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紅花凋零,楊花隨著微風,撲在過往的行人面龐上

暮春時節紅花凋零,楊花隨著微風,撲在過往的行人面龐上

五一假期結束,溫度就開始漸漸上升了。到這個時間很多地方的朋友已經穿上了T恤,整天抱怨天氣太熱。所以人們不禁開始想念起剛剛過去的春天,溫度正好,景色宜人,是四季當中人們最喜歡的季節了。

但是既然有對春天的喜愛,就會有對春天離去的不捨。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關於暮春的詩詞,其中蘊含著文人們的各種心情。有人歡喜有人憂,下面我們就來看一首暮春詞,感受一下詩詞的魅力吧!

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暮春時節紅花凋零,楊花隨著微風,撲在過往的行人面龐上

小路邊的紅花漸漸都凋零了,郊野被萋萋芳草覆蓋,綠樹成蔭遮擋住高樓,若隱若現。春風不懂得去約束楊花柳絮,讓它們迷亂了人的臉龐。翠綠的樹葉中藏著黃鶯,紅色的窗簾擋住了燕子。靜靜地爐香像遊絲一般嫋嫋升騰。醉酒後從一場令人煩悶憂愁醒來,夕陽正照耀著深深的院落。

詞人晏殊生於北宋,人稱“太平宰相”,生活富裕閒適,時常出去散心或者是在自己院落中倒上兩杯小酒賞景,這篇詞也是如此。這篇詞是作者眼中的暮春景色,上片描寫郊外景色,下片描寫院內的景色,最後用“斜陽”做結尾,流露出其中淡淡的哀愁。

暮春時節紅花凋零,楊花隨著微風,撲在過往的行人面龐上

“小道旁邊,花兒稀稀疏疏,只能看到草叢中零星幾點紅色,放眼過去全部都是綠色。在高臺附近,樹木茂盛,一片幽深”。花瓣凋落,綠樹深深,這說明春天將要消逝,作者看到的是暮春時的景色。

三句詞雖然描寫的是眼前的景色,但是紅花稀,綠色遍,見樹色卻顯示了事物發展的進程和動態。從地點變化來看作者一直是在前進的,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也是變化的事物。

暮春時節紅花凋零,楊花隨著微風,撲在過往的行人面龐上

楊花撲面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但是作者在描寫這一景色的時候注入了自己的主觀感受,寫成是因為春風不約束楊花,導致它漫天飛舞,撲到行人的臉上。作者這樣描寫是在暗示無法阻止春天離去,只能聽任楊花飄揚送春離開;同時也突出了楊花旺盛和無拘無束的生命力,雖然是暮春景色,但在詞的上片沒有一絲頹廢淒涼的意味,反而充滿生趣生動。

下片開始描寫院內的景色:翠葉藏鶯,珠簾隔燕。分別從室外和室內的景色入手,承上啟下,轉接自然。翠綠的樹葉已經生長的很茂盛了,都能遮擋住黃鶯的身影,是對應的上片的“樹色陰陰”;下一句說燕子被紅色的簾子阻隔,不能夠進入室內,視角從室外轉入室內,自然無比。“藏”字和“隔”字生動的將暮春初夏繁茂的樹木和閒靜的狀態表現了出來。

暮春時節紅花凋零,楊花隨著微風,撲在過往的行人面龐上

在閒靜的室內,香爐中的香菸裊裊上升,在空中漂浮纏繞,逐漸融合在一起,分不清條縷了。看起來是在寫動態的畫面,但正好反襯出室內的寂靜。

結尾“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寫詞人在傍晚喝醉酒醒了的時候。午間時分喝了一點小酒,喝醉了便睡著了,等到一覺醒來已經到了傍晚。西斜的太陽正照耀著深深的院落。這裡說到愁夢,說明詞人做的夢並不是非常愉快,醒來還看到這等淒涼的景色,難免有些愁悶。

暮春時節紅花凋零,楊花隨著微風,撲在過往的行人面龐上

詞人在詞中將大自然的春天氣息表現的淋漓盡致,接著描寫身邊的暮春景色,為愁怨鋪墊。這篇詞表現了他對時光匆匆流去的無奈和哀愁,相信朋友們讀完詞也能有些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