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區為啥成高風險區了?官方迴應

今天下午,北京市召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了朝陽區被列為高風險地區的相關情況。

龐星火表示,按照國家《關於依法科學精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需要根據當地新冠肺炎疫情情況進行風險分級和分類防控,高風險地區的分級標準為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且14天內有聚集性疫情發生。照此標準,4月14日,北京市朝陽區確診的一例境外輸入性病例造成其家庭3人的關聯性病例,成為一起聚集性疫情。因此,朝陽區疫情風險級別定為高風險地區。

針對此起疫情,北京市已迅速隔離治療病例,嚴密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隔離密切接觸者,並對病例同樓相關居民和環境進行了核酸檢測,結果均呈陰性。對病例曾經活動場所和區域進行了終末消毒。對此起境外輸入病例引發的家庭聚集性疫情進行了全市通報,堅決落實“防鬆勁、防漏洞、防反彈”要求,進一步築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網絡,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北京對津冀來京人員不再實行居家觀察

發佈會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社區防控組辦公室成員、北京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徐穎介紹對重點人員實施集中或居家觀察管理相關情況。

徐穎介紹,集中觀察的,主要對入境進京人員、不具備居家觀察條件的外省區市返京人員、治癒出院患者、排除疑似人員和密接等人員,為期14天。

居家觀察的,之前所有外省區市返京人員,都要按規定居家觀察,為期14天。根據4月18日政策調整,在津冀地區連續駐留滿14天的來京人員、本市往返津冀地區的人員,不再實行14天居家觀察。在實際工作中,社區(村)與居家觀察人員普遍簽訂居家觀察承諾書,張貼聯繫服務卡,運用智能門磁、可視門鈴、佩戴式體溫計等多種手段加強監督,實現“人防+技防”管理和群眾監督相結合,確保做到“足不出戶”。

3月下旬以來,根據群眾監督和有關排查線索,通過小區出入口排查、調取錄像、向本人核實等方式,調查核實了49名居家觀察人員違規外出情況。以下為3個典型案例:

第1個案例,沈某,3月29日從外省區市抵京開始居家觀察。4月6日,違規在小區內活動,社區對其提出警告;當天下午,再次違規外出,乘地鐵到商場購物、聚餐。4月8日,社區會同民警對其訓誡,轉送集中觀察並做核酸檢測,費用自理,重新計算14天觀察期。

第2個案例,汪某某,4月6日從外省區市抵京開始居家觀察。4月16日、17日,兩次違規外出,自駕外出與他人會面。4月18日,即其居家觀察的第12天,社區會同民警對其訓誡,轉送集中觀察並做核酸檢測,費用自理,重新計算14天觀察期。

第3個案例,王某,4月9日從外省區市抵京開始居家觀察,社區工作人員上門安裝智能門磁並張貼居家觀察提示。4月15日,王某破壞門磁後騎自行車到銀行取款,乘出租車到某商場與他人面談業務。4月17日,社區會同民警對其訓誡,轉送集中觀察並做核酸檢測,費用自理,重新計算14天觀察期。

在此,再次鄭重提醒來返京人員,一定要嚴格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遵守隔離觀察規定,協助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