德鲁·尼科尔自编自导了科幻电影《千钧一发》,未来生物基因技术“生育”的人是不是一定强于那些自然受孕生育的人?身体上的强壮是不是等同于人的意志、精神和梦想上的坚定、强大以及高远?


《千钧一发》:20年前科幻电影的启示,基因真的无法左右灵魂么?


《千钧一发》(又译《变种异煞》)讲的是:在不久的未来,人类通过基因生物技术设计人类,让每一个新出生的孩子都具备超越性的完美品质,生物遗传所带来的各种身心健康风险被完美根除,“爱的结晶”反而成了意外,正常受孕生育的人被称为“缺陷人”。主人公文生就是父母意外激情所产生的后果,跟生物优选的弟弟安东相比,文生体弱多病且不被父母重视,一切成长所需的优质资源自然也倾斜给了有更美好前景的弟弟,长大后的文生一直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逐——作一名太空人,遨游星际。为此他靠黑市交易“购买”了“完美人“杰隆”的身份,混入航天公司成了一名待选航天员,凭借优异的生物和集训指成绩,即将飞入太空……

回看这部影片,它提出了一个当前时代人类渐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生物基因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将在未来对人类的生命和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影响。这也是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三部曲反复阐述的理论和未来图景,而写下《灵魂机器的时代》的雷库兹韦尔本人更是身体力行,通过吃某种精密配制的“十全大补丸”来延续身体的新陈代谢,以便能够等到永生技术的到来,从此步入长生不老的神仙境界。


《千钧一发》:20年前科幻电影的启示,基因真的无法左右灵魂么?


《千钧一发》这部电影凭借着伊桑·霍克和裘德·洛及乌玛·瑟曼等明星的演绎,通过主人公文生的励志表现,激发了我们日常人生的斗志和勇气——虽然文生天生处于不平等的境遇,但他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意志和梦想实现了人生逆袭。

《千钧一发》:20年前科幻电影的启示,基因真的无法左右灵魂么?

这在曾经的那个时代,是无可争议的正能量主题,那么,科技发展到了2020年,电影设定的科技前提有没有发生变化呢?我们可以设想的未来的时代又是什么样子呢?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部电影得到某种启示和答案。

这部影片给我们的思考主要有这么三点。

第一,人生而无法平等,人为地追求生物性优越只会意外制造社会不平等

人类历史上,人与人并不平等,但曾经的不平等是社会性不平等,是阶级阶层、门等家庭等问题造成的地位和资源以及机会上的不平等,生物个体性差异并不是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壁垒。除了极个别的异常个体之外,人与人之间身体、寿命和智商之间的差距很难造成大范围的人的群体的发展的差异。

在未来时代,人有可能因为生物基因技术的应用而划分成不同的生物阶级,这是尤瓦尔•赫拉利的说法,同时也是《千钧一发》影片表现的科幻场景:经过基因技术生下来的“完美人”被称作正常人,而通过正常受孕生育过程生下来的人被称作“缺陷人”,正常人从事着一些较高级的社会工作,而像文生一样的“缺陷人”则只能从事搬运工、清洁工等体力劳动。

《千钧一发》:20年前科幻电影的启示,基因真的无法左右灵魂么?


作为宇航员这样的特殊职业来说,更需要“天选之子”,即使同在航天公司的艾琳,也因为基因上的微小瑕疵而只能做地面工作。在电影设想的那个时代,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那么你就有可观的收入和优裕的生活,如果你是一个“缺陷人”,那么你将沦入社会底层,努力求生。本为“完美人”的杰隆瘫痪后一样失去了工作的机会,无法自己解决生计,只能靠出卖身份,让假充“完美人”的文生给他提供一应生活所需。在未来时代,新的生物性不平等开始出现,而这种不平等的出现恰恰是基于人类追求完美和平等的举动,当我们剔除一个人一些不完美的基因的时候,本来的正常人反而变成了“缺陷人”,人类充当上帝的角色之后果,恰恰制造出了许多“缺陷人”。

