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仙和白娘子当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击瘟疫

许仙和白娘子当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击瘟疫

接下来要讲的确实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你可能会说“许仙和白娘子”不是传说的人物么?是传说,但接下来我要跟你讲的是真实的历史和一部分基于历史的推测。

“南宋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绥,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是岁浙之铠饥民疫者尤众”---《宋史·五行志》。

这是当时的历史记载,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的皇帝叫赵昚--南宋第二任皇帝,第一任是我们熟知的赵构,就是“泥马渡康王”的那位“康王”。赵构没有儿子,就把皇位传给了养子赵昚,赵昚是个很有想法的人----血洗“靖康之耻”,于是在他继位的第一年,先给岳飞翻案平反,同时发动了“隆兴之战”,也叫“隆兴北伐”。

但是以南宋当时的国力,完全打不过金国----战败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战场周围的百姓被迫南迁,成为流民,所以就有了“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的那段历史。也正是这些流民的到来,一场空前的大瘟疫开始冲击江南地区。

也正是这一年,年轻的大夫奚宣赞,正在江南一带救治瘟疫。没错,奚宣赞就是许仙,在最早的宋元话本中许仙被称作“奚宣赞”或者“奚宣”,后来传着传着变成了许仙。

奚宣赞的出身要好好说一说,他的父亲是岳家军手下的一位“奚统制”,“统制”这个概念,是宋代军营中的一种武职,《宋史.职官七》:“根据诸军都统制 副都统制 统制 统领 旧制,出师征讨,诸将不相统一,则拔一人为都统制以总之,未为官称也”,奚统制是“都统制”中的中间官职,当时统领的是岳家军下的所有军医。

既然能统领所有军医,那么医术肯定是相当高超的!没错,因为他师承自北宋时期的名医安道全,安道全也被写进了《水浒传》中,“神医安道全”排行梁山第五十六位,当然这是小说中的描写。

历史上,安道全是南京城有名的医生,晚年曾给南宋第一任皇帝赵构看病,并被封了官职,安道全与梁山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因为一个人,那就是岳飞。其实岳家军里很大一部分人都来自于梁山的起义部队。下图是岳家军的构成。

许仙和白娘子当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击瘟疫


其中的右军部分,就是原来扈成的部队,扈成是扈三娘的哥哥,他的手下庞荣在征方腊后接管了梁山泊的散落部队,后来加入岳家军。

那么为什么岳飞能够统领水泊梁山这帮人呢?

因为他有三个师兄弟都是梁山义军中的统领人物。分别是:卢俊义、林冲和武松,加上岳飞---师出同门,共同的老师就是“陕西铁臂膀周同”,周同师承少林武师谭正芳,谭正芳跟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关系交好,曾经向包青天推荐了周同做侍卫,没错,周同就是“展昭”的人物原型。

同时卢俊义、林冲、武松等人又在梁山泊开创了一个武术流派,专门在子时和午时练武,就是流传到现在的“山东子午门”,1986年左右还有将近两万人的习武者。子午门中的这些人后来成了岳家军中的中坚力量。卢俊义等人的武功源自少林谭正芳,所以“天下武功出少林”这句话没有错。我们可以从下图看到整个一脉的师承关系。

许仙和白娘子当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击瘟疫


而岳飞这个周同的关门弟子,比这几位大师兄要小很多,所以没有机会加入梁山义军,但是这一派里属岳飞最成器,所以梁山没落后很多人都加入了岳家军,而安道全的徒弟也在岳家军中谋得了“医管统制”的职位,就是“许仙”的父亲----奚统制。

但是岳飞死后,岳家军很长一段时间就没落了,直到宋孝宗赵昚替岳飞平反,并发动隆兴北伐后,这一脉才再度崛起。

而从“没落到崛起”中间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奚统制就在江南一带行医,注意是行脚医生。期间他的儿子奚宣赞在钱塘降生,并一直跟随父亲学习医术。

“南宋隆兴二年,江南出现瘟疫”这时的奚宣赞就赶到了瘟疫比较严重的浙江湖州。江南多水患,尤其是春秋两季,每次洪涝过后,霍乱横行,到了夏天还有疟疾滋扰,所以奚宣赞把自己的“流动诊所”就放在了湖州的骆驼桥畔。唐代的刘禹锡曾经在这座桥上写下了“骆驼桥上蘋风起,鹦鹉杯中箬下春”的诗句,如今这座桥边都是病人。


