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博白縣正式分疆置吏,為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至今已有1375年的歷史。《舊唐書.地理志》載:“唐武德四年置南州,領博白、郎平、周羅、龍豪、建寧六縣。六年(623年)改為白州,博白,州所治。

博白同合浦和廉江相鄰,博白是世界客家第一大聚居地,主要分佈旺茂鎮、東平鎮、沙河鎮、松旺鎮、龍潭鎮 、英橋鎮、三灘鎮、文地鎮等大鄉鎮,有30多個鄉鎮。人口200多萬,其中客家人130多萬以上。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博白縣城一角

博白縣客家人姓氏多,據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縣有115姓按筆劃多少排列姓氏如下:

卜丶丁丶於丶萬丶馬丶尤丶王丶葉丶寧丶石丶盧丶仇丶包丶鄧丶車丶古丶甘丶白丶龍丶劉丶江丶呂丶宋丶朱丶邱丶馮丶阮丶祁丶孫丶許丶鄒丶池丶牟丶李丶肖丶杜丶嚴丶巫丶勞丶易丶麥丶吳丶蘇丶何丶岑丶餘丶歐丶陸丶鄭丶羅丶龐丶陳丶林丶周丶楊丶凌丶官丶張丶趙丶賓丶柳丶胡丶鍾丶郭丶項丶姚丶姜丶駱丶秦丶梁丶高丶徐丶莫丶唐丶陶丶翁丶袁丶侯丶曉丶黃丶蒙丶傅丶符丶盤丶曹丶湯丶藍丶謝丶曾丶覃丶蔣丶童丶賴丶揭丶魯丶彭丶程丶粟丶黨丶溫丶雷丶顏丶闕丶解丶廖丶詹丶熊丶黎丶蔡丶管丶譚丶潘丶聶丶戴丶魏。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百家姓

劉姓:(博白最早姓氏)

東漢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阯女子徴側、徴弐反叛,光武帝使伏波將軍馬援討之。師經博白縣境,在浪平開闢陸路鬼門關口,開通荊州至象州、貴縣、興業至博白出南流江入海攻交阯的山路,疏鑿南流江馬門灘,北戍灘,以通水道。平定交阯叛亂之後師旋,副將軍劉隆在北戍灘病卒,輿櫬還葬於博白水鳴墟頭,其後裔即在水鳴墟頭住下守墓,今成劉村。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劉氏圖騰

龐姓

南州剌史龐孝泰,原籍河南人。少以忠義自許。唐武德六年(623年)春,南越州剌史寧道明、高州首領馮暄反叛,遂攻姜州,合州剌史寧純引兵救之。唐武德八年(625年),欽州總管寧長真正式參與反唐,並與高州首領馮暄等曾一度攻陷姜州駐地封山縣城,後被白州剌史龐孝泰擊敗。孝泰累積戰功,援衛將軍。龍朔中以左騎為遼東道行軍總管,與蘇定方,程名振等徵高麗,率領南兵逼近蛇水,蓋蘇文來攻,手殺數十人,兵力少,屈死之。《輿地名勝志》載:“將軍洞在博白縣南三十里,洞凡三重……石壁上刻’南州太守領將軍龐孝泰‘十字”。清道光縣誌載:“唐遼東道行軍總管龐孝泰墓在雲飛山。”龐孝泰即為粵桂公認的龐姓始祖。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龐氏圖騰

張姓

清道光十二年修篡的《博白張氏族譜》:入博鼻祖張宗廣,生於北宋,誥封朝議大夫,崇祀大宋城內。原籍江西吉安府廬陵縣,終葬博白通津堡雙角嶺。公生三子,長子京伯,登文榜。次子榮伯,即博白張姓始祖。三子文伯,四子監元。二子榮伯於宋皇佑元年(1049年)中進士,宋仁宗皇佑二年任瓊州府別駕。解駕歸田地時,路經粵西,見白州之山川秀麗,地廣人純,於嘉佑末年(1063年)與父宗廣、兄京伯、弟文伯,同遷博白東巷口開基。榮伯生三子,長子靖軒,其後裔居豐門、龍潭田面、白石水、博白上街、浪平雞冠坪、頓谷橫崗塘、望牛塘、馬珠石等處。次子靖安,其後裔居文地嶺,徑口埇頭、白樹尖嶺、垌尾、茅坡、多湖等處。三子靖逸,其後裔居大利上包、官垌、歷山、上街竹圍屯、巷口、旺茂民豐、珍珠嶺、雙鳳愛國、水鳴六白等處。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張氏古圖騰