第二,人类的生物性优势并不能使他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这一点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人们最为普遍的认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个极其丑陋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十分高尚的人如卡西莫多,而一个看上去道貌岸然的人却可以是一个十足的恶人如克罗德神父。人们总是用各种方式说明、证明着这一点,这也是《千钧一发》试图带给我们的启示。文生这样的“缺陷人”可以通过拼搏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部门主管那个“没有任何暴力倾向”的完美人却为了自己的目的,为了自己主持的航天项目不被中止而杀了人。影片的核心思想也正如那句台词所说,

“There is no gene for fate”命运没有基因)。

《千钧一发》:20年前科幻电影的启示,基因真的无法左右灵魂么?

命运没有基因的前提是人性的丰富和复杂,还有人的灵魂和感情的变化多样。影片通过对文生百密不疏的日常行为表现来诠释他意志的牢不可破以及他内心的坚强,每天他都要靠杰隆的血样、尿样来通过生物检验。虽然这种执拗其实已经近于一种机械式表现,但影片是借此来说明,灵魂和梦想是可以超越一个人的生物特性的,这种执拗显示了文生作为一个科幻时代的缺陷人,我们这个时代的正常人的强大。

第三,人的理性和情感共同作用于人的社会生活,但情感时常胜过理性

靠着先进的基因技术,人们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基因成了人们的身份证和通行证,人们不但可以靠基因检测来排除有可能患上疾病的不幸,人们也可以靠基因检测来排除一个人是不是有凶杀作案的嫌疑,人们甚至可以在谈恋爱的时候取样对方的生物标本,如影片中那样,通过一个吻留下的唇印来检测对方是不是自己的理想伴侣。

影片中具有最强张力的戏份在两大男神之间展开,如果说一个“缺陷人”文生和一个“完美人”杰隆有什么共同之处的话,这个共同之处只能被归结为梦想。如果我们把场景放到现实中来,一个普通人是很难做到文生做到的一切:截断自己的双脚以求拔高身高,无数个日子带着那些奇葩而繁琐的作弊道具去完成检测,每天无数次小心翼翼地清除毛发头屑等生物痕迹和重新布置完美人的生活现场。而作为“完美人”的杰隆也不大可能为了解决生活所需和一些必备生活条件而不断地抽血集尿,也不大可能在警探找上门来时,为了文生,拖着残躯从楼下爬到楼上。

《千钧一发》:20年前科幻电影的启示,基因真的无法左右灵魂么?


这些影片中的情节只为了强调人的意志和梦想的“优越”和“完美”,不管是文生还是杰隆,他们都有一个梦想,文生登上飞船之前,杰隆告诉他:我只是把身份借给你,而你让我分享了你的梦想。而那个生物检测员在关键时刻也眼睁睁地放了文生一马,让他上了飞船,而他要放行的理由同样是他的儿子的梦想。

电影中的梦想是一个情感的集合体,人的情结、意志、感情、情绪集合成了一个宏大的更能说明问题的——梦想。

《千钧一发》:20年前科幻电影的启示,基因真的无法左右灵魂么?

那么,通过20多年前的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结合《人类简史》三部曲里的思想,对我们未来的时代作一些科幻的设想,这是这部电影的意义,也是《人类简史》三部曲的意义。

科幻场景一:生物基因技术有可能代替“上帝之手”,创造“神人”,但这并不能成为一种普惠权利

除了这部电影在20年前的科幻演绎之外,从当前的科技发展来看,我们也很难说,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人类靠生物基因技术彻底改变人类的历史和人类社会,改变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


《千钧一发》:20年前科幻电影的启示,基因真的无法左右灵魂么?


