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签》

《关于标签》

——刘长锋

有一段时间,经常关心社会和时事的人都知道一个社会现象:贴标签。某地生产的衣服、皮包,高仿国内外知名品牌,然后催生了一个产业,贴标签。贴上标签后,这些产品从无品牌无资质的产品,摇身一变成了品牌,充斥各地市场,很受不少人的喜欢,有的甚至从者趋之若鹜。

从QQ年代,再到微信年代,有三个地方我一直过敏,听到名字就不舒服(丝毫没有地域攻击的意思,如有冒犯到谁,敬请多多包含,在此先说声对不起)。这三个地方分别是安溪、云霄和汕头。安溪铁观音,卖茶妹;云霄香烟,玉溪中华无所不产;汕头XO,据说一个时期,很多人撑场面的桌子上,摆的XO基本都是汕头产。这三个地方,是贴标签的圣地,很多人跟着贴标签发了不少洋财。

安溪不说,汕头不说,单就说云霄。不止一次听人说过,说是云霄产的烟,很多品质并不差。除了外观神似难以分辨,有的甚至烟的品质也不相上下,甚至还有的有超越,比原版的更醇更受欢迎。听是听过不少,但都是听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既然造烟的工艺这么好,那何必拾人牙慧,给他人做嫁衣裳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不用注册、不用交税、不用操心和投入那么多搞营销和运营,总之是,来钱快,而且一本万利。

尽管如此,但是问题始终解决不了。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始终是做“贼”,时刻提防被打掉,毕竟是违法的。另一个是,没有自己,没有自我、一辈子在别人的阴影下。这个问题,对于投机赚快钱的不法人员来说无所谓,但是回到人本身,回到人身上,这恐怕就是一个大问题了。鲜少有人愿意一辈子活在别人的影子里。简单形象点说,就是戴着别人的面具示众,到死别人都不知道你是你,而以为是另一人。若有若无、可有可无,这实在是悲哀的。

商业行为是社会行为的组成部分,也是折射社会行为的镜子。所以,在社会行为中,贴标签反而更为普遍,人因职业、长相、肤色、性别、性格等等,而被贴上不同的标签。人与人的相识,第一个不是问你这个人怎么样,而是问你是哪里人?你是做什么的?你是哪里的和你是做什么的,这就是两个标签,决定了问话人对你第一个基本的印象。自我介绍时也是一样,我是某个地方的人,我是从事某个职业的,等等,在表明身份的同时,言外之意是强调自己的籍贯和职业,试图加深对方对自己的印象。这就是标签。这么说并非一定有夸耀自炫的成分,但无意中给自己贴上了标签。

毫无疑问,在大多数情况下,标签化并不是好事情。人贴上了标签,就固化了别人对你的认识与看法。同样,由于标签化,人的自豪感或者自卑感,就无形中成为了人体内的无形的力量,对人的言行乃至思想,产生不可忽视的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同样也是弊大于利。它说白了就是一种限制,限制了人的视觉、视野和想象力。

于社会而言,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但是反过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里最多的都是普通人。专业的人少,普通的人多。专业的人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但是大多数普通人,却并不如此,他会经历许多,会先后做很多不同动作事情。比如一个农夫,今年养猪,他就以猪倌自居。到明年猪的行情不好了大家改养羊了,结果这人天天念叨我是一个养猪的,养猪人是他的标签,所以最终难免不会把羊当猪养。把羊当猪养?成么?明显不行。但是没办法,他自己心里转不过弯,总觉得自己是个养猪的。羊也当猪养,牛也当猪养,甚至然,动不动就说什么我当时养猪的时候咋样咋样。但是对不起,哥哥,你现在养的不是猪,是羊、是牛、是鸡……。

正如上文所言,社会的一大弊端就是喜欢标签化,比如什么农村的城市里的,你是北方的他是南方的,你是打工的他是当官的、你是经商的他是当兵的………,不可一一而论。这些东西,于社会而言,不是好事,但是客观存在,谁也改变不了。最重要的是,人不要自我标签化,不要自己给自己贴标签,要在浮躁的众议里保持自己独立的灵魂。否则,就会被标签所累、被标签所误。

朱元璋从一个落魄的小和尚成就了帝业,李叔同从一个蜚声海内外的学者成了法师,梁红玉从营妓成了侠女……。一个人,不在于他做过什么,在于他现在做什么、在于他以后怎么做,在于他怎么去做。但是,无论如何,一个人一旦背上包袱,或者沉浸于昔日的荣耀,被身上所赋予的标签所累,那么他是无法面对未来的,是无法健康向前的。毕竟,过去的都已经过去,无法改变。而未来的,一切可期,必须在解脱中,轻装前行,方能洒脱自如,无拘无束,策马奔腾。

2020.03.09晚于三一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