徐姓

北宋任宣教郎白州長史.衛國公的徐噩,其先祖為江西省洪州人,五世祖名申,唐中和中(881-884年)為邕管經略使,卒於官.其子遂家居白州.徐噩篤行好學,精易義,癖嗜左國著作,多奇語.與李時亮,秦懷忠同登鄉薦。皇佑中,宋仁宗詔噩討伐邕州儂智高叛亂,引兵至函陽征戰大捷。復歷戰至金城驛,叛兵大聚,援兵不斷,死之,贈大理寺丞。清道志縣載:“宋大理寺寺丞徐噩墓在縣東凝霧山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李姓

據清乾隆年間修篡的博白《李氏族譜》載:“始祖李南英,北宋河南儀封縣人,康定元年(1040年)庚辰科進士,宦遊白州,晚年佔籍南昌(屬白州所轄之一縣),其先輩居江西省吉安府。南英生子李時亮,時亮宋天聖二年(1024年)中舉,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登章衡榜“榜眼”,任廉州知府。熙寧年間(1068-1078),交人犯境,時亮陳述平邊十策,又疏時政得失五十事,宋神宗皇帝嘉納之。累官至檢校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賜金緋魚袋,封開國伯。時亮文才過人,尤長於詩,與陶弼同官,有庚和詩,著有《李陶集》。李時亮生四子。其中念一、念二、念三,兄弟三代奉父命討敵寇,守大王關,由於援兵來遲,俱為國捐軀,同葬於那林鄉大平山。念一公支系現以居於博白、東平、龍潭及合浦、廣州化州、吳川縣各處。念二公支系發居博白縣城廂、亞山、旺茂、那林、浪平、江寧等處,念三公支系發居江寧、那林、永安、綠珠、亞山、浦北、平睦、小江、寨墟等處。念四公支發居博白、東平、火甲、文地等處,跟隨李南英入博的還有其弟李南圖,生子海亮,現發居於博白、那林、浪平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李氏古圖騰

秦姓

據明成化二年博白《秦氏家譜傳記》載:秦氏之姓為天水郡者……吾宗之先四川成都府華陽縣人,由秦安民公仕宋,為昌化郡宜倫縣廉州合浦尹,卒於官.二代子九官落籍合浦,授吳州文學,未士而卒。三代子為國子監學錄秦溼,朝奉公徙居白州,置盆鱗鄉(今屬東平)橫塘、急水、福山等處田業,立業開族,生子四:懷忠、顯忠、佳忠、仕忠。俱仕宋為顯官,長懷忠,宋嘉佑二年與李時亮同榜進士及第,任容州督寧遠軍務,充經略安撫使,其後裔復遷合浦。次顯宗任知縣;三佳忠任縣尉,二人遊潯柳不返。四仕忠任本邑司法迪功郎,居白州,由是著衍族人於兩粵。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秦氏古圖騰

陳姓

據清嘉慶年間的博白《陳氏族譜》載:陳氏浙東世系,始自鐵壟。第一世仁榮,賦郡司馬,自河南穎川始遷鐵壟。十世陳均正為宋大觀進士,吏部尚書,始遷浙江天台縣,為天台第一世。浙江天台第四世陳崇禮為入博始祖,由宋鄉進士初仕福建汀州府上杭縣,繼任廣西欎林太守,又任廣東雷州府通判。到任年餘,終於雷州衙。七子扶柩由海道經廉州沿南流江到達博白求恩綠珠江水口,土名綠珠坡。時因元兵南攻,兵戈阻路,遂安葬於博白城西六陽嶺。諸子及從眷則寓居博白縣城背坡、江南村。長子(五官祖蔭)中進士,授登仕郎,仕宦廣東順德。次子(六官祖扶),南宋嘉定進,授七洞教諭,其孫陳應任南流縣尹,升藤州知府,遷居鬱林,為入鬱林陳氏始祖,其著名後裔有陳輝光(曾任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三子(十官祖顯)由鄉舉世聞名賜進士,封承節郎,任陸川武略統帥,裔居陸川、博白等。四子(十一官瑜)為太學生,遷廉江石城。五子(十二官祖堯),宋鄉進士,遷靈山縣。六子(十三官祖舜),宋兩清進士,遷欽州。七子(十六官祖禹),授宋度牒衝真大師,居博白。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陳氏古圖騰

