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客戶上百桶紙原油“不翼而飛”?紙原油的賺錢邏輯,你真懂嗎?

工行客戶上百桶紙原油“不翼而飛”?紙原油的賺錢邏輯,你真懂嗎?

3月下旬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度快速走低,成為市場焦點。

一時間抄底之聲四起,更帶動了國內銀行賬戶原油業務的火爆。

當時因抄底者眾多,國內最早推出賬戶原油交易(俗稱“紙原油”)的工商銀行曾一度因外匯額度問題,出現了暫停部分做多交易的情況。

然而,隨著紙原油的火爆,爭議也隨之而來。更出現投資者買入482桶紙原油,換月時128桶“不翼而飛”的說法。

真實情況究竟是什麼?

01

128桶紙原油從賬戶中“消失”

近日,有微博大V發佈微博稱紙原油損耗大,“不能長期投資”。

這位大V爆料了一個網友案例:“看到網友截圖,之前投資了482桶(紙原油),結果換月時變成了354桶,原因是20美金一桶的當月合約換成了27美金的遠月合約,27%的升水損耗,另外工行移倉還要收費。”

工行客戶上百桶紙原油“不翼而飛”?紙原油的賺錢邏輯,你真懂嗎?


所謂紙原油,即賬戶原油交易,是一種個人憑證式原油投資產品。投資者按銀行報價在賬面上買賣“虛擬”原油,賺取原油價格的波動差價。

實際上,不止這位網友,在網絡上搜索“紙原油”,類似的抱怨不勝枚舉。抱怨的對象涉及數家推出賬戶原油的銀行。更有甚者,還有投資者跑到投訴網站,投訴相關銀行產品。

看多原油期貨,原油期貨的價格也上漲了,怎麼投資者的油反而“少”了?

02

原因在於產品結構

以上述網友貼出的工行紙原油為例,我們來拆解產品的交易結構。

紙原油產品按照是否可連續交易,分為期次產品(固定的投資額度和投資期限)和連續產品(沒有交易結束日的原油產品)。

期次產品比較簡單,此處簡單略過。

工行客戶上百桶紙原油“不翼而飛”?紙原油的賺錢邏輯,你真懂嗎?


複雜的是連續產品,這類產品在實際投資中設有“份額調整日”,會在調整日根據油價變動調整投資者的具體份額(也叫移倉),相鄰兩個份額調整日的間隔一般在一個月左右。

而前文中屢屢遭到“非議”的“少油”事項,就是“移倉”前後發生的事兒。

那麼,損失是怎麼來的?

原因也很簡單,紙原油給掛鉤的是海外期貨原油的價格。而期貨原油合約是有到期日的。為了讓投資者能夠長期投資下去,紙原油設計了一個機制:連續產品不斷的從即將到期的一個主力合約“移動”到下一個主力合約去。

在這個移動倉位的過程中,就會發生原油份額的重新計算。

從前述網友截圖看,原本投資了482桶(紙原油),換月時變成了354桶,原因是從21美金左右一桶的當月合約換成了28美金的遠月合約。

我們用上述油價來模擬,可以發現,當近月合約換成了遠月合約時,兩者的持倉市值是非常接近的(如下圖)。

也就是說,工行並沒有收取移倉的手續費。油的數量變化源自份額調整。

按照工行客服和相關產品說明的說法也是如此。

工行客戶上百桶紙原油“不翼而飛”?紙原油的賺錢邏輯,你真懂嗎?


03

移倉造成“不確定性”

既然和產品說明一致,那麼投資者為何還抱怨連連?

原因大概是兩個。

首先,無論是從網頁上的展示,還是合同說明中載明的條款,紙原油類產品,都在強調該產品和油價的密切關聯關係。

但對於每月的份額調整,以及由移倉帶來的價格波動風險,及持有量的變化提示是不明顯的。

以至於不少投資者會認為,他們的油被當做“手續費”收走了。

其次,該類產品設計,幾乎導致了幾乎每月的“份額調整”(移倉)行為,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移倉“成本”等,這對投資人而言是很大的不確定性。

舉個例子,北京時間4月15日0點左右,美國小原油05合約及06合約價差達到7.3美元左右。

但截至4月17日5點,這個價差已經縮小到了6.3美元左右。

間隔僅僅兩天,價差就變化了1美元,這幾乎佔到了當期油價的3%,這樣大的波動,對於需要“被移倉”的投資者而言,是很大的財富的變化。

而且,不同銀行的原油投資產品確實也“移倉”日期不同。

以工行的紙原油和中行的原油寶作對比,工行的美元賬戶北美原油(連續產品)在15日凌晨移倉。而中行的美油2005期貨合約則將在4月20日移倉。

這顯然也會導致移倉成本的差異,那麼對於投資者而言,價差高的產品將導致更大幅度的原油投資量的“縮水”。

工行客戶上百桶紙原油“不翼而飛”?紙原油的賺錢邏輯,你真懂嗎?

04

是否盡到“提醒”義務?

從此前的宣傳來看,在不少媒體的報道和社交網站中,都重點突出了投資賬戶原油、原油寶這類產品,在油價波動方面帶來的收益。對於“份額調整”這樣對投資人利益有重大影響的安排,描述含糊或提及很少。

但事實上,每個月原油類產品都要做一次“份額調整”。投資者持有的原油數量都要進行一次幅度或大或小的調整。

這麼重要的產品設計,怎麼能夠在宣傳中被忽略呢?

而相關產品的風險提示也未包括這方面的敘述,作為相關產品的管理人,銀行能否更好地提示風險,更詳細闡明交易邏輯,讓投資者少一點不明白呢?

這都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