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樱花的前世今生,到底什么来历,和日本人有没有关系?

武汉大学樱花的前世今生,到底什么来历,和日本人有没有关系?

3月24日,武汉大学保卫人员与两名赏樱花的男子发生肢体冲突。据媒体报道,事件起因保卫人员称穿和服不让进入。

这则新闻立即引起了网友讨论。有人认为武大樱花是抗战时期日军侵华栽种,是国耻,教育国人勿忘国耻。

然而武大樱花到底什么来历?

既有侵华日军当年所留下的“国耻之花”,也有中日恢复邦交后由日本友人多次赠送的“友谊之花”。

武大樱花的来历跟日本人有关系。

武汉大学樱花的前世今生,到底什么来历,和日本人有没有关系?

1.武大樱花的缘起。

1938年初,抗战形势吃紧,武汉大学便开始迁往四川。三镇沦陷后,武大校园亦遭日军侵占,被其辟为中原司令部。并于次年将樱花树苗引种校园。日军在此种植樱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 因此,珞珈山的这第一批樱花,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

2. 武大樱花的盛开

抗战胜利后,武大复归珞珈山,师生们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1957年,武大主管部门对这些樱树进行了更新。此时第一批日本樱花已基本死绝。

1973年,武大农场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由于周恩来也曾在武汉大学居住过,于是中央有关部门便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由园林部门栽植于半山庐前,1976年开花。

近20年来,武大园林工人还不断对其进行补栽。 日本国的樱花再次来到武大珞珈山,已经是30多年以后的事情了。但这次已非国耻的印记,而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时至今日,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1000多株,内含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樱花和云南樱花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

我们今天在武大樱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樱花,已远非当年日军所留下的花种了。

武汉大学樱花的前世今生,到底什么来历,和日本人有没有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