馮姓

據明隆關年間博白《馮氏族譜》載:我本支世由福建汀州府朱褚街瓦子巷來。始祖馮元淑,大宋光宗元年(1192年)壬子科由武生中式第二名武舉,任用廣東南雄府右營千總。公配蒙氏安人,生二子,孟法食,武生,仲法宋,歲貢。長子法食公軍旅有功,升任白州都吏兼營千總,誥封奉政大夫。弟法宋隨任,以軍功加團練副使銜。法食公卒於署內。弟法宋公遂隱而不仕,貿易於白州城外,後率侄卜居柯木堡牛路頭,開基創業。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馮氏古圖騰

黃姓

據文地鎮旱坳村民國二十年(1931年)修的《黃氏族譜序》載:溯我上縣始祖—昱公,是在元朝延佑五年(1318年)戊午歲由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來任石城(今廣東省廉江市)尹,於天曆元年(1328年)戊辰歲遷治新和驛。公致仕後即奠基縣之舊治黃村(即今之上縣村)。距今已699年矣!昱祖配姜李二氏,誕凱珊、梅珊、柏珊三子。一本三枝,根深葉茂。長凱留舊籍,梅遷吳川,柏遷博白那亭(即今博白文地鎮境內)。由此看來,柏珊入博時間應為元朝末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黃氏古圖騰

梁姓

博白梁氏為河南梁氏一支,既為安定系。在晉代來到博白,博白與合浦交界,梁綠珠生於博白就是證明。博白“梁氏之族,次於龐氏,丁口二萬有奇。原籍閩,唐時遷來”。從此可看出,博白梁氏應有兩支,一支為晉代遷來,一支在隋唐時期從福建遷入。

開玉林進士先河的是唐代博白縣的梁恩、梁忠兄弟。他倆同科考中進士,鄉民為激勵後進,在博白縣城東圩街上建起了一座雙桂坊,紀念梁家兄弟雙雙摺桂。晉代遷入博白的現今主要的字輩應為“宗”“慶”等。隋唐時期從福建遷入的字輩應為“永、世、光、昌,英、才、富、有,端、仁、宏、義”等。博白縣梁姓人口現接近20萬,主要以雙桂係為主,祖先名為百萬公。祠堂在亞山鎮,黃凌鎮,沙陂鎮都有。人口主要居住在博白北部,如亞山鎮、三灘白沙村,黃凌凌清村,徑口鎮、浪平鎮,雙鳳鎮,博白鎮,旺茂鎮,頓谷鎮,大利鎮,沙河鎮,水鳴鎮綠珠村。博白南部較少,集中的地方有東平鎮三湖村,雙旺鎮周北村,沙陂鎮八壁村,南塘村,英橋鎮等。與合浦白沙鎮、公館鎮,廣東廉江高橋鎮等同宗。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梁氏古圖騰

闕姓

博白縣闕姓主要族居在新田鄉鹿調村與馬田村,再派生到非賴村、城廂鄉大良村及玉林市葵陽鎮龍口村,總人口5350人,源流是:

始祖松四郎公諱瑞松字流芳,明已酉科舉人,原籍福建省漳州府(縣、鄉名軼)(注一),始祖妣王大宜人葬福建,松四郎公暮年任廣東省潮州府知府,廉潔愛民,因勞積成疾逝於任,僅生一子名千一郎諱巨千,因閩省兵亂留居潮州數年未返原籍,遂攜父金灰及妻與子向廣西遷徙,行至廣東白藤嶂(屬何縣軼)時,祖妣陳妙妃重病逝葬於白藤嶂,千一郎公攜子達廣西博白縣可利二圖亭子堡調馬村(即今新田鄉鹿調村)定居,世序為:一世瑞松→二世巨千→三世法通→四世科一郎→五世雲星→六世玉泰、玉鼎、玉昌(其中玉鼎的子孫離鹿調村遷居馬田村)。博白闕氏,以下列四言詩排輩行:瑞巨法科雲,玉延友永。聖裡朝陽,維邦之光。祖宗德澤,積善賢良。英才肇振,福慶遠彰。聲名成立,勳業紀常。文明益盛,萬世榮昌。今已至達20世德字輩。

[注一]因漳州府南靖縣金山水潮族譜佚,瑞松公以上世代無法查考,因水潮闕氏由永定遷出,故祖籍應是永定。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王姓

廣西博白縣徑口連發塘王氏舊族譜記載,廣西博白“王村”王氏始祖王垂賢【追號聖才】,原籍為福建省汀州府瓦子巷人【汀州(今長汀縣)南宋時期設府,瓦子巷即今福建上杭縣】,屬太原王氏, “太始祖實系宗流閩汀,而支派則居於瓦子巷” ,於元中宦遊瓊海,錦旋還鄉途經白州【今博白】,見風俗淳厚,地方肥美,遂擇“王村” 【今博白鎮九龍麥思村後耕地】居住,從此為我一世祖垂賢公、二世祖恢宗公,三世祖龍莊公的歷代舊居。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王氏古圖騰