许仙和白娘子当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击瘟疫

曾经的湖州骆驼桥


许仙和白娘子当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击瘟疫

如今的湖州骆驼桥


此时与许仙(奚宣赞)一同在湖州行医的还有当朝尚书右仆射史浩派来的内侄叶筠,叶筠的爷爷叶梦得晚年隐居在湖州,一千年后,叶氏子孙在湖州创立了“叶慕韩斋”后为“慕韩斋大药房”一直到现在还在守护湖州和江南一带百姓的健康,此乃后话。

在奚宣赞众多的病人当中,就有白素贞,但是由于史料太少,很难确定白素贞的真名是什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白素贞的父亲是一位参加了“隆兴北伐”的高级军官。

隆兴北伐,朝廷把最高指挥权交给了四川名将张浚,张浚与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合称为“中兴四将”。这四个将军都有个特点,善于私募军队,比如岳飞统制了天下起义军各股势力而组成的岳家军,韩世忠和妻子梁红玉统制的淮军--韩家军,而张浚就自己拉起了一只巴蜀人为主,川陕融合的蜀军,其中就有青城山的一批川娃子。

民间自古有句话“无川不成军”,四川人是很能打的,所以隆兴北伐这一仗打得很惨烈。最后虽然失败,但是也让金国不得不“隆兴议和”,维持了将近半世纪的和平。


这只惨败的部队包括一些高级军官的随军家属就跟着流民一起逃到了湖州,与流民没有目的不同的是,这支队伍是要找到组织,而就在骆驼桥不远处就是当年韩世忠的部队驻守的军营所在,湖州人称“马军巷”,白素贞跟随父亲和同僚流落至此,也正是在此处,白素贞这个青城山来的女子邂逅了自己的爱情,目睹了战场的厮杀,流民的瘟疫,再看到眼前这位翩翩青年郎中时,白素贞芳心暗许。

马军巷中的军官们意识到流民长期驻留是会酿成大祸的,于是在骆驼桥畔开仓赈济,白素贞就帮着炊事兵们赈灾,于是才会留下“许仙白娘子骆驼桥畔吃汤圆”的那一段佳话。


许仙和白娘子当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击瘟疫

曾经的马军巷


许仙和白娘子当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击瘟疫

如今的马军巷小区


再到后来,两人各自回到杭州,又因在西湖断桥借伞等姻缘巧合最终走到了一起。而此时白娘子的父亲因“文武党争,裁汰冗官”而死。两人又都有军旅背景,心心相惜,无牵无挂之下,倒成就了古今难得的自由恋爱婚姻。

杭州清波门外的药店保安堂,是他二人的家,在婚姻最初几年里他们在保安堂中为百姓看病,日子过得很安稳,但是,很快就祸起朝堂了。

南宋的这几代皇帝都有个毛病,喜欢玩“禅让”,比如说第一任皇帝赵构,在杭州定都后没几年就嚷嚷着要退休,要享天伦之乐,那年他才五十多岁,让位给了养子赵昚,赵昚到了六十岁出头,也嚷嚷着要退休,就禅让给了儿子赵惇,赵惇后来也禅让,给了儿子赵扩。甚至出现过,赵惇继位第一年,头顶上有两位太上皇。

这里就有一个巨大的南宋症结,赵昚刚继位那几年赵构时不时的还要来指手画脚一下,比如隆兴议和之后,赵昚其实还想出兵攻打金国,但是赵构这位太上皇却不愿意,很难说谁对谁错,因为天下兴亡百姓皆苦。后来赵构为了阻止赵昚有北伐的想法,干脆动用朝廷中的暗势力,将原来天下军马的几个势力都打压了一遍,这一招釜底抽薪让赵昚无兵可用,无将可派。却连累了许仙和白娘子这两位都有军旅出身的人,很自然就成了政治牺牲品。

但是民间是记住了他二人的大慈大悲的,所以,只能用隐喻的方式来传颂两人的功德。所以此时,我们再来看看“雷峰塔、金山寺、法海”等等的词语,是不是会有一层不同的理解呢?


许仙和白娘子当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击瘟疫


许仙和白娘子当年跟江南百姓一起抗击瘟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