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認得出你自己嗎?

古寺青燈,西風凜冽。彌留之際,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跟前。“徒兒,你照照銅鏡,看看裡面是什麼?”,“我看到了我自己。”小和尚拿起破舊的銅鏡,端詳了好久回答道。“徒兒,好好認準現在的你。現在認準,以後也認準”。


還認得出你自己嗎?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以下簡稱《寒門狀元之死》)的鬧劇,刷爆了朋友圈,成功把吳秀波從風口浪尖裡解救出來。《寒門狀元之死》,短短一兩天內怒刷數百萬閱讀量,然後劇情大反轉,因為捏造真相,被各路“正義之士”口誅筆伐。

《寒門狀元之死》描述的是一個出身寒門的學子,高考考取了市理科狀元。因為家境貧困,在大學時一直不停地打工,養活自己,交學費。大學期間,因為拒絕一富二代的考試作弊的利誘,被對方一群人打了一頓。本科畢業後,放棄了讀研,因為查出了有病,妹妹也上高中了,需要他支持學費。工作後,面對一大筆“獎金”的誘惑,他仍然拒絕了公司領導讓他做假賬的要求。工作第二年,他工作之外還同時打了三份工,就為了給他妹妹攢學費。有人拉他去做一款保健品的微商推銷,他死活不肯去,不願意讓妹妹用這麼髒的錢長大。數月後,以權健為首的一批保健品公司被查;而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故事情節,在這個三觀不斷被衝擊刷新的時代,顯得有點老套。但文章一發布就獲得巨大的追捧,個人覺得有以下兩點原因:

  • 作者文筆功力了得;
  • 作者自稱是真實事件。作為一個名校畢業、剛工作一兩年卻能老練得遊走於商屆大佬之間、有姿色的年輕女性,作者在得知高中同學,曾經的寒門狀元去世後的情感衝擊與心靈叩問,深深得抓住、打動了讀者的心。

很快,文章被發現了各種疑點,證明是偽造的故事。毒雞湯、販賣焦慮、無底線等批評鋪天蓋地。公眾號運營主體,咪蒙團隊不得不公開道歉,表示會永久關停微博。劇情反轉之快,造成的轟動之大,令人瞠目咂舌。


還認得出你自己嗎?


撇開道德的制高點,文章是一篇很精彩的文章。劇情未反轉之前,看完文章的我受到蠻大震撼,但不是被寒門狀元的故事,而是被作者的反思:是否真的用力活過,是否活成了自己希望的樣子。

文章裡,作者把自己描繪成一個才工作一兩年、住著月租金一萬、善於打扮與應酬、熟練遊走於投資人等商圈大佬之間、有姿色的、負責著商業項目的年輕女性。追憶高中的燃情歲月,立下的理想:兢兢業業,堂堂正正,只為蒼生說人話;校長的鏗鏘贈言:希望你們能成為一個真的用力活過的人。高中同學去世後的班級聚會,從追思已故同學轉變成攀比大會,進阿里兩年升P7、嫩模待客、創業套現、投資獲利,各種“社會精英”炫耀。曾經的熱血,變得如何陌生。成功、浮華、焦慮、攀比、慾望,慢慢抹殺了理想、抹殺了真我。

叩問靈魂深處的自己,我們,是否活成了自己希望的模樣?對父母親人、對愛人、對朋友、我們做到了當初最淳樸、最善良的的承諾了嗎?


還認得出你自己嗎?


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牽著哥哥的手,跟著大人去河裡抓魚。爺爺和爸爸抬去又長又重的抽水車,在河上下游築起水壩,慢慢抽乾河裡的水。看著逐漸露出的魚脊,心裡那個歡騰,那個躍躍欲試。夕陽西下,提著滿滿一筐的魚,在村裡人羨慕的眼光中,象個凱旋的將軍一樣往家裡走。奶奶和媽媽煮了一大鍋美味的魚湯,煎了一大盤香噴噴的魚肉,在二樓的天台上,一邊吃晚飯,一邊聽大人講著古老的故事,就著涼爽的夜風,伴著滿天閃爍的星星。幸福、無憂無慮的童年。那時,一直在想,等我長大了,一定要讓長輩們幸福。

上學後,英語特別的差。初一的英文老師對我是近乎放棄。初二換了位英語老師,卻不知何故,對我這特差生特別照顧。每次上課,一定會讓我回答問題;每次取得進步,都會大力的表揚我。那一年,我的英語成績從班裡倒數前五逆襲到正數前五;那一年之後,英語成績在我的學習生涯裡都是給我長臉的。一直特別感恩,初二的英語老師,也一直希望,能切切實實的報答老師。

畢業聚餐時,摟著即將各奔東西的同學,操著五音不全的調子,吼完譚詠麟的《朋友》再吼周華健的《朋友》。

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話一輩子

一生情一杯酒

相約著,一定要常聯繫,一定要常相聚。

工作後,遇到了孩子他媽。兩情相悅,情投意合,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緊握著她柔軟的手,宣讀著婚姻的誓言,心裡滿是說不盡的喜悅。兩年後,一個胖小子呱呱墜地。新生命的誕生,即讓人開心,又讓人緊張。心裡默默唸著,要給家庭帶來幸福,要給小孩營造一個開心的成長環境。


還認得出你自己嗎?


光陰如梭,歲月如劍,曾經的感動、喜悅、承諾與堅持,不知不覺間塵封心底。浮躁的社會、浮躁的自我,化作封印,讓鏡子裡的那個自己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只有在某個無眠的靜夜,才會想起當初最真摯最淳樸的承諾。

成功、浮華、焦慮、攀比、慾望,如惡魔般,纏繞著、誘惑著、威脅著每個人。直面靈魂最深處的自己,問問,你還是原來的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