嚴姓

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羋姓,楚莊王支孫,以諡為姓。”又據嚴氏族譜記載:“嚴氏系黃帝后裔顓頊帝之後,以楚莊王的諡號為姓”;“稽我光祖子陵,其先世本姓莊,蓋楚莊王之後裔也。後因避漢明帝劉莊之名諱,改‘莊’為嚴,遂以嚴為姓。”由於先祖發源甘肅天水郡,故族譜大多記載本宗支源自天水郡,祖堂上方多冠上“天水堂”;族譜亦為嚴氏天水譜。

先祖嚴光,字子陵,又名嚴遵,祖籍河南新野,生於漢成帝年間。傳聞與岳父母一起定居浙江會稽餘姚。年輕時便很有名,曾與光武帝同在太學學習。光武帝即位後,多次派人找到他,並授以大官,他都不接受,只在富春山過著農耕垂釣的田園生活,最後在浙江餘姚終老,享年80歲。嚴光逝世後葬在離城5公里處的陳山(後改為客星山)。後人把他垂釣的地方命名為嚴陵瀨(今浙江桐廬江濱)。

嚴光後裔多數於浙江、福建等地發跡。元朝之時,為避戰亂,由福建福州府(又記丁洲府、興化府莆田縣)朱氏街瓦子巷往西南沿海遷徙而來,初至廣東嘉應州長樂縣,遂由長樂分支遷往肇慶、陽江、陽春,又由陽江、陽春遷往高州、化州。分支繼續遷徙,遷入廣西博邑地利鄉蕉麻(今博白縣鳳山鎮)等地開居創業。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嚴氏古圖騰

朱姓

博白朱姓遠祖通寶公,江西贛州府安遠縣人,明賜進士出身,任四川南江知縣,敕授文林郎,生五子:洪珍、洪琛、洪寬、洪鑑、洪瓚。其中長子洪珍,次子洪琛遷博白,其餘均在安遠原藉。

博白敦篤堂始祖朱洪珍,系文公(朱熹)二十九代裔孫,明代進士,任廣東靈山縣教諭,妣鍾氏,生五子:紹晃、紹琪、紹玉,紹祿、紹昊。洪珍於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自安遠遷白州衙前竹根山村。

博白敦睦堂始祖朱洪琛,號榮國,明太學生,妣嚴氏,生四子:仲仁、仲義、仲禮、仲智。琛於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由江西贛州府安遠縣東鄉古田坡,遷於白州金村而創業。

朱氏大宗族的門聯為:“紫陽世澤;沛國家聲。”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朱氏古圖騰

符姓

符氏族譜譜符氏族也,符氏出於魯頃公之孫雅,為秦符璽令,因而氏焉,由是蔓延天下,後世有符氏自茲始,嵌後或有籍兩京或有籍於各省。祖失起譜亦不必計,但吾所知者,一枝發於粵東高州府茂名縣及有宗弟名合節自茂名而來,亦如是雲,住在彼處,土名姚村,去城四十餘里,明季洪武年初有太叔祖符瓊與林姓者因世亂有功於朝,封為林符會集,職千總,世享廟食。今有少祖名忠鼎,克勤克儉,學詩學禮,掄選武羊,重修家聲。且起童孫濟濟,英姿偉*,質之清者,訓以詩書,質之蜀者,謀以農桑,亦成為其一族,可無忝於先人矣,我鼻祖一枝發於粵西梧州府博白縣陀角堡,土名綠竹茂堂二村。

據清朝光緒九年,第十五代孫文榜公紀錄的符氏族譜中還轉載了,第六代祖惠聰公紀錄的譜序,是天啟元年紀錄的。第八代祖符能公譜首,清康熙四十年記錄的。二世發兩房,長廣繡,繡生振鑾,鑾生應賓,賓生五子,只見惠聰生一週,一福,周生忠相,相生五子,四子傳後,子孫居三大鄉鎮,36個自然村,已繁衍六千多人,一福以後六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均單傳至十一世發三房,分居四個自然村,已有千人。另一二世祖廣瑩已經繁衍到第十九代,居住於十五個自然村,在博白縣內常住人口有二千多人,因此整個博白縣衡公的後裔約有一萬人。

博白客家各姓氏文化姓氏圖騰,看看可有你的家族姓氏圖騰


符氏


以上姓氏為網上收集整理來的,還有很多的姓氏來源沒有收集到。請多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