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新聞發佈會,他們講了些什麼?

這場新聞發佈會,他們講了些什麼?
這場新聞發佈會,他們講了些什麼?

4月22日下午4點,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第81場新聞發佈會,介紹工會組織助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參加發佈會的人員包括:湖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董永祥;湖北省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劉富國;武漢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王芳;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席胡軍;大國工匠、武船集團重型裝備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周永和;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陽。

湖北:13萬個基層工會組織、31萬多名工會幹部、1400多萬名職工投身疫情防控

這場新聞發佈會,他們講了些什麼?

董永祥介紹,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湖北13萬個基層工會組織、31萬多名工會幹部和1400多萬名職工,踴躍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匯聚了磅礴力量。

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各兄弟省區市工會紛紛從資金物資上伸出援手。全省工會組織投入資金物資總計3.26億元,支援抗疫前線。

湖北省總工會:今年按每人不超500元的標準追加職工福利

董永祥介紹,當前,湖北省已經轉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打贏疫後重振的民生保衛戰、經濟發展戰已成為當務之急。全省工會圍繞助推企業復工復產和復商復市,積極為企業和職工紓困解難、為恢復經濟社會發展加油鼓勁。

01 落實工會促進企業發展舉措

對小微企業工會經費全額返還政策;深入推進“愛國衛生運動進企業”,鞏固防疫成果,全力維護職工健康權。

02 積極幫助職工穩崗就業

我們編髮勞動關係方面法律指引,推行特殊時期集體協商、暢通12351職工服務熱線,引導企業和職工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推動企業在發展中關愛員工。開展“線上春風行動”和“工友杯·職工雙創行動”,積極為用工企業和求職人員牽線搭橋,採取包車返崗等措施,“點對點、一站式”幫助大批農民工前往北上廣、江浙滬等地返崗復工;牽手兄弟省(區市)工會,為我省外出務工人員提供異地就業服務。

03 做好疫後困難幫扶工作

我們及時為符合國家統一建檔標準的城市困難職工發放生活救助和特殊生活補貼;全力幫助建檔立卡困難職工如期實現解困脫困;與專業機構合作,常態化開展職工心理關愛。

04 主動助力決戰脫貧攻堅

開展“職工愛心消費扶貧、助推全面邁入小康”活動,在落實職工正常的年節福利基礎上,今年按每人不超過500元的標準追加職工福利。省總工會已下撥1億元專項補助,為全省基層工會集中組織採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創造條件,積極為農民增加收入添磚加瓦。

同時激勵職工投身疫後重振。開展“凝心聚力決勝小康”行動,組織動員廣大職工積極參與勞動和技能競賽,立足崗位建功立業。

湖北全力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省總積極引導1100萬農民工成為新型產業工人

董永祥介紹,多年來,湖北省總工會會同省直部門和社會各方,合力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重點做了4個方面的工作,概括起來就是“四大行動”。

01 技能素質提升行動

廣泛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大批產業工人在競賽中提升了職業技能。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依託全省各級產業工人培訓示範基地,推進各個工種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

02 農民工關愛行動

我省擁有農民工1100萬,其中半數在省內,是我們產業工人組成部分,我們廣泛組織農民工加入工會、提供關愛幫扶和法律援助等服務,推動農民工加快融入城市生活、向新型產業工人轉變。

03 職工成長成才行動

探索建立"新型師帶徒"機制,在全省搭建了職工平臺,建立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2838家,連續舉辦兩屆“工友杯”創業創新大賽,通過多種途徑為產業工人搭建了實戰實幹技能展示的舞臺。

04 推動政策落地行動

圍繞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湖北省先後出臺相關政策文件31項。省總工會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組織協調,推動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就業政策、社會政策落地落實,合力打造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宏大產業工人大軍,為湖北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湖北省總工會已下撥1億元專項補助資金開展職工愛心消費扶貧

這場新聞發佈會,他們講了些什麼?

劉富國說,4月2日,湖北省總工會發出《關於深入開展“職工愛心消費扶貧、助推全面邁入小康”活動的通知》,這是一個關心職工的舉措,也是一個助力脫貧攻堅的舉措,還是一個拉動促進消費的舉措。目前,1億元專項補助資金已下撥,一些基層單位已開始為職工購買農副產品。

活動有四條明確要求:

▷各級工會可根據實際,給予配套資金補助,並及時下撥基層工會,不得延壓、滯留。

▷重點向基層一線生產經營企業工會傾斜,黨、政、群機關及事業單位工會不做重點安排。

▷嚴格執行發放標準、發放形式和採購要求,做到專款專用。

▷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各項紀律要求,加強財務監督檢查,堅決杜絕變相送禮、利益輸送等違規違紀行為。

湖北省總工會下撥3820萬元救助全國級建檔困難職工

劉富國說,疫情對低收入家庭帶來較大影響,工會積極組織困難幫扶。3月份,省總工會對8580戶全國級建檔困難職工,每戶發放2500元生活救助。4月份每戶又發放2000元疫情特殊生活補貼,兩期共計下撥3820萬元。對部分感染新冠肺炎致困的職工家庭,各地基層工會做好摸排,按照有關制度規定,符合條件的及時儘可能建檔立卡,納入幫扶範圍,實施生活救助、子女助學、醫療救助等。對一些不符合條件的臨時困難職工,按照工會送溫暖管理辦法,及時為他們送去溫暖,紓解暫時困難。

