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竟與宋仁宗的反貪法律有關

最近的熱播古裝劇《清平樂》,王凱主演的宋仁宗趙禎精湛的演繹了仁宗的寬厚、仁義,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喜歡。劇中,宋仁宗一生不捨得打罵下人,遇到群臣批評也只能自己在書房裡生悶氣,他待人和善,是宮中人人稱讚的好皇帝。

而歷史上,為人寬厚的宋仁宗,最痛恨的一件事就是貪汙腐敗。

蘇舜欽貪汙小錢遭彈劾,被削籍為民

蘇舜欽是宋仁宗時期,宰相杜衍的女婿,任職進奏院。

有一天,他在清理東西的時候,把進奏院裡一些草稿紙、舊信封等廢紙收拾收拾賣了,可這點廢品錢還不足以吃頓飯,於是他就又往裡面墊一點,準備宴請朋友們喝酒吃飯。席間,歌舞詩酒,玩的十分盡興。

可就在他們覺得開心享受的時候,王拱辰就拿著宋仁宗的手諭,把這群人拉到一個地方,對他們進行懲罰,其中蘇舜欽的懲罰最重,開除公職,而且永不錄用。

宋仁宗時期,蘇舜欽用賣破爛的錢,請人吃了一頓飯,卻沒想到遭王拱辰的彈劾,落了個“削籍為民”的下場,可見仁宗對貪汙的痛恨。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竟與宋仁宗的反貪法律有關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竟是濫用了工錢

據《宋史》記載,滕子京在修建岳陽樓的時候,貪汙公費16萬貫,被貶謫到巴陵郡。

16萬貫錢,相當於16萬人民幣了,可見貪汙的數量之大。有人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就趕緊去告訴宋仁宗,宋仁宗知道後,非常的生氣,就派人親自去查賬。而滕子京仗著與朝中重官范仲淹交好,而銷燬賬簿,想要死無對證。

宋仁宗得知後,大怒,可范仲淹卻極力維護這位好友,再三阻撓下,宋仁宗只是輕微處置了滕子京,將他貶到嶽州,降職一級,滕子京在失意之時,才重修了岳陽樓,范仲淹還為他作文,寫下《岳陽樓記》的名篇。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竟與宋仁宗的反貪法律有關

總結:此時看這兩個因為貪汙受賄得到處分的官員,蘇舜欽只是貪汙一頓飯錢,就削籍為民,而滕子京鉅貪16萬,都只是貶謫。這也與宋仁宗時期對“公款吃喝”判死刑的法律密切相關啊,如此看,蘇舜欽也算是免了死罪了!

為什麼宋仁宗時期,那麼厭惡貪汙腐敗呢?

文人倡導清廉風氣

宋朝是一個重文抑武的國家,文人士大夫在朝為官,多采用詩詞歌賦來批評社會現狀,歌頌大宋盛世,在這樣一個強調“文以載道”、“存天理,滅人慾”的宋朝,貪汙是被人看不起的,特別是被為官的同事們,所以,官員們一旦發現有人貪汙腐敗,就一定會向皇帝諫言,而貪汙的人也會受到貶謫。

在宋人眼裡,士大夫的名節,一定不能受到貪汙腐敗的影響,若真的受到影響,便一輩子都洗不乾淨。

北宋名臣陳襄在《州縣提綱》中說:

“明有三尺,一陷貪墨,終身不可洗濯。故可飢、可寒、可殺、可戮,獨不可一毫妄取。”

大概意思是說,身為官員,一旦貪汙腐敗,這輩子都不可能洗去貪的名聲,所以,寧願餓著、冷著,甚至去殺戮,都不可以去貪汙。短短几句話,就強調了士大夫的名節一旦受到貪的玷汙,就一輩子也洗不乾淨。

所以,宋代詩人周敦頤《愛蓮說》中,對蓮花濯清漣不妖,出淤泥不染的氣節讚賞有加,也與宋朝時期痛恨腐敗的風氣密切相關。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竟與宋仁宗的反貪法律有關

反對貪汙是家規,更是國法

宋仁宗反對貪汙腐敗與趙匡胤初建宋朝時的祖訓有關,趙匡胤出身農民,他深知百姓貪汙的嘴臉,於是設立很多的法律法規防止貪汙,其中一個就是“臺諫系統”,臺諫有著巨大的檢察權,是宋朝最強大的反腐機制,一旦有人貪汙受賄,就會受到嚴重懲罰。

包拯作為宋朝的清廉官員代表,他對自己的子嗣,最基本的訓誡就是——不能貪汙受賄。

當然,宋朝在不準貪汙受賄之餘,會給官員們高昂的工資,以便他們能夠更好的為百姓做事。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竟與宋仁宗的反貪法律有關

《清平樂》中,梁元生狀告舅母與縣令私通,貪汙受賄,當韓琦給宋仁宗說告縣令時,仁宗並沒反應,可說到縣令貪汙受賄時,仁宗立馬起了興趣,而背後的主謀呂夷簡,也因此遭到貶謫。

宋代的臺諫系統、文人風氣都對貪汙腐敗做了嚴格的規整,這不僅有利於宋代政治的清明,也有利於商業的繁榮,實在是明智之舉!

作者:蔡小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