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公益失效之時,互聯網公益節,名叫99

說到公益你會想到什麼?

是2008年汶川地震全社會積極響應祈福募捐;

還是陳光標,高調派發現金,連續十年,以個人名以捐款突破11億元。

又或者是郭美美借用紅十字會名號炫富刷新公眾三觀底線。

傳統公益失效之時,互聯網公益節,名叫99

慈善彷彿是一個有爭議性的詞彙,尤其是很多明星或者企業家做慈善的方式,甚至抹黑了慈善。媒體甚至批判,"炫耀式"的心態去做慈善,實際是偽慈善的流露,結局必定適得其反。

炫耀的慈善形式不僅沒有讓公眾感知到需要幫助的人群有多脆弱,還刺痛了民眾的情感,加劇了階層的分割。甚至,將普通人,或者不瞭解公益的人越推越遠離"公益"和"慈善"。

傳統籌款失靈,竟是世界不再認可白人做救世主

英國有一個紅鼻子節,從1988年就創辦的這個節日裡,有名的歌手,演員和明星都會帶上紅色的鼻子,通過喜劇表演的形式為需要幫助的人籌集善款。

傳統公益失效之時,互聯網公益節,名叫99

紅鼻子節幫助的到底是名人還是素人,到底是明星有更多的素材可以發微博還是普通人真的能得到捐助,這樣的議題連年討論,得出的結論最後都會導向:無論是大型活動還是親友眾籌,任何形式的大眾慈善,或者是公眾認可的公益活動,至少要讓大眾知道一件事,錢去了哪裡。

屢創奇蹟的背後,99公益賦能公益夥伴

在"互聯網公益元年",騰訊的行動很快就給當年的汶川地震完成了積極的響應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當日,騰訊即聯合中國紅十字總會壹基金計劃啟動了國內第一個網絡募捐平臺。8天后,騰訊網友在線捐贈突破2000萬元,創下互聯網公益慈善史上最高捐贈紀錄。

傳統公益失效之時,互聯網公益節,名叫99

社交網絡更是以爆炸性的傳播量級推動了互聯網公益的發展。2014年風靡Facebook的冰桶挑戰穿過網線,走進微博,走進普通人的生活,為漸凍症病人募捐,讓這一群特殊人士開始被外界關注。

正是藉著互聯網公益的勢頭,2015年9月9日,騰訊真正意義上集結了企業、公益組織、名人明星以及數億網民等各種社會力量,打造了互聯網慈善的公益圈。打開公益界的大門後,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互聯網公司不甘落後,也在創建互聯網慈善公益平臺。數十億的網友被悉數引到了公益世界。

數字化造節,最短的時間,最透明的每元支出

99公益如今已經第四個年頭,將慈善做成節日,是騰訊想要製造的公益形式。

為何能造節,還要得益於騰訊公益平臺2017年上線"透明度"組件。公益組織要在平臺上籌款,必須按照規則,嚴格披露財務情況,包括捐贈收入和執行支出等。不僅如此,公益組織還要及時向捐贈人反饋項目進展。

盤點捐助能力之餘還能盤點過往數據,數據顯示,99公益的復捐率每季度同比上期均有上漲,以2019年第一季度為例,同比去年增加9.78%。對於個人而言,騰訊公益平臺的公開透明給予了大眾信任感,加強了鏈接。這對於公益機構而言,也絕無害處。

傳統公益失效之時,互聯網公益節,名叫99

此外,節日的誕生也得益於騰訊能幫助項目跨越"數字鴻溝",以最短的信息傳播週期獲得最大的信息傳播效益,讓機構拓寬了資源渠道,降低了財務風險。至今,"99 公益日"捐款人次從最初的 205 萬增長到 2800 萬,擴大了近 13 倍;善款總額從最初的2.28 億元增長到超過14 億元,提高了5倍多。簡而言之,騰訊讓機構做公益的方式不再受限,有了更廣闊的天地。

和天貓製造了國人購物節雙11一樣,99公益日打造的是公益節日。這種造節的方式正在顯而易見地改變中國慈善行業的運作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