人们希望自己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舒适的生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电影中的科幻情节极有可能变成现实,从20年前看,也许这一点还比较遥远,但从20年后的今天来看,这一点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只是这种技术的实现会不会有可能造成新的生物阶级差异,而不会成为一种普惠性的权利。

如果我们对片中的情节作一些延展,虽然还有不少“缺陷人”生活在那个时代,但是影片没有表现这种技术需要付出的昂贵的代价,假使现实真如电影,那么数代人之后,“缺陷人”有可能完全消失,而“完美人”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真正实现“正常”。

然而就尤瓦利的说法,这种技术的应用一定是有代价的,而这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承担的,所以有可能造成一种局面,聪明人及后代将更聪明,更有钱,以及更漂亮更美貌,而普通人及后代将越来越普通,没有钱,而且不漂亮,从此,“灰姑娘”的神话将不再上演。

科幻场景二:生物基因不但能够创造“完美”的生物个体,也将创造完美的灵魂和爱情

文生并不完美,但他“交了好运”,遇到了艾琳,在他飞入太空之前,建立了一段浪漫的爱情关系。这同样是影片在那个时代所表现的主题之一:爱情是不会被基因控制和改变的,就像我们曾经的美好的愿望一样,无论这个世界上有多么不平等的待遇和机遇,我们每一个人遇到一个可爱男孩或女孩,展开一段缠绵动人的爱情的待遇和机遇则基本是公平的。


《千钧一发》:20年前科幻电影的启示,基因真的无法左右灵魂么?


这种爱情关系甚至可能打破社会上一些有形或无形的阻隔,如王子爱上灰姑娘,公主爱上流浪汉。然而随着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脑科学的融合发展,某一天这种局面极有可能将被打破,因为基于人的认知能力的情感、欲望和选择也可以被分析为一种生化机制和生物算法,而这又极有可能在人工智能的挟持下,使人在爱情选择上也表现得更为精密。

于是我们将有可能对每一个恋爱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数据分析,并且我们还可以通过生化机制,促发我们体内的神经递质,为我们的理智披上感情冲动的糖衣,让我们以为自己仍然是靠激情澎湃在爱,让我们以为自己心中燃烧的仍然是“只需要曾经拥有,不需要天长地久”的不顾一切的炽烈爱情。

科幻场景三:人的命运将会从偶然变成一种必然,然而再也不会有“命运不公者”出现

人的命运除了我们常所诟病的那些生来不平等的阶层、门第等影响和决定之外,很多时候一些非常偶然的因素也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虽然《千钧一发》着力渲染了文生为了改变命运做出的个人努力,他先后2次打破常规和生化数据,战胜了身体素质明显优于自己的弟弟安东,并通过一系列艰苦努力,实现了梦想,这似乎可以被我们归结为是对“我命由我不由天”和“命运不公,那么就和命运斗到底”的呐喊的影像化表达。


《千钧一发》:20年前科幻电影的启示,基因真的无法左右灵魂么?


但是影片还是表现了一些非常偶然的因素对于改变他的命运的作用和意义,比如杰隆可以拼了老命爬到楼上去替他蒙混过关,比如公司的生化检测员知道他是一个并不完美的“缺陷人”,依然送他登上飞船。

但在未来时代,这一切也许都将不会发生,因为人的思维和抉择也将由生物算法和人工智能代劳,这使一个人在做出决定之前会综合评估这一行为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杰隆还会不会因为友情和梦想拼尽全力?而一个高端精密机构的“守门人”是不是还会放一个有可能让自己前程尽毁的人进入梦想的飞船呢?如果人类被从降生就作了“安于天命”的设计,他是不是还会感叹“命运不公”呢?也许不会了。

这样的科幻设想,无疑让人茫然无措,但我相信,这个时代目前的设计者和实践者还是由“自由意志”所支配的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凭自己的心灵和智慧,意志和梦想所推动的这个时代也许有一天会走上更加“数据化”和“智能化”的轨道,但是那条轨道的铺就经过了我们人类数千年的努力,这条铁轨沉沉的枕木下埋藏着我们无数代人美好心灵共同锻炼和打造的精神的基石,如果我们的后代一直顺着这个轨道前行,他们一定能够到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彼岸。

欢迎关注爱的解析课。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