職工維權可致電12351職工服務熱線

劉富國說,當前形勢下,不能離開疫情全面勝利簡單談維權,也不能離開企業生存發展片面談維權。職工權益的維護有一系列的制度規定和政策措施,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最重要的是推動這些制度和政策的落實。所以,我們編髮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法律服務指引》,讓勞動關係的雙方瞭解掌握政策。其次是搭建協商的平臺,發揮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和基層工會的作用,引導企業和職工就工資待遇、勞動時間、社會保險、休息休假等問題開展協商,促進企業穩生產、職工穩崗位。第三是暢通服務渠道。職工有困難或有勞動關係領域的訴求,可致電12351職工服務熱線找工會,也可到各級職工服務中心尋求幫助,工會將給予政策指導、法律援助、困難幫扶。下一步,我們還將借鑑市長熱線的做法,將全省職工服務熱線集中建設、提檔升級。

武漢總工會開展勞動關係發展態勢和職工隊伍穩定監測

這場新聞發佈會,他們講了些什麼?

王芳介紹,按省總工會要求,武漢市總工會彙編發佈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法律服務指南,開展勞動關係發展態勢和職工隊伍穩定監測,運用全市“法院+工會”訴調對接機制,組建線上律師諮詢團,參與調處化解勞動爭議,儘可能促進勞資雙方和諧穩定。

搭建“雲招聘”平臺,開展線上招聘、遠程指導,集聚汽車製造、智能製造、倉儲物流等行業近1500家企業,提供1.2萬多個就業崗位,促進解決企業用工荒、職工就業難矛盾。

發揮集體協商積極作用,引導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引導職工關心企業生存發展,組織職工與企業開展應急、應事、一事一議的靈活協商,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推動職工與企業同舟共濟,共同戰勝困難。同時,組織“當復工復產先鋒、做抗擊疫情模範”勞動競賽,激發廣大職工勞動熱情,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落下的任務補起來,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按下加速鍵。

王芳表示,武漢市總工會籌措1億餘元專項資金,對抗疫一線職工進行慰問;向建檔困難職工發放疫情臨時特殊生活補貼,保障基本生活。並在省總工會支持下,安排3000萬元專項補助資金,重點支持基層一線生產經營企業工會開展職工愛心消費扶貧活動。

武重:2700餘名職工開展核酸檢測和血清抗體篩查

這場新聞發佈會,他們講了些什麼?

胡軍介紹,集團工會幹部下沉一線,確保防控措施到位。工會幹部走出辦公室,到生產一線,圍繞復工復產人員管理、防疫物資發放、通勤車輛保障、健康食堂建設等聽意見,解決問題。我們引導生產作業時將員工分流,把人員聚集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職工到崗後,急需大量口罩,我們爭取上級工會支援。“4月7日,省總工會向我們捐贈了5萬隻KN95口罩,職工們很感動。”他說。

集團開展建功立業活動,堅決把損失奪回來。創新工作模式,組織開展線上培訓、勞動競賽等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激發職工幹事創業的激情。“我們開展勞動競賽,提出響亮的口號:3個季度幹出全年的活!得到職工的積極響應。我們相信,這個目標一定能實現。”胡軍說道。

作為武漢重型機床集團工會主席,胡軍在發佈會上介紹了企業復工復產情況。他說,武重集團3月19日開始復工,到4月21日為止,員工們基本全部到崗。為確保職工安全有序返崗。疫情期間,我們要求員工每天提交個人健康檔案,建立員工健康檔案“數據庫”。復工前,根據這些“數據”,公司工會聯合相關部門,對外地員工開展集中排查,開通黃岡、新洲等地返漢專車,採取“點對點、一站式”幫助返漢職工返回生產現場。

關愛“四類人員”,確保困難幫扶到位。公司工會組織全公司2700餘名職工開展核酸檢測和血清抗體篩查,排查無症狀感染者,做好職工健康管理。對“四類人員”以及困難職工,工會加強了心理疏導和慰問幫扶,用“孃家人”的溫暖幫助特殊群體和困難職工度難關、不掉隊。

大國工匠周永和:為武漢重啟自覺自願兩班倒作業

這場新聞發佈會,他們講了些什麼?

周永和說,我是一名產業工人,也是一名工匠。我認為,不論是這場抗疫鬥爭之前、之中還是之後,我們都有一種使命感,一種自覺的擔當精神。

疫情發生之前,我作為中船重工人,承擔過位於貴州的世界天眼吊裝工程,在離地一百多米的高空中拼接40多萬塊反射面板,面板之間吻合誤差要以毫米計算,難不難?難!但是,我們做到了,而且世界第一!這是擔當!疫情發生之後,我們很多工友積極報名參加防疫志願者工作、下沉社區,守望相助,很多工友主動參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這是擔當!現在,武漢按下“啟動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又該輪到我們這些工匠們大顯身手作貢獻了。我和我的工友自覺自願採取兩班作業制,沒有一個人有意見,大家都憋著一股子勁,把企業的事當家裡的事來幹,大幹、精幹,還要巧幹。這,就是我們產業工人的擔當!

來源:工人日報、長江雲

這場新聞發佈會,